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年網絡畫像與媒介素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1058
- 條形碼:9787519461058 ; 978-7-5194-6105-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網絡畫像與媒介素養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青年文化生態、學習就業、社交婚戀、網絡世界和生活選擇等方面,力求通過網絡熱點事件洞察“網絡青年畫像”,走進青年,了解青年,把準青年脈搏,為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服務。闡釋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生命體”,青年在網絡上的軌跡構成了每個青年獨一無二的“互聯網臉譜”。重點表述了互聯網可以勾勒青年的興趣愛好、留存青年的成長蹤跡,也可以印刻青年的思想動態,借助這一特點培養青年的媒介素養,引導青年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等。
青年網絡畫像與媒介素養 目錄
**章再現or重構:“青年畫像”知多少
引言:時代呼喚“青年畫像”
標簽符號:今天,青年被貼標簽了嗎?
文化生態:今天,青年被亞文化俘獲了嗎?
政治參與:今天,青年關心國家大事了嗎?
學習就業:今天,青年學習強國了嗎?
社交婚戀:今天,青年恐社交恐婚了嗎?
網絡世界:今天,青年上網沖浪了嗎?
生活選擇:今天,青年佛系養生了嗎?
第二章個性or刻板——青年的標簽符號
引言:符號化的新概念人群
佛系青年:90后喪燃人生
積極廢人:青年立flag的廉價夢想展銷會
油膩青年:青年群體“未老先衰”的精神狀態
好勝青年:“單通道社會”中青年的焦慮
以杠為樂:互聯網“杠精”生存法則
第三章主流or邊緣——青年的文化生態
引言:高校青年學生群體中泛濫的八種“亞文化”
飯圈文化:娛樂偶像“宗教化”
錦鯉文化:“轉發錦鯉”的人生巔峰
土味文化:畸形的網絡審丑
網絡曬文化:青年人的“時尚心病”
圍觀文化:吃瓜群眾的狂歡
犬儒主義:青年人的處世之道
第四章積極or冷漠:青年的政治參與
引言:青年政治參與的冷與熱
“劉胡蘭”離當代大學生有多遠?
偽歷史劇,真的只是偽了歷史?
“詆毀英雄”式新型歷史虛無主義
精日現象解讀: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高校學生黨員群體中的“兩面人”
警惕面具背后的“偽愛國”
從文化類綜藝節目看青年文化自信
輿論場中青年網民中國自信的崛起
第五章校園or社會——青年人的學習就業
引言:從象牙塔到社會人
“留學熱”對撞“歸國潮”
“人艱不拆”的女博士該何去何從?
畸形的“學術同溫層”
“不知知網”某明星學術造假事件
替課成產業鏈,誰該問責?
慢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良藥?
“95后”就業觀“四不”新特征
“天價實習”,實習亂象如何禁絕?
第六章新潮or反常——青年的社交婚戀
引言:婚戀社交我做主
社交疲倦:青年人的逃離現象
畢業季“喝酒致死”敲響校園安全警鐘
紅色罰款單:高校“禮尚往來”之歪風
從“霍金去世”看社交狂歡式悼念
女性陷阱,PUA騙局如何破?
青年“懶婚”:穩穩的幸福要等一等
空巢青年:獨處的城市戰斗者
半熟主義:青年新型戀愛觀知多少?
第七章有序or無章——青年的網絡世界
引言:青年的網絡生存報告
網絡文化:“AWSL”問鼎年度彈幕
網絡世界:B站跨年晚會成“流量之王”
網絡直播:暴露青年精神世界空虛
網絡競技:究竟是來者不善還是網癮良方
網絡亂象:病態的人體刺繡
網絡紅文:從“心靈雞湯”到“心靈砒霜”
網絡輿情:“泛維特效應”現象分析
青年網絡畫像與媒介素養 作者簡介
葉燊,1969年7月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教授,博士,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