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絲路遺跡●生產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56693
- 條形碼:9787112256693 ; 978-7-112-2566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路遺跡●生產篇 本書特色
本卷絲路遺存依據文化線路理論,主要指絲路貿易商品的生產基地。絲綢、陶瓷和茶葉3大商品是世界公認的中國主要出口貿易產品。本卷特約絲綢研究和水下考古2位專家撰寫主旨論文,分別闡述了絲綢、陶瓷兩種重要商品在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變遷和陸上、水下重要考古發現,以及中外文化與技術的交流。 遺產點介紹:由于絲路的商貿產品生產與集散基地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列為保護對象,使得公元前2世紀一公元16世紀期間的中國絲綢生產遺址遺跡(包括種植、養殖、編織與貿易集散地)幾乎無處尋覓。不得已,本卷只能選擇28處(國內24處、國外4處)以中國境內的外銷瓷燒造遺跡與海上沉船遺址為主的遺址點,作為這一時期絲綢之路的生產類物證,是為遺憾!
絲路遺跡●生產篇 內容簡介
叢書在全面收集一帶一路文明史跡的基礎上,力圖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呈現一帶一路文明的特點,展現其豐富的內涵。內容包括總論、城鎮、交通、生產、宗教和墓葬等。 作為全球文化與經濟的一個重要現象,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與文明的流通帶,其本身也蘊含了豐富的生產與組織能力,也正因如此,絲綢之路才具有了持久的生氣和魅力。本書選取了絲綢之路上流通的重要物資——瓷器的生產遺址,通過對綿延而曲折的瓷器生產遺址的圖像與文字記錄,力求展示絲綢之路上瓷器生產的盛況。
絲路遺跡●生產篇 目錄
絲路遺跡●生產篇 作者簡介
陳同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所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陳凌,2005年為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系客座教授,200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08-201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工作,副研究,2012年,調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絲綢之路考古、歐亞草原考古、中國古代美術史、西北簡紙文書等領域研究。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