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348156
- 條形碼:9787507348156 ; 978-7-5073-481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時間節點和歷史高度,對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為什么要堅定自信、自信的依據和內涵以及如何堅定自信展開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由此展示堅定自信的重要意義。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目錄
一、自信是基于對目標信仰執著堅守的思想精神體現
二、堅定自信的基本范疇
三、我們為什么能夠自信
**章 堅定自信_歷史底蘊
一、五千年悠久中華文明的精神積淀
二、近代各階層櫛風沐雨的上下求索
三、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傳承
第二章 堅定自信——現實依據
一、新中國70多年建設創造驚人的發展奇跡
二、新軍事變革下日益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國防
三、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
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第三章 堅定道路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道路決定命運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歷程
三、堅定道路自信的緣由
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一以貫之
第四章 堅定理論自信: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
一、理論自信的依據
二、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百年歷程
三、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第五章 堅定制度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第六章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來源
三、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七章 堅定政黨自信: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
一、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中國共產黨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創造了豐功偉績
三、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把自己建設的更加堅強
第八章 堅定自信必將創造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一、堅定自信迎接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二、堅定自信必將邁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
結語
后記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節選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貫穿以救亡圖存為重任的變革 中國被迫式開啟近代歷史進程。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開啟帶有太強的被迫式色彩,即中國并未以內部經濟因素和生產力的發展變化而主動式地進入到中國近代發展的探索進程中。近代以來的世界發展突飛猛進,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歐洲迅速從落后、愚昧、黑暗中覺醒,開啟了經濟發展、政治變革、文化更迭的現代化歷史進程。而當世界資本主義悄然發展的時候,當西方的工業革命蓬勃進行的時候,我國卻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自信中。于是中國在近代歷史發展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變局使曾經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中華民族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面對世界發展的千年變局,而相比之下,中國在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不顧時局、盲目自信中被西方以堅船利炮轟開了厚重的歷史國門。在1840年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等一次次戰爭的摧殘下,中國不僅僅是失去了大量的金錢,而是失去了大片廣袤的土地和關系經濟利益的海關權,更可怕的是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逐漸由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世界局勢和中國局勢相互轉變的局面下,中國社會的各階層主動式地展開了不同層面的現代化探索。 中國近代各階層開啟主動式探索。當西方資本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發展下用“堅船利炮”的政策與中國對話時,啟動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其整個過程從一開始就貫穿了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成為近代以來各階層奮進的終極目標。盡管中國是在一次次被侵略中,逐漸陷入了民族危機中,開啟了早期現代化歷程,但是近代各個階層還是主動式地開啟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獨立的各種探索,試圖通過開眼看世界、洋務運動、戊戌維新、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這幾次政治變革運動來實現自上而下的漸進式改革之路。由于體制的限制,發動者的階級局限性以及實現方法的軟弱無力,使得這些改革的啟動意義和結果都如同曇花一現,淹沒在中國和世界交織發展的時代洪流中。還有農民階級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嘗試資產階級改良方案。更有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徹底的革命方式通過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式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由于近代各階層都無法避免其歷史局限性,探索的結果都失敗了,但是他們在推進中國早期現代化探索中積累的歷史經驗,逐漸轉化為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的歷史營養,為后來的發展積蓄了力量。 (二)觀照以時代發展為目標的探索 探索進程具有歷史延續性。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探索是一個量變積累引起質變飛越的歷史進程,每一次探索都是在前一次探索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歷史延續性。這種歷史延續性體現在:1841年,由于鴉片戰爭的失敗,林則徐在被貶的途中遇到了魏源,為了使自己開啟國人啟蒙的思想擴展開來,他將《四洲志》及其他資料悉數相送,托其撰寫一部系統介紹外部世界的著述。在此基礎之上。魏源獨立撰寫了《籌海篇》,并借鑒其他研究文本,寫成了《海國圖志》。而主張自強和求富的洋務派,其建立大規模生產槍炮的機器制造局以及大型兵工廠,鼓勵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建立紡織制造局等等民用工業,這些措施都是將此前林則徐、魏源的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發展民用工業的核心思想主張落實到實踐之中的重要舉措。這也使得*初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器物層面效仿西方轉變為推動中國近代軍事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近代化的關鍵步驟。盡管洋務運動在修復封建帝制秩序目標下進行了局部變革,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近代“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但是卻孕育了改良維新思想的到來。因此,維新運動中提出的經濟方面的主張,中央設立農工商總局、鐵路礦務局和提倡創辦實業,注重交通運輸業和商業發展,教育方面的主張注重建立學堂、培養人才等等,基本上是延續洋務運動的諸多成就和改革思路。后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更是延續了維新運動中,提出來的“興民權、設議院、立憲法”等政治改革的主張,以徹底的革命方式,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其實是指出中國建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體制下,應該有民主政治、經濟發展、文化更迭的支撐。 變革進程具有時代拓展性。中國早期現代化探索進程,不是簡單的復制和填充,不是對一次次現代化探索的沿襲和重復,是在變化的中國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充實和更新,具有時代更迭的拓展性。首先,各個階層在早期現代化基本構架的拓展性體現在:林則徐*初的想法是學習西方和了解對手;到魏源的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和發展民用工業,即軍事和經濟的“兩位一體”的支撐;到洋務運動中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興辦新式學堂等,即軍事、經濟、教育的“三位一體”;再到維新運動中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西方軍事技術、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創辦京師大學堂等,即: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的“四位一體”;辛亥革命的拓展性在于消除了對于維新運動中雖觸及政治制度本身,卻將建立政治制度變為泡影的遺憾,真正地摧毀了中國封建落后的政治體制。而后來的新文化運動不管是前期的“民主”與“科學”,還是后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是在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建立、軍事實力增長、經濟迅速發展、教育迅猛成長基礎上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思想文化的“五位一體”。其次,其內容的拓展性在于:林則徐的主要思路是“師夷長技”;魏源將其深化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將其深人為在“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思想指導下,增強中國軍事實力的自強和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求富。同時,從積蓄自身力量的角度,開啟了新式學堂和選派留學生的人才培養之路。 ……
堅定自信: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趙曉呼,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美玲,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