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楚辭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7159
- 條形碼:9787020167159 ; 978-7-02-01671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辭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 內容簡介
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和他的后學者的作品集,西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他們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后,“楚辭”就成了一部總集的名稱。這是我國歷目前部個人專著詩集。《楚辭》中作品數量很多的是屈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冻o選》一書精選屈原、宋玉名篇,精加注釋,剖分段落,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總體介紹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普通讀者閱讀古典文學的入門書和基礎書。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歷史超過60年。這套叢書旨在把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作家作品呈獻給普通讀者,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品鑒古典文學可靠版本。這套叢書以中國歷代文學經典名著、詩文名家作品為對象,約請相關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整理注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質量可靠且方便閱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書和入門書。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是在“讀本叢書”的基礎上進行分化重組(四大名劇和小說部分另做新叢書)、遴選再版、增補擴充而成。該叢書分批編輯出版,輯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輯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輯于2021年1月出版。 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這是一套古典文學普及讀本,叢書以選本為主,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學很精華的部分呈現給讀者。 二、時間從先秦至晚清,貫穿中國古代歷史,文體涵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賦、樂府、詞、散文、戲曲等主要文體。 三、整理者皆是學殖深厚的學者,如錢鍾書、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國恩、唐圭璋、蕭滌非、夏承燾等,他們都是當代學術大家、名家,工作嚴謹細致,認真規范。這些圖書也是他們的代表作。 四、眾多圖書經過幾代讀者的認可,具有良好的品質口碑。 五、叢書至今歷時六十余年,圖書經過多次再版修訂和編輯加工,質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圖書皆重排、重編、重校,版式、封面設計典雅大方。 第三輯書目 1.楚辭選(金開誠 高路明 選注) 2.唐宋詞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選注) 3.元明清散曲選(王起主編 洪柏昭 謝伯陽 選注) 4.唐宋傳奇選(張友鶴 選注) 5.高適岑參詩選(孫欽善 武青山;陳鐵民 何雙生 選注) 6.白居易詩選(顧學頡 周汝昌 選注) 7.陸游詩選(游國恩 李易 選注) 8.元好問詩選(郝樹侯 選注) 9.李夢陽詩選(張兵 冉耀斌 選注) 10.何景明詩選(饒龍隼 選注) 11.謝榛詩選(李慶立 選注) 12.李攀龍詩選(李伯齊 選注) 13.錢謙益詩選(孫之梅 選注) 14.吳梅村詩選(葉君遠 選注) 15.王士禛詩選(趙伯陶 選注) 16.袁枚詩選(王英志 選注) 17.黃景仁詩選(李圣華 選注)
楚辭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 目錄
目錄
前言
屈原
離騷
九歌
東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天問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遠游
卜居
漁父
宋玉
九辯
楚辭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 節選
離騷 本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辭中*重要的一篇。《離騷》篇名的解釋,舊說可概括為兩類:(一)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離騷贊序》訓釋更為明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倍f略同,多為后人所宗,并有所申說。(二)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說:“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贝苏f釋“離騷”為“別愁”,在后世也很有影響。在近人的解釋中,影響較大的亦有兩說:游國恩先生認為,“離騷”與《大招》中的“勞商”雙聲通轉,“勞商”,王逸注為古曲名,則“離騷”亦應為古曲名,用于篇名與《九歌》、《九辯》相若。至于“離騷”二字本身的意義,游國恩認為,“離騷”即“牢騷”,二字當釋為一詞,不宜分釋(說詳《楚辭概論》)。又錢鍾書先生說,“離騷”是“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的意思,與用作人名的“棄疾”、“去病”,或用作詩題的“遣愁”、“送窮”相類(說詳《管錐編》第二冊)。此二說亦頗新穎別致。從屈原的生平事跡和屈辭用詞之例來看,我們認為司馬遷和班固的解釋較符合題名原意。 關于本篇的創作年代,漢代學者大都認為作于楚懷王時期。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說到《離騷》具體的創作年代,漢人之說莫衷一是,多有矛盾,不可輕信。例如,《屈原列傳》既已明確指出《離騷》作于楚懷王怒而疏屈原之后,但后文又認為作于懷王時被放逐之后,而且在《太史公自序》中更肯定地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卑喙淘凇峨x騷贊序》中認為,“懷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見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但在《漢書·地理志》中卻說:“屈原被讒放逐,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蓖跻荨峨x騷序》也有類似的矛盾。屈原的被疏與被放分別在楚懷王和頃襄王兩個朝代,中間相隔數十年,漢人卻混為一談,可見他們對《離騷》具體創作年代的認識是十分模糊的。在漢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離騷》本文和屈原生平事跡的分析,我們認為《離騷》的創作是在楚懷王朝屈原遭讒被疏、多經挫折之后,但他尚未離開郢都去往漢北。 《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僅見的長篇抒情詩。全詩以強烈的愛憎、豐富的形象、濃重的色彩深刻反映了詩人屈原與楚國沒落貴族之間的激烈的政治斗爭,突出表現了屈原本人的進步理想、政治熱情、峻潔的品格和頑強的斗爭精神。詩中反復強調修明法度、舉賢授能,是使楚國強盛的正確道路;而違法亂紀、結黨營私則必然要將楚王朝引向危亡。詩人熟練地運用比興的手法,描寫兩種主張和做法之間的斗爭。由于《離騷》的創作真切地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現實,作者在強烈的政治傾向的推動下,又創造性地在抒情敘事中融進了說理的成份,因而使全詩具有鮮明的政論性,這正是它的思想性的集中表現;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屈原作為進步政治家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及其必然存在的歷史局限。 《離騷》作為抒情詩,大大突破了《詩經》中基本定型的“短章復沓”形式,它在高度概括復雜的現實矛盾的基礎上,對抒情主題做了富于變化而層層深入的表達。全詩篇幅宏偉,氣勢磅礴,波瀾起伏,氣象萬千。詩人屈原在創作上的一些主要特征,如積極浪漫主義、比興藝術和華實并茂的語言風格等,都在《離騷》中得到*充分、*典型的表現,因而也*能夠顯示屈原的藝術個性和獨特風格。總的來說,《離騷》的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標志著詩歌創作進入了新的時代。 帝高陽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攝提貞于孟陬兮〔3〕,惟庚寅吾以降〔4〕;视[揆余初度兮〔5〕,肇錫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7〕。紛吾既有此內美兮〔8〕,又重之以修能〔9〕。扈江離與辟芷兮〔10〕,紉秋蘭以為佩〔11〕。汩余若將不及兮〔12〕,恐年歲之不吾與〔13〕。朝搴阰之木蘭兮〔14〕,夕攬洲之宿莽〔15〕。日月忽其不淹兮〔16〕,春與秋其代序〔17〕。惟草木之零落兮〔18〕,恐美人之遲暮〔19〕。不撫壯而棄穢兮〔20〕,何不改此度〔21〕?乘騏驥以馳騁兮〔22〕,來吾道夫先路〔23〕! 〔1〕帝:指傳說中的遠古帝王。高陽:古帝顓頊(zhu。 xū專須)在位時的稱號。苗裔(yì億):后代子孫。宋代朱熹《楚辭集注》說:“苗者,草之莖葉,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為遠末子孫之稱也!卑磽妒酚·楚世家》記載,楚之先祖,出自顓頊高陽。高陽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mǐ米)姓,楚其后也”。又據王逸《楚辭章句》,楚武王生子瑕,受封于屈地,因以為氏。屈原是屈瑕的后代,所以“自道本與君共祖,俱出顓頊胤末之子孫,是恩深而義厚也”。 〔2〕朕(zhèn陣):我。古時候人人都可以用“朕”自稱,從秦始皇開始,才為帝王獨用。皇:大。一說“美”?迹簩ν龈傅淖鸱Q。伯庸:是屈原父親的名或字,但也可能是一個化名。 以上二句說:我是古帝顓頊的后代,我那已過世的偉大父親叫伯庸。 〔3〕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這是古代“星歲紀年法”的一個名稱,指歲星在星紀宮、太歲在寅位的年份。按:“星歲紀年”是“歲星紀年”和“太歲紀年”的合稱。歲星即木星,自西向東運行,以接近十二年的時間繞太陽一周,十二年中經歷星紀、玄枵、諏訾、降婁等十二宮。這是天文上實有的現象,構成了“星歲紀年法”的天文學基礎。太歲是一個假設的星名,古代星歷家為了應用方便而假想它自東向西運行,與歲星背道而馳又緊密對應,十二年中“經歷”人們所用慣了的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位,依次記年。所以這是“星歲紀年法”的一種實用方法。又太歲“經歷”十二辰位,各有一個名稱,其中“太歲在寅”之年,就叫做“攝提格”。貞:正,正當。孟陬(zōu鄒):正月。按夏歷每一年的正月是寅月。 〔4〕惟:發語詞。庚寅:指屈原的生日,這一天用“干支”來計稱,恰好是庚寅日。降:降生。 以上二句說:太歲在寅之年,正當新正之月,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了。 〔5〕皇:上文“皇考”的省文,指父親。覽:觀察。揆(kuí奎):估量。度:時節!俺醵取,初生之時。 〔6〕肇(zhào兆):開始。錫:賜給。嘉名:美名。 以上二句說:父親在我初生之時仔細觀察我,一開始就給了我美好的名字。 〔7〕以上二句意思是:給我取名叫正則,表字靈均。古人有名有字,這里“名”和“字”都用作動詞。據《史記·屈原列傳》,屈子名平字原,所謂“正則”、“靈均”當是與“平”、“原”二字意義相應的化名。清代王夫之說:“平者,正之則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隱其名而取其義,以屬辭賦體然也!保ā冻o通釋》) 〔8〕紛:盛多的樣子。楚辭句例,往往以一個字或三個字的狀語放在一句之前,形成其句法特點之一。此處“紛”字即為狀語提前的一例。內美:內在的美好品質。 〔9〕重(chónɡ蟲):加上。宋代洪興祖說:“重,再也,非輕重之重!保ā冻o補注》)修能:優秀的才能。清代錢澄之說:“內美以質言,修能以才言。修能猶云長才也。重之,言既有其質,又有其才也!保ā肚b》) 以上二句說:我既有這么多內在的美好品質,又加之以優秀的才能。 〔10〕扈(hù戶):楚方言,披的意思。江離:香草,即芎(xiōnɡ qiónɡ兇窮),也叫川芎。芷(zhǐ止):香草,即白芷。“辟芷”,生長在幽僻之處的芷草。 〔11〕紉:連結。秋蘭:香草,即蘭草或澤蘭(一類二種),因在秋季開花,所以這里稱之為“秋蘭”。按:屈原辭中多次說到“蘭”,不少舊注以“蘭”為蘭花,實則屈原所說的蘭是指蘭草。蘭花和蘭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蘭花無枝無莖,葉呈條形,花香葉不香;蘭草則有枝有莖,葉呈卵形,花葉俱香。宋代朱熹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以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雖香,而葉乃無氣,其香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其非古人所指甚明,但不知自何時而誤耳!保ā冻o辯證》)這是從可否“刈而為佩”來區別蘭草與蘭花?傊,屈原所說的“蘭”確指蘭草或澤蘭無疑。舊注凡以“蘭”為蘭花、或在解釋中把蘭草、蘭花相混者,皆不可信。佩:名詞,指古代人身上佩帶的飾物。洪興祖說:“蘭芷之類,古人皆以為佩也。” 以上二句說:身上披帶著江離和白芷,又把蘭草連結成串作為佩飾。 〔12〕汩(yù 玉):楚方言,水流很快的樣子。這里是比喻時間過得快,并用了狀語提前句式。不及:來不及。 〔13〕與:等待!安晃崤c”,不等待我,是否定句賓語提前句式。朱熹說:“言己汲汲自修,常若不及者,恐年歲不待我而過去也!保ā冻o集注》)清錢澄之說:“此言其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倍私忉屨_可參。 以上二句說:時間過得飛快,我總好像來不及似的,怕的是年歲不等人。 〔14〕搴(qiān千):楚方言,摘取。阰(pí皮):土坡。木蘭:樹名,落葉喬木。晚春時開紫花,所以俗稱紫玉蘭;又花形如蓮,所以又叫木蓮。 〔15〕攬:采,取。洲:水中的陸地。宿莽:經冬不枯的草。一說即拔心不死的卷施草。 以上二句意思是:早早晚晚都采用芳香而生命力堅強的植物以為裝飾,比喻德和才的頑強進修。 〔16〕日月:指時光。忽:過得很快的樣子。淹:久留。 〔17〕代序:時序更相替換。 〔18〕惟:思、想。一說此處“惟”為發語詞。 〔19〕美人:泛指有德才或有作為的人。遲暮:晚的意思,比喻年老。 按:“日月”以下四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日月不留,美人衰老,是泛言人生的道理。以此作為過渡,就使前文較為自然地轉入后文,就是說,作者由追述自身的進修轉而勸告楚王要上進。 〔20〕撫:持有,引申為憑藉的意思。壯:指壯盛之年。穢(huì匯):臟東西,比喻惡行;一說比喻讒佞之臣。 〔21〕度:指行為的準則,一說指態度。 以上二句,上句指出楚王沒有憑藉壯盛之年來拋掉不好的行為,下句質問他為何不改變這種做法。又清代徐煥龍解釋下句的“何不”,認為“與上句互文,上‘不’字已暗合一‘何’字,而又帶起下文之詞。”(《屈辭洗髓》)按照徐氏的說法,則上下二句都應作問句來讀,可作為參考。 〔22〕騏驥(qí jì其記):駿馬。“乘騏驥”,比喻楚王任用賢能。馳騁:比喻楚王大有作為。 〔23〕來:來吧,是招呼楚王之詞。吾:屈原自指。道:同“導”,引導。夫(fú扶):語助詞。先路:前面的路。 以上二句說:如果你乘上駿馬以奔,那就來吧,我來給你引路。
楚辭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 作者簡介
金開誠(1932—2008),原名金申熊,祖籍江蘇吳縣,生于江蘇無錫。1951年至195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論稿》、《楚辭選注》、《金開誠文集》、《金開誠書畫作品選》等。 高路明,北京人。1952年出生。197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生導師。主要從事楚辭以及古籍目錄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屈原集校注》(與人合作)、《袁枚文選》、《怎樣寫應用文》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