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偉大的思想家屈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89213
- 條形碼:9787512689213 ; 978-7-5126-892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偉大的思想家屈原 本書特色
本書圍繞屈原的這些思想,在寫作方法上,要么是先闡述時代背景,然后論述思想淵源,接著結合歷史特點來寫的;要么是先表達屈原某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寫該思想的實踐,接著延伸該思想的現實意義;要么是先引用《楚辭》的范文,然后寫出屈原某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延伸出屈原該思想的形成過程和歷史影響等,為研究屈原和弘揚中華歷史文化提供新的內容與思路。
偉大的思想家屈原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論文集,是一本圍繞屈原的各種思想而寫的書。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屈原的思想不僅深邃,而且廣博,本書主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個方面。細致解讀了屈原的愛國思想、美政思想、廉潔思想、法治思想等二十七種思想。
偉大的思想家屈原 目錄
屈原的愛國思想
屈原的美政思想
屈原的政治思想
屈原的廉政思想
屈原的法治思想
屈原的外交思想
屈原的忠貞思想
屈原的改革思想
屈原的“大一統”思想
屈原的戰略思想
屈原的經濟思想
屈原的人才思想
屈原的哲學思想
屈原的文學思想
屈原的教育思想
屈原的美學思想
屈原的音樂美學思想
屈原的科學思想
屈原的歷史思想
屈原的醫藥思想
屈原的建筑思想
屈原的柑橘文化思想
屈原的服飾文化思想
屈原的語文教學思想
屈原的民本思想
屈原的和諧思想
屈原的生態思想
后記
偉大的思想家屈原 節選
誰言大美? ——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屈原 程廣云 關于屈原,百年以來我們大致有過三次視角轉換:從文學藝術視角看,從歷史文化視角看,從形而上學視角看。 我們這一代人大概首先是透過郭沫若等人的視角看待屈原:**印象,屈原是位詩人;第二印象,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第三印象,他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諸如此類。在五幕史劇《屈原》(1942年)中,郭沫若以白話譯詩《橘頌》起,以《橘頌》白話譯詩結,屈原贈給弟子宋玉的《橘頌》變成了致祭侍女嬋娟的哀辭;第五幕第二場的《雷電頌》尤其著名,在塑造屈原形象時,代入了郭沫若自己的浪漫情懷。香港電影《屈原》(1975年),大抵是根據郭沫若這一話劇改編的。當年高等院校中國文學院系一套通用教材《中國文學史》四冊(游國恩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79—1984年)給屈原的定位正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和浪漫主義詩人”。“風騷開篇”被解釋為:《詩經》是中國文學的現實主義源頭,而屈原所代表的《楚辭》則是中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源頭,此即從文學藝術視角看屈原。 李澤厚《美的歷程》(1981年)提及“楚漢浪漫主義”,且與“先秦理性精神”相提并論,從而凸顯了基于原始神話——巫術文化的“屈騷傳統”,以與孔子用實踐理性重新解釋原始巫術——禮樂文化的“儒道互補”(老子道家補充孔子儒家)兩相對峙。這一敘事模式被劉剛紀掛名李澤厚所編寫的《中國美學史》兩卷本(1984、1987年)繼承了下來。它以“理性精神”替換“現實主義”表述,卻將“浪漫主義”表述固化下來,但從文學藝術意味轉換到了歷史文化意味。此即從歷史文化視角看屈原。 劉小楓《拯救與逍遙》(1988年)關于屈原《天問》一章更進一步將屈原研究從歷史文化視角轉換到了形而上學視角,啟發了人們對于屈原作品的形而上學之批判與反思。劉小楓所謂“歷史理性”“生命激情”“審美主義”“宗教情懷”與“虛無主義”,都是在生存論、存在論意義上界定了的,此即從形而上學視角看屈原。 至于魯迅非議屈原“奴性”片段,此與屈原所給予人們的羅曼蒂克印象相悖。 我們今天重新定位屈原,需要繼續突破其文學藝術身份(如詩人角色等)限制,刷新其歷史文化形象定勢,將文學藝術視角、歷史文化視角統合于形而上學視角關照之下,恢復屈子作為諸子之一子,辭家作為百家之一家之歷史地位與影響,亦即恢復屈原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的歷史本來面目。通過對于屈原文本的分析與闡明,勾勒屈原哲學思想體系。 一、屈子——諸子之一子 屈原是中國的**位詩人。所謂詩人,是以詩歌來表現自己的人格的人。在這一意義上,屈原是中同名副其實的**位詩人。屈原志行高沽,辭藻華麗,詩如其人,人如其詩,“詩人”稱號,當之無愧。 關于屈原的人品和詩品,歷來就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認識和評價。 西漢淮南王劉安《離騷傳》首開推崇屈原記錄,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以之贊美屈原及其《離騷》: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但是,對于這一論斷,西漢揚雄有所保留(《反離騷》),而東漢班固則在《離騷序》中明確表示:“斯論似過其真。”他指責屈原不知明哲保身,“露才揚己”,《離騷》“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但是,即使班周也,得承認, 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雖非明智之器,可謂妙才者也。 南梁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中贊美屈原及其《離騷》: 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固已軒翥詩人之后,奮飛辭家之前,豈去圣之未遠,而楚人之多才乎!……故論其典誥則如彼,語其夸誕則如此。固知《楚辭》者,體憲于三代,而風雜于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杰也。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旨,亦自鑄偉辭。……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并能矣。 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贊日: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金相玉式,艷溢錙毫。P1-3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