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5665
- 條形碼:9787549635665 ; 978-7-5496-356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本書特色
澳門大學張美芳教授、福州大學陳小慰教授……本書是從我國改革開放不同階段在翻譯教學與研究領域里大批成長起來的女專家學者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做成的一部訪談集。可以說,每一個訪談都呈現一段精彩的人物故事,每一段故事又都各具特色,讀后足以讓人或感動、感奮,或感佩、感嘆,或沉思、遐想。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訪談集,以“優秀女翻譯教師是如何成長的”為題,呈現中國20位翻譯女教授的職業生涯。這些女教授分別執教于各大高校,通過對她們成長歷程、事業發展、學術貢獻的敘述,揭示了女翻譯教師優秀品質的構成,以及她們如何突破環境的局限,追求卓越并抵達卓越。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目錄
序言:譯學群芳譜,杏壇巾幗范
前言
潛心為學,大愛為師——專訪澳門大學張美芳教授
譯者達智,學者自強——專訪國防科技大學楊曉榮教授
格局引領成長,愛心鑄就名師——專訪北京語言大學劉和平教授
執著口譯,拓荒前行——專訪臺灣輔仁大學楊承淑教授
拓展眼界,啟迪心靈——專訪南開大學苗菊教授
胸懷天下事,育人慈母心——專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穆雷教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專訪福州大學陳小慰教授
創新引領.技術賦能——專訪同濟大學李梅教授
初心不改,愛崗敬業——專訪華中師范大學胡德香教授
精耕口譯,銳意進取——專訪廈門大學陳菁教授
譯而優則教,教而專則成——專訪上海外國語大學張愛玲教授
守正傳承,樂在其中——專訪上海外國語大學孫會軍教授
尋求挑戰,追求卓越——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文教授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專訪中國海洋大學滕梅教授
樂學善思,服務社會——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彭萍教授
教研相長,潤物無聲——專訪上海外國語大學章艷教授
深入譯苑,研編不輟——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馬會娟教授
循循善誘育英才,孜孜不倦做學問——專訪寧波大學辛紅娟教授
樹人以德,寧靜致遠——專訪上海外國語大學肖維青教授
因材施教,趣味先行——專訪中山大學邵璐教授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節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聯系日益密切,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交鋒、交融日趨頻繁,我國翻譯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深入推進,語言服務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如何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語種翻譯人才培養和儲備,是翻譯教育領域必須應對的現實挑戰和應有的使命擔當。 優質師資是翻譯教育的質量保證,是決定翻譯專業建設成敗的關鍵。目前翻譯教育發展的瓶頸就是如何培養合格的翻譯教師。培養路徑可以“內外兼修”,翻譯教師自身不斷學習,老教師“傳、幫、帶”,加上不定期的師資培訓和課程學習。在此背景下,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開設了一門“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學們對教學的熱情、引導他們從教的意向。 2020年春天,受疫情影響,這門課改為線上授課,有博士生、科學學位碩士、翻譯碩士和訪問學者等選修。為幫助學生理解教育的社會性、心理性和復雜性,我帶領他們觀看教育主題的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20世紀 50年代的美國,衛斯理女子大學藝術史女教師凱瑟琳勇于挑戰傳統和校規,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被女學生稱為“蒙娜麗莎”。看完電影以后,同學們反響非常熱烈,于是我想:身邊這樣優秀的女老師為數不少,為什么不讓同學們直接接觸她們、了解她們、學習她們,更加深 刻地理解翻譯教學這個職業以及翻譯教師這個身份? 于是,我們開始以真實項目為導向的課程活動——訪談優秀女教授是如何成長的,其目的在于描述教師真實的成長故事,探究優秀教師的成長規律。 2020年 4月到 9月,我們實施了以下步驟:(1)本課程是研究翻譯教學的,所選取的受訪教師名單主要來自翻譯教學類論文文獻,由學生自由選擇一位自己仰慕敬佩的老師;(2)授課教師確定訪談維度,包括翻譯教學、翻譯實踐、翻譯研究、女性成長四個方面;(3)授課教師與每位受訪教師初步溝通,確認她們是否同意接受學生訪談;(4)請覃俐俐老師給學生進行訪談專題講座,并推薦有關訪談技術的書目;(5)學生收集資料,進行訪談并整理成稿,征求受訪教師意見后,經過指導老師幾經打磨,逐步完成。 本來只是同學們普通的課程作業,但是當我閱讀完同學們的訪談報告之后,被深深地感動了!這些優秀教授展現了新時代翻譯研究者的治學風貌,描繪出一幅幅暖心感人的教學畫面,呈現曼妙的育人風采和精彩的翻譯世界。其中既有閱歷豐富、學養深厚的資深教授,雖然身居二線,依舊老當益壯,筆耕不輟;也有儒雅美麗、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雖然教務繁忙,仍然妙手著文,著譯頻出。這些故事呈現出優秀的翻譯女教師都“心中有愛,眼里有光”,都與人為善、樂學好教,對翻譯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學術執著追求,對學生疼愛有加。她們在教學中不僅傳授具體技能,更關注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和人格精神的塑造。這些優秀教師的成長故事,匯聚成一股積極向上的清流,將鼓舞更多年輕學子踏上翻譯教育之路,激勵更多女翻譯教師在職業發展困境中找到精神動力,推動更多人在翻譯的學術殿堂里求真、向善、齊美。 本書以翻譯學界優秀女教授的成長為主題,以對話的形式揭示她們的治學育人之道。它與常規意義上的學術編著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以“人”為主體。教育是以“人”為中心的活動,本書以訪談這一研究形式將翻譯教育中的主體——教師和學生——連接在一起,一方面學生通過訪談問題探索教師的成長歷程和心靈世界,另一方面教師的分享也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成長,帶給他們思想的啟迪,帶給他們自我成長。(2)平易的故事風格。本書采用訪談的方法摒棄了冰冷的理論話語,從不同角度自然地展現教授們在翻譯、研究、教學三方面不斷學習和探索的經歷,比學術論文更加真實感人。(3)具有情景性。樸實的師生對話,讓學者們走下被學子和新手教師仰視的神壇,呈現出真實具體的生命狀態。這有助于讀者在閱讀中進入她們的人生場景,引起“共情”,從而激勵他們學習和借鑒。 書稿成型之際,首先要把特別的感謝奉獻給接受采訪的 20位教授,是你們的拳拳之心和對學生的關愛,成就了我們的訪談,也特別感激你們無私分享教書育人心得和成功治學之道,于潤物無聲中影響了正在求學的年輕學子。其次,特別感謝恩師、《上海翻譯》主編何剛強教授在百忙之中欣然答應作序。何老師一直很重視翻譯師資建設,多次主持召開翻譯師資建設專題會議,對翻譯師資培養與培訓工作提出展望與建議等。他除了身體力行,成為復旦大學學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還不斷撰文著述,研討翻譯師資資質和師資發展方略,呼吁“翻譯教師當自強”!翻譯界有如此關心教師成長的長輩,何等幸運!何老師不但認真閱讀了每一篇訪談,寫了細致的感受,還激情洋溢地總結了這批譯學女教授的感召力與風范,讓我們備受激勵和鼓舞。 此外,還要感謝中央民族大學的覃俐俐副教授。她不但分享了她博士生階段訪談的經驗,給我們同學做“如何訪談”講座,而且還全程參與了課程學習和對學生的訪談指導,認真編輯和校改每篇報告。覃老師的無私奉獻和對教育的熱愛也感染著我,一直把這項“意外的成果”進行到底。感謝 20位訪談者( 16位同學、 2位訪問學者、 2位翻譯教育研究者)不厭其煩地修改,和我們一起完成了一次學術 成長的愉快旅程。*后,感謝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的學術專著資助,讓 我們的努力以編著形式與讀者見面,希望讀者喜歡,在收獲感動的同時,汲取更多的智慧。感謝文匯出版社接受這本比較“另類”的學術編著,讓更多的讀者在春風化雨中領略教授們的治學育人之道。 陶友蘭 于復旦書馨公寓 2021年 1月 18日
治理有道育人無痕 作者簡介
陶友蘭,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入選中宣部2019年全國文化名家暨 “四個一批人才(國際傳播界)”。中美富布賴特學者,德國洪堡學者。曾赴英國、德國、美國多所大學訪問進修。 教授的課程包括“翻譯與思辨”“翻譯研究方法論”“譯學理論研讀”“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等。主要研究興趣為翻譯教育與教材研究、中國典籍英譯及其接受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翻譯語料庫研究等。 主持中宣部、國家社科、教育部、上海市級課題多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編著、口筆譯教材、論文集、譯著等多部。兼任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Perspectives等國際雜志以及國內多家核心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 覃俐俐,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副教授,博士,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翻譯研究中心,Middlesex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訪問進修,主攻翻譯教師研究、翻譯教育史研究。完成專著《漢英翻譯教師教學能力研究》,曾在《上海翻譯》、《外國語文》等發表文章多篇。人類學譯著入選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主持北京市社科項目1項。教授的課程包括“西方翻譯理論”“高級漢英筆譯”“譯文賞析(漢譯英)”“翻譯概論” 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