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來自日·新·韓·印的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8635
- 條形碼:9787516658635 ; 978-7-5166-586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來自日·新·韓·印的觀察 本書特色
本書*大的特點是大量參考外文資料以歸納整理四個國家勞動力技能形成的相關內容,涵蓋各國經濟發展戰略沿革對勞動力技能需求的歷史演變軌跡,以及勞動力技能形成的管理機構、制度和政策、項目實踐等內容,具體包括:日本企業社會責任下的勞動力技能提升制度,新加坡著手提升全民未來技能以實現基于“智慧”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韓國多次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中基于實現就業經濟的目標而打造全民終身職業能力開發系統,印度為趕上世界發展潮流基于可持續發展、獲得青年人口紅利而打造世界技能之都。
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來自日·新·韓·印的觀察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四個亞洲國家,在大量參考外文原文資料的基礎上,由研究團隊耗時1年完成。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梳理勞動力技能形成的經濟發展背景及對勞動力技能需求演變的歷史軌跡,從勞動力技能形成的管理機構、制度和政策、項目實踐等,考察日本的企業內職業訓練與公共職業訓練、新加坡的全民未來技能提升、韓國的全民終身職業能力開發與就業經濟、印度的可持續發展與世界技能之都,以期為助力“技能中國行動”、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勞動力技能提升提供借鑒。全書按四個國家自然分為四個章節,具體如下:**章日本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第二章新加坡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第三章韓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第四章印度產業工人技能形成。在梳理各國勞動力技能提升實踐的基礎上反思了各國制度設計的理念、立足點、落腳點、目標、覆蓋對象、作用機制。
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來自日·新·韓·印的觀察 目錄
**節 日本產業結構演進中的勞動力技能開發軌跡
一、二戰結束以前(1945年以前)
二、戰后恢復期(1945-1955)
三、經濟高速發展期(1956-1973)
四、低增長轉型期(1974-20世紀80年代末)
五、泡沫經濟破滅后(20世紀90年代以來)
第二節 日本政府對勞動者職業能力開發的助力
一、制訂職業能力開發長期規劃
二、主導提供公共職業訓練
三、面向企業的人才開發補助金制度
四、面向勞動者的教育培訓補助金制度
五、建設職業訓練指導員隊伍
六、建立職業能力評價制度
七、弱勢群體就業援助與職業能力開發
第三節 面向工業4.0的勞動力技能開發實踐
一、職業教育雙元制
二、企業內職業訓練
第四節 日本企業內低技能工人職業訓練
一、低技能工人職業訓練的歷史沿革
二、低技能工人企業內職業訓練的類型
三、低技能工人企業內職業訓練的形式
第五節 日本勞動力技能形成特征
一、制度設計生命力:政府宏觀引導與微觀放權
二、制度設計基礎:終身雇傭制與降低培訓風險
三、制度設計理念:生涯現役社會與終身職業能力開發
四、制度設計起點:政府的法律引領與企業的制度規范
五、制度設計目標:企業主體與技能供需匹配
六、制度覆蓋對象:政府全民覆蓋與企業全員訓練
七、制度傾斜重點:低技能工人職業訓練
第二章 新加坡產業工人技能形成
**節 新加坡勞動力供給結構演變軌跡
一、產業結構調整下的勞動力就業技能提升需求
二、新加坡勞動力供給結構演變軌跡
三、人口老齡化演變軌跡
四、政府實施勞動力技能開發系列舉措
第二節 存量勞動力技能認證制度
一、勞動力技能鑒定制度歷史沿革
二、勞動力技能資格鑒定制度(WSQ)功能
三、勞動力技能資格鑒定制度(WSQ)框架
四、勞動力技能資格鑒定制度(WSQ)運行
第三節 全民未來技能培訓戰略
一、未來技能培訓計劃(SF)的組織架構
二、勞動力未來技能提升的內容
三、未來技能培訓課程供給類型
第四節 勞動者就業援助與就業激勵
一、針對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技能提升
二、低薪工人就業援助與技能提升
第五節 經濟轉型中的企業雇傭激勵
一、職業支持計劃(CSP)
二、企業發展計劃與生產力解決方案津貼
三、企業培訓補貼
四、加薪補貼計劃(WCS)
第六節 新加坡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特征
一、制度設計立足點:經濟轉型與未來技能
二、制度設計落腳點:終身學習社會與平滑就業選代
三、制度覆蓋群體:分類分層與強針對性
四、制度作用方向:技術升級與技能提升
五、制度實施主體:勞資政三方協調與技能供需均衡
第三章 韓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
**節 韓國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經濟社會背景
一、韓國產業結構演變軌跡
二、韓國勞動力供給結構演變軌跡
三、韓國勞動者職業訓練政策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韓國促進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相關機構
一、韓國雇傭勞動部
二、工作崗位委員會
三、國務調整室下屬相關機構
第三節 韓國職業能力開發訓練政策
一、韓國雇傭勞動部的職業能力開發政策
二、韓國國家職業技術資格認定制度
三、熟練技術獎勵
四、技能競賽
第四節 韓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特征
一、制度設計理念:全民終身職業能力開發與就業經濟
二、制度設計起點:法律高度與政府支持
三、制度設計目標:融合技術人才培養與未來技能提升
四、制度覆蓋對象:包容性職業能力開發與可持續就業
五、制度激勵方向:企業主激勵與勞動者支援
六、制度作用機制:勞資民政相生與工作崗位創造
第四章 印度產業工人技能形成
**節 印度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經濟社會背景
一、印度產業發展情況
二、印度勞動力供給結構
三、印度勞動力技能短缺的歸因及影響
四、印度勞動力技能提升的應對策略
第二節 印度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管理機構
一、印度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管理機構框架
二、國家技能開發公司(NSDC)
三、國家培訓總局(DGT)
四、國家技能開發局(NSDA)
第三節 印度產業工人技能形成政策沿革
一、《2003-2004年度發展計劃》
二、《國家技能開發政策》
三、《國家技能開發與創業政策》
第四節 印度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特征
一、制度設計理念: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二、制度設計起點:國家主導與高質量技能標準
三、制度設計目標:彌補技能缺口的經濟效率與兼顧社會公平
四、制度覆蓋對象:年輕人技能提升與包容性職業能力開發
五、制度設計落腳點:技能分層與供需匹配
六、制度作用機制:技能生態系統與企業技能開發的社會責任
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來自日·新·韓·印的觀察 作者簡介
張學英(1975—),女,河北人,2007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勞動經濟學專業,現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職業能力與師范能力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勞動經濟學、教育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來的主要科研成果有:出版專著1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1項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先后主持8項勞動就業領域的科研課題(省部級、局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