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秦 嶧山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838055
- 條形碼:9787536838055 ; 978-7-5368-380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秦 嶧山碑 本書特色
《嶧山碑》,又稱《嶧山刻石》《秦始皇登嶧山紀功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19)東巡時所刻,傳為李斯所書,小篆,此碑圓首方趺,通高二百一十八厘米,寬八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前后兩面刻字,共十五行,滿行十五字。碑文歌頌秦始皇削伐六國,統一天下,高郡縣別,統一東道,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的功業。現陳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五展室西側。
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曾多次出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嶧山碑》是秦刻石中非常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字跡橫平豎直,布白整齊,筆畫挺勻剛健,風格端莊嚴謹,一絲不茍。《水經注·碑錄》載:秦始皇登嶧山,命丞相李斯篆書刻于山額,曰“書門”。歷史學家據此推定《嶧山碑》為李斯書。
李斯(?-前□08),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秦代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官居丞相。李斯精通大篆和六國文字,為統一文字規范,廢棄多種文字,刪繁就簡,取舍合宜,創造秦“小篆”體,故李斯的小篆成為習篆之法規,被推崇為小篆之祖。
現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嶧山碑》由北宋淳化四年(993)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摹本翻刻立石而成,世稱“長安本”,刻本年代較早,摹刻□精,是目前書法界公認的摹本。
《嶧山碑》用筆圓轉,結體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氣息簡遠,大氣凜然,如秦之律條森嚴不可侵犯。此書達到了婉轉通暢,典雅舒展,堅實凝重的意趣,呈現出大氣高古的氣息。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秦 嶧山碑 內容簡介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系列圖書我社分別在1992年和1997年出版2次,92版的再版4次。這兩套圖書過去一直是我社書法碑帖類圖書銷售的主力軍,西安碑林博物館至今還在銷售此書,還有一些讀者和老客戶也對此書念念不忘。碑林博物館地處陜西西安,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和書法愛好者前來游覽、觀摩和研究,是書法家和愛好者的圣地,由我社出版碑林系列圖書具有良好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市場認可度高。為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的進程,根據集團要求和目前市場的發展變化,計劃將此套書改版打造成適合網上銷售的圖書品種。本套圖書是在西安碑林中選取10個代表性的名碑匯編成系列字帖書,以供書法愛好者習帖所用。全套共10個品種,集歷代書法名家,囊括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是一套實用性常銷圖書。
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秦 嶧山碑西安碑林名碑名帖·秦 嶧山碑 前言
《嶧山碑》,又稱《嶧山刻石》《秦始皇登嶧山紀功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19)東巡時所刻,傳為李斯所書,小篆,此碑圓首方趺,通高二百一十八厘米,寬八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前后兩面刻字,共十五行,滿行十五字。碑文歌頌秦始皇削伐六國,統一天下,高郡縣別,統一東道,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的功業。現陳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五展室西側。
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曾多次出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嶧山碑》是秦刻石中□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字跡橫平豎直,布白整齊,筆畫挺勻剛健,風格端莊嚴謹,一絲不茍。《水經注·碑錄》載:秦始皇登嶧山,命丞相李斯篆書刻于山額,曰“書門”。歷史學家據此推定《嶧山碑》為李斯書。
李斯(?-前□08),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秦代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官居丞相。李斯精通大篆和六國文字,為統一文字規范,廢棄多種文字,刪繁就簡,取舍合宜,創造秦“小篆”體,故李斯的小篆成為習篆之法規,被推崇為小篆之祖。
現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嶧山碑》由北宋淳化四年(993)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摹本翻刻立石而成,世稱“長安本”,刻本年代較早,摹刻□精,是目前書法界公認的□佳摹本。
《嶧山碑》用筆圓轉,結體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氣息簡遠,大氣凜然,如秦之律條森嚴不可侵犯。此書達到了婉轉通暢,典雅舒展,堅實凝重的意趣,呈現出大氣高古的氣息。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