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迎城隍——戶縣北鄉迎祭民俗活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72619
- 條形碼:9787302572619 ; 978-7-302-5726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迎城隍——戶縣北鄉迎祭民俗活動 本書特色
《迎城隍》的作者通過大量實地考察,記錄了陜西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探索起文化淵源和現實意義,從文化復興的角度去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迎城隍——戶縣北鄉迎祭民俗活動 內容簡介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2009年被評定為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4年被評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戶縣北鄉參與人數很為眾多、村民喜聞樂見的大型民俗活動,是建設鄉村文化的核心力量,本著作通過實地考察、客觀記錄陜西關中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節慶民俗”活動,發掘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創新農村文化建設機制及體制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從文化復興角度去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迎城隍——戶縣北鄉迎祭民俗活動 目錄
上編 歷史沿革
**章 城隍信仰
**節 城隍信仰的產生:自然神到人格神
第二節 城隍神的社會功能:從保護神到全能神
第三節 城隍神的祭祀:從民間俗奉到國家祀典
第四節 城隍神的故事:忠勇與顯靈
第二章 西安市鄠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的興起、演變與流程
**節 迎神祭祀的緣起:儺
第二節 三個城隍社的形成:連堡制
第三節 城隍祭祀的發展演變:清季民國的由盛轉衰
第四節 鄠邑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的發展演變:廢止與重興
第五節 正月迎祭儀式流程:出發儀式、行進排列、交接祭祀禮儀、安神儀式
第六節 日常祭祀儀式流程:陪護城隍、人煙和賀壽、會城隍
第三章 西安市鄂邑區北鄉三位城隍神的生平事跡及相關民俗資料
**節 大城隍:紀信
第二節 二城隍:韓誠
第三節 三城隍:張宗孟
下編 現代功能
第四章 西安市鄂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內生動力
**節 集體記憶:美化與連接
第二節 人性需求:安全、社交、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求
第三節 面子人情:功能與價值
第五章 西安市鄂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的組織建構
**節 組織構成之鄉民:主體性和參與性
第二節 組織構成之鄉村精英:能力與道德
第三節 組織制度:分工制與問責制
第六章 西安市鄂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的鄉村認同
**節 認同建構的基礎:平等關系和民主決策
第二節 鄉民之間關系的建構:建立與改善
第三節 鄉民共有情感的培養:集體性的共有實踐
第四節 鄉民文化能力的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五節 鄉村認同建構:集體意識和鄉村公共性再生產
第七章 西安市鄂邑區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的道德建構
**節 鄉村傳統道德承繼
第二節 鄉村現代道德的輸入
第三節 迎祭城隍民俗活動道德塑造的方式
第八章 迎祭城隍民俗活動與文旅創意
**節 體驗性參與民俗表演
第二節 文創產品設計與銷售
第三節 迎祭城隍民俗活動整體文化環境的塑造
后記
迎城隍——戶縣北鄉迎祭民俗活動 作者簡介
王昊,文學博士,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持并完成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新關學”視野下的于右任文藝思想及創作實踐研究》,主持并完成陜西省教育廳人文專項項目《新關學”與于右任文藝思想及創作實踐研究》,主持陜西教育廳人文專項基金項目“村域發展視野下的鄉村廟會研究”,作為第二參與人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明清小說互文性研究的專題分析與體系構建研究”。獲各類科研獎勵4項:其中省級一等獎1項、廳局級三等獎1項、校級二等獎2項。參編教材《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2萬字)、《大學生實用文體寫作》(6萬字)已出版。出版專著《想象到趨實——中國域外題材小說研究》,參編專著《延安音樂組織》(5萬字)、《渼陂文史寶典》(8萬字)。劉珂,西安市鄠邑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副主任。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