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蕭太后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2688
- 條形碼:9787504772688 ; 978-7-5047-726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蕭太后河 本書特色
本書的目的是通過深入挖掘有關蕭太后河的各種歷史文獻檔案資料,對蕭太后河的歷史遺跡進行考證,梳理蕭太后河在北京歷史上的變遷脈絡,還原蕭太后河的歷史面貌,為朝陽區保護和利用蕭太后河沿岸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一廊兩帶三區”的建設規劃,奠定學術基礎,提供歷史依據,也為北京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愿景作出應有的貢獻。
蕭太后河 內容簡介
"蕭太后河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北京地區一條承載著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經濟價值的河道,蘊含著豐富的運河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復合文化體態,它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的變遷。 2005年開始,為了讓蕭太后河恢復水清岸綠,達到景美蘊深的效果,朝陽區委區政府持續開展蕭太后河進行綜合治理,使這條富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河道煥發新生機。在河道治理的同時,朝陽區開啟了蕭太后河歷史文化、文脈深入挖掘工作,結合挖掘研究成果,制定并實施了蕭太后河系綜合治理和濱水綠色休閑廊道項目,改善河水水質和生態環境、提升兩岸景觀環境,建設1廊4區22景,恢復歷史風貌,達到“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為首都居民新增一處別具特色的濱水歷史文化風景區。"
蕭太后河 目錄
**章追尋蕭太后河足跡 / 001
一蕭太后河概述 / 003
二追根溯源蕭太后河 / 004
(一)史料記載 / 005
(二)今人考證 / 009
(三)工程勘探 / 014
三蕭太后河對于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 / 014
第二章探索蕭太后河文化 / 017
一契丹文化 / 019
(一)木葉山祭祀 / 020
(二)契丹人的傳說 / 022
二遼興亡史 / 025
(一)契丹崛起 / 025
(二)遼南下中原 / 026
(三)遼全盛時期 / 026
(四)遼走向滅亡 / 027
三經濟政策與遼南京的經濟發展 / 029
(一)手工業 / 030
(二)冶金業 / 032
四文化制度及遼南京的文化狀況 / 037
(一)佛教文化 / 038
(二)墓葬文化 / 048
(三)建筑文化 / 052
(四)習俗文化 / 053
五蕭太后和她的國 / 068
(一)輔佐景宗穩定朝局 / 068
(二)扶持圣宗攝政朝廷 / 072
(三)革弊出新造就盛世 / 075
(四)御駕親征澶淵定盟 / 085
(五)千秋功過后人評說 / 092
第三章開發蕭太后河資源 / 095
一蕭太后河治理 / 097
(一)蕭太后河之殤 / 097
(二)涅槃重生的蕭太后河 / 099
(三)蕭太后河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 114
二蕭太后河集約開發 / 116
(一)蕭太后河沿岸文化遺存 / 116
(二)蕭太后河沿岸重要的地名源流 / 128
(三)蕭太后河的歷史文化內涵 / 132
(四)蕭太后河的保護思路與開發利用對策 / 134
第四章古韻新風——“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 / 143
一蕭太后河 / 147
二通惠河 / 148
三壩河 / 151
四溫榆河 / 154
蕭太后河 節選
**章追尋蕭太后河足跡00 關于蕭太后河的史書記載十分有限,其具體開鑿年代也難以考證;然而,作為北京地區唯一一條以歷史人物命名的河流,蕭太后河是重要的歷史符號,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它促進了不同地域間的經濟往來、軍事城防、文化交流及北京城的城址變遷和功能轉化等,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 一蕭太后河概述 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又廣闊的大地上,有很多河流,比較著名的自然河流有長江、黃河等,出名的由人工開鑿的河流有京杭大運河等,這些河流,大多以地名命名,但您聽說過在中國大地上用人物命名的河流嗎?蕭太后河就是這么一條特別的以人為名的河流。 在中國古代,河流沿岸一般是經濟、文化、科技較發達、昌盛的區域,以黃河為例,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這里人口稠密且人們思想活躍,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更是物產豐富。但是,由于受地勢影響,我國河流大多都是由西向東的橫向流向,這樣雖然便于東西橫向聯系,卻不利于南北縱向聯系,對縱向經濟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影響。在水運作為重要運輸方式的年代,為發展經濟、鞏固政權,甚至是為了保證軍事行動所需的大量糧草的運輸,開鑿運河便是必然的了。蕭太后河就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它既是北京*早的人工運河,也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支涓涓細流。 在北京的歷史上,蕭太后河曾是永定河故道之一,經人工疏通整理后,成為上承薊水,中連遼南京護城河,下接今北運河(時稱潞水)的重要漕運通道,承擔過今北京地區與外界的物質運輸功能。相傳其開鑿于遼蕭太后(蕭綽)主政時期,故名“蕭太后河”。蕭太后河一度因污染嚴重成為“臭水溝”“牛奶河”,后經改造、治理,蕭太后河“華麗變身”,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環繞。蕭太后河河段今全長206千米,流經朝陽區南磨房鄉、十八里店鄉、垡頭街道、豆各莊鄉和黑莊戶鄉后進入通州區,在通州區匯入涼水河。 二追根溯源蕭太后河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稱帝建國,后遼建五京之制,將今北京所在地幽州提升為陪都南京,又稱燕京,中心在今廣安門一帶。城市規模擴大,糧食等消費增加,遼南京不得不從外地調運糧食入京。與遼對峙的北宋將河北平原的眾多湖泊洼淀相互連通,東起天津附近海岸,西經今河北青縣、信安、霸州、雄縣、保定一線,在拒馬河(白溝)、海河以南構筑了一條天然的軍事防線,南方的糧食無法從原有的陸路和水路渠道進來,只能從遼東等地調集,走海路運輸。具體地說,就是在今天津寧河區的薊運河入海口靠岸,換載河船后再循今薊運河、北運河等進入遼南京城。 關于漕船離海登陸后轉入內河運輸,*后到達遼南京城的具體路線,有兩種說法可作參考:其一,漕船沿今薊運河西入泃河,至今河北三河或北京平谷一帶卸載,再陸運至遼南京于德源:《北京漕運和倉場》,同心出版社,2004年。;其二,利用人工開鑿連通的運河直接駛入遼南京城。從三河或平谷陸運糧食進遼南京城相當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不如繼續經河道運輸便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遼利用天然河道開鑿一條運河的動力和可能性都是相當具備的,蕭太后河很可能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蕭太后河 作者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游局(簡稱區文化和旅游局)是區政府工作部門,為正處級。區文化和旅游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和區委有關工作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本單位內設十個科室,分別為辦公室、法制宣傳科、行政審批科、公共服務科、文物管理科產業發展科、行業管理科、安全與應急科、財務審計科、組織人事科;下屬八家預算單位,分別為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委員會行政執法隊、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北京市朝陽區圖書館、北京民俗博物館、北京市朝陽區文物管理所、北京市朝陽區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垡頭地區文化中心、北京朝陽京劇文化藝術中心。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