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9912
- 條形碼:9787532599912 ; 978-7-5325-999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國古典文獻和文學研究者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階段成果,對上海明代存世詩文集作了*大限度的搜集,匯編成書目并加以述考。 另本書在述考上重在對上海明代存世詩文集的版本、內容、價值、影響及作者情況等作總體介紹,故“述”是本書主要內容,而“考”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須“考”的則予以考證、考辨。其“考”的主要內容有:作家生卒年、姓名、籍貫的考證,與本集有關的序跋的考證,詩文集名稱、卷數考證,版本流變考證,或后世專家對其評價有云泥之別、毀譽差別巨大的考證進行再考。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對上海明代存世詩文集作了*大限度的搜集,共得有詩文集存世之作家138人(內遺民作家9人),存世詩文集265部,匯編成書目。作者對這些作品進行了詳實地敘錄、考辨,為地域文學文化研究、明代文學研究提供*基礎的資料。本書作品嚴格按照《四庫全書總目》分類,取作家“集部”著述。但有個別作品區別對待,按照明人別集的編選習慣,尺牘、隨筆等均收錄于別集中。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目錄
序言
凡例
緒論
一、明代上海地區的歷史沿革
二、明代上海地區士人的文化建構
三、明代上海地區的詩文集概觀
四、明代上海地區的文獻生產
五、明代上海地區的文化世家與文獻繁盛
華亭縣
袁凱《在野集》《海叟集》
沈度《沈通理詩》
張悅《定庵集》
孫衍《雪岑先生遺稿》
顧清《東江家藏集》《顧東江集》
錢福《錢太史鶴灘稿》
孫承恩《瀼溪草堂集》
馮恩《馮侍御芻蕘錄》
沈愷《環溪集》《環溪漫集》《守株子詩稿》《沈鳳峰集》
包節《包侍御集》
何良俊《何翰林集》《何翰目集》
何良傅《何禮部集》
方應選《方眾甫集》
范惟一《范太仆集》《振文堂集》《范中方集》
李昭祥《棲云館集》
鐘薇《耕馀集》《云水記時》《隨游漫記》《倭奴遺事》
顧正誼《筆花樓新聲》《顧仲方百詠圖譜》
董傳策《采薇集》《幽貞集》《邕歈稿》《奇游漫紀》《董幼海先生全集》
林景旸《玉恩堂集》
馮時可《馮文所詩稿》《西征集》《馮文所巖棲稿》《超然樓集》《金閭稿》《石湖稿》《雨航吟稿》《馮元敏集》《馮元成選集》《南征稿》《武陵稿》《燕喜堂稿》《馮元成壬子續北征集》等
唐文獻《唐文恪公文集》
馮大受《竹素園集》
于燕芳《燕市雜詩》《輦下歈》
許樂善《適志齋稿》
諸慶源《北枝堂集》
何三畏《何氏芝園集》《何氏居廬集》《詠物詩》《何士抑宛委齋集》《何氏拜石堂集》《新刻漱六齋全集》
……
上海縣
青浦縣
嘉定縣
附錄
參考書目
后記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節選
《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戴士琳(生卒年不詳)字伯玉,又字元鎮,松江府上海人。萬歷七年(1579)舉人,二十年任教諭,二十三年(1595)進士,授廣東曲江知縣,卒于官。于書無所不窺,才思駿發,尤長于詩,書法亦遒勁有力。現存明末刊本《剡山堂稿》十二卷。生平見《(光緒)崇明縣志》卷九、《(民國)崇明縣志》卷十。《剡山堂稿》十二卷,明刊本,日本內閣文庫藏。臺灣漢學研究中心、傅斯年圖書館藏本據內閣文庫藏明刻本影印。半頁八行,行十七字。左右雙邊,版心白口,單魚尾。魚尾下鐫卷數。卷首有陳所蘊《剡山堂稿序》,題“天官選曹尚書郎友人潁川陳所蘊子有父撰并書”;陳繼儒敘,題“友弟陳繼儒敘歲在柔兆湄灘如月哉生魄”。卷末有黃體仁《剡山堂稿后序》,題“友弟江夏黃體仁長卿父撰”。正文題名后鐫“云間戴士琳伯玉父著”。卷一至五為詩,總收詩二百五十馀首;卷六至十二為文,收各體文八十篇。其文有《李翠翹傳》,記徐海、李翠翹故事。時另有徐學謨《王翹兒》及余懷《王翠翹傳》,清人青心才人據之演為小說《王翠翹傳》,流傳頗廣。陳所蘊《剡山堂稿序》稱:“《剡山堂稿》者,予友戴君伯玉所著詩若文也。伯玉自以系出晉處士安道后,故以剡山名其堂,因名其集云。伯玉少負俊才,通稱其為諸生,視余稍晚出,而校藝有司,猶及與余相甲乙,彼此慕悅未習也。已而后先對公車,則益就予昵,遂相與結經生社,間以其暇商略左史、漢魏、開元、大歷之業,居恒不廢帖括,而自喜為古文辭益甚,久之,遂成巨帙矣。詩自樂府而下,五七言古近體絕以至六言律絕,靡不備也。文自記、序、傳、志而下,哀誄、跋、贊以至雜著,靡不備也。文吾不敢遽以為龍門、蘭臺,亦優孟之叔敖矣,即卑者不失柳河東、韓昌黎矣。詩吾不敢遽以為野田陌上、青蓮、少陵輩,亦胡寬之新豐矣,卑者不失岑嘉州、高常侍矣。大都君文以邊幅勝,而馳騁有馀;君詩以興象勝,而諷詠堪賞。不佞污豈至阿其所好乎?夫經生藝之與古文詞,其不相通也殆霄壤也;樂府古近體之與記、序、傳、志,其不相通也亦徑庭也。工于此者,未必不拙于彼。蓋體有所不相襲,而寸有所不能兼。語不云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已為尺能復為寸耶?伯玉既以制舉藝赤幟經生中,為一時經生祭酒,其馀力勝技亦復卓然名家。稱詩則詩,搞文則文,有并擅而無踦類,信乎才自天授,異乎管窺株守,學一先生之言者矣。昔在有唐,陳伯玉子昂實開沈、宋之始,昭代汪伯玉道昆實集王、李之成。戴君伯玉拔新標異,風氣日上,異日者遠追射洪則拾遺聞孫,近配大鄣則司馬難弟。庶幾并列不朽之林,當與兩伯玉鼎峙而三矣。”陳繼儒敘中稱:“戴元鎮既成進士,天子賜休沐歸,為謝一切郡國守相及賓客之羔雉,乃從修竹岡下,發其故所埋詩草手理之。其門闃寂如孤給園,而其據槁詠歌之聲,遠與浦上濤相韻也。業成,貽書陳子使為序。余惟元鎮之道昌矣,顧何取于山澤之言,而強以糠秕前導哉?甚矣,元鎮之好奇也。廣南之人孔雀以為臘,鸚鵡以為膾,而獨享蒲菹蔌筍以供客;仙人道士高冠峨峨,長劍陸離,而不能舍芙蓉之佩、薜荔之裳。甚矣,元鎮之好奇也,將無類是歟?元鎮為諸生時,其志已在千古,象緯以前,鴻寶以后,皆朝畋而暮漁之時,一奏韻語,秘不示人,第形與影賡和而已,而顧獨昵余甚,以是盡發余以枕中之奇。余讀之,松風度而孤鶴鳴也,酣者破章邯而靜者入淮蔡也。雍雍肅肅,蘧伯玉之車音而孫真人之嘯聲也;疏疏莽莽,灌壇之風雨而峨眉、太岱之積雪也。君之技何以遂至此?元鎮負經世之略,而多遺世之志,其名落風塵馬蹄間,而其夢長在江鷗野鹿之外,即使嗒無一言,故大歷詩格中人也,況悠然矢天籟而吐清商乎哉!……
新書--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上海地區明代詩文集述考(精裝) 作者簡介
李玉寶,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致力于地域文學文化研究。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