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教學理論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0677
- 條形碼:9787100200677 ; 978-7-100-20067-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教學理論探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漢語國際教育方向研究1.首套為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研究生打造的專著型教材; 2.漢語教學理論的積極探索,匯總基礎理論體系,突出前沿研究成果; 3.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對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師資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 4.北語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資助項目,學界*尖專家學者領銜編著,可借力推廣。
漢語教學理論探索 內容簡介
“靠前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是一套面向靠前中文教育專業研究生的專著型教材。本書為該系列本,共九章,從理論探索的角度系統論述了漢語靠前教育的基本問題,如教學本位觀問題、教師知識結構問題、教材建設問題、教學知識體系問題、教學資源問題、漢語靠前教育當地化問題,等等。其中既有語言觀、本位觀等二語教學的根本問題,也有語言教師的論感、語法體系創新和漢語教學當地化等前沿課題,討論以“教師專業發展”這一論題為核心,是漢語教學基礎理論的積極探索,對影響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全局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別開生面的理論探索和高屋建瓴般的學理闡釋”對靠前中文教育領域的從業者和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漢語教學理論探索 目錄
序一 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的宏觀視野 崔希亮
序二 基于漢語特征的二語教學理論新探索 李泉
**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基本理念
二、本書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漢語教學的本位觀問題
一、引言
二、漢語教學本位的層次性及其邏輯結構
三、漢語教學本位觀的理論蘊涵
四、漢語教學本位觀的現實問題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語言教師的論感問題
一、引言
二、從語感到論感
三、知識傳授與論感培養的關系
四、語言創新與高層次論感培養
五、語感和論感的互補性
六、本章小結
第四章 語言學教材的編寫問題
引言
二、語言學知識的編寫模式與編排策略
三、語言學教材對當前語言學理論的吸收與融合
四、語言學教材的國別化、語別化、族別化問題
五、語言學教材中的論感培養問題
六、教材編寫中的語言觀
七、本章小結
第五章 漢語教材的語法術語問題
一、引言
二、兩套教材語法術語呈現概況比較
三、語法術語安排的若干基本原則
四、本章小結
附錄:《新實用漢語課本》和《發展漢語》的術語呈現方式對比
第六章 教學語法的體系創新問題
一、引言
二、三一語法的緣起、內容和基本主張
三、漢語教學與三一語法
四、為什么三一語法是教學語法的新體系
五、三一語法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
六、如何在教學中使用三一語法
七、編寫三一語法手冊的設想
八、本章小結
第七章 詞匯教學的基本原則問題
一、引言
二、確立二語詞匯教學基本原則的基本理念
三、意義和用法相結合的原則
四、典型語境驅動的原則
五、詞語辨析的*小差異原則
六、語際差異的對比參照原則
七、教學用語與詞匯等級相適應的原則
八、本章小結
第八章 中介語語料庫的平衡性問題
一、引言
二、語料庫平衡性的基本內涵及中介語語料庫的平衡性問題
三、中介語語料庫平衡性的基本目標
四、實現中介語語料庫平衡性的基本原則和策略
五、本章小結
第九章 漢語國際教育的當地化問題
一、引言
二、漢語國際教育當地化的相關術語及內涵
三、漢語國際教育當地化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四、漢語國際教育當地化的若干內容
五、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漢語教學理論探索 作者簡介
施春宏,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語言教學與研究》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漢語語言學、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近年著力從事構式語法、語體語法、韻律語法的理論與應用探索,以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和教學研究,并積極開展語言學觀念和方法方面的探討、語言學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學轉化與科學普及工作。著有《形式和意義互動的句式系統研究--互動構式語法探索》《漢語綱要》等專著和教材十余部。發表語法學、語義學、詞匯學、理論語言學、規范語言學、二語習得和教學研究等相關領域學術論文120余篇,以及語言學隨筆80余篇、譯文數篇,參與數部工具書編撰。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