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道德與政治——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倫理基礎(第一卷):規范性的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7786
- 條形碼:9787100197786 ; 978-7-100-19778-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與政治——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倫理基礎(第一卷):規范性的基礎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政治、法律等相關專業赫斯勒的《道德與政治》一書被國外出版社認為是一部“杰出的著作”(brilliant book)。已被譯成英文和韓文。學術價值非常大。赫斯勒本人也將于2014年6月來復旦講座。他著述豐厚,他的多部著作都被認為是相應領域不得不讀的著作,相信他的這次中國之行會逐漸增加他在中國的聲譽。
道德與政治——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倫理基礎(第一卷):規范性的基礎 內容簡介
在《道德與政治》中,作者不僅試圖克服近代以來政治的去道德化傾向,將道德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問題再次引入到政治哲學的核心論域,且對此問題做出了更為復雜的回答。作者繼承歐洲的傳統信念,政治哲學必須以倫理學作為基礎,而倫理學論證自身就具有一種政治功能。其目標是通過為道德與政治的關系提供一個規范性的基礎,同時提供關于政治哲學諸對象的一個描述性理論(包括人類學、社會學、權力原則和國家理論等),從而發展出一種適合21世紀的具體的政治倫理學。本書從深度和廣度都將重新塑造我們思考政治及政治哲學的方式。本書分三個部分來談論關于政治的道德理論。本卷是部分的內容。作者在本卷中以應然與實然的關系為主線,概述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思想的發展,從而發現一般的規范性原則,這些原則幫助我們區分帶有積極價值、消極價值或者沒有價值的結構,以及道德和非道德的行為。作者有力地挑戰了將政治與道德接近割裂的偏見,強調道德與政治之間的互補性,捍衛一種發展自康德的普遍主義的和意向論的倫理學,同時也承認質料性因素的價值,避免康德倫理學的形式主義。
道德與政治——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倫理基礎(第一卷):規范性的基礎 目錄
前言
1. 問題的思想史背景述略
1.1 古代文化中的政治感知
1.2 關于高級文化中的國家的反思
1.3 古希臘的政治哲學
1.4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的政治哲學
1.5 基督教與中世紀的政治哲學
1.6 近代政治哲學
1.6.1 托馬斯??霍布斯與現代國家的主權
1.6.2 分權與“超結構”
1.6.3 盧梭與法國大革命
1.6.4 康德和德國觀念論的政治哲學
1.6.5 民主制、民族主義和福利國家
1.6.6 今天的政治哲學的起點是什么?
2. 道德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2.1 政治的概念與道德的概念
2.1.1 政治與權術
2.1.2 道德、倫理、習俗、道德性
2.2 對某些反對對政治進行道德評價的觀點的駁斥
2.3 一種關于倫理學的倫理學的觀念
3. 倫理學的諸原則
3.1 論意向論
3.1.1 意向論的限度
3.1.2 什么是可在道德上歸因的?
3.2 論普遍主義
3.2.1 普遍主義和可普遍化的設定:康德主義、功利主義和商談倫理學
3.2.2 形式主義和質料倫理學:倫理學的奠基問題
3.2.3 倫理學中的比較和度量概念:悲劇的
3.3 倫理學中的先天知識和經驗性知識
3.3.1 歸類問題
3.3.2 手段和目的
3.3.2.1 技術合理性、策略合理性與交往合理性
3.3.2.2 倫理學中的理想部分和非理想部分
3.3.2.3 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3.3.3 決策理論和博弈論對倫理學的重要意義
3.3.3.1 決策理論和博弈論中的道德偏好
3.3.3.2 概率的地位
3.3.3.3 行動與不作為
3.3.3.4 人類知識的限度:“滿意即可”和*大化;政治天才和一個“政治話題”
3.3.3.5 在道德上具有正當性的決策的衡量標準
3.4 本體論、科學和倫理學
3.4.1 描述性分析和價值分析之間的關系
3.4.2 社會科學的科學理論
3.4.2.1 作為存在的第四個領域的社會存在:社會科學中的說明與理解
3.4.2.2 關于社會結構的哲學詮釋和自我詮釋: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問題
3.4.2.3 社會科學和歷史科學:社會科學中的知識的來源
3.4.2.4 前科學的知識和通過藝術而成的知識
3.5 道德與歷史
3.5.1 道德演化論的偉大和局限
3.5.2 道德意識與宗教意識
道德與政治——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倫理基礎(第一卷):規范性的基礎 作者簡介
維托里奧??赫斯勒,德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美國圣母大學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德語及俄語文學系Paul Kimball講席教授。他同時也兼任哲學及政治學兩系的教授,并于2009年起出任圣母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赫斯勒的哲學思想主要來源于柏拉圖、黑格爾、康德以及約納斯,提出了一種獨特的客觀觀念論的哲學思想。在過去的30年間,他出版了35種著作,其中《黑格爾的體系》(Hegels System)、《道德與政治》(Moral und Politik)與《哲學對話錄》(Der philosophische Dialog)等書尤為知名。其中尤以《道德與政治》一書聞名。該書一出版即在德國國內引發激烈討論。 譯者簡介: 羅久,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師,主要研究德國古典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側重形而上學和實踐哲學領域的研究。譯有“共產主義假設”(載《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八輯,人民出版社2010年)、“黑格爾的遺產”(載《德國哲學》2011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