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20060
- 條形碼:9787512720060 ; 978-7-5127-200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本書特色
劍橋大學數學系高材生、英國各大數學賽事七奪金牌者學習秘籍 提升學習成績、規劃學習路線、打開人生格局 倪萍、韓松、張翼、張政文、陳碧舸聯袂推薦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內容簡介
如何找到學習的動力?如何找到學習的興趣點?如何讓學習更有效率?如何記憶*有效?如何在考場上發揮出*佳水平?如何規劃好學習時間?…… 這是劍橋數學系學霸寫給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培養高效學習能力的工具書。全書共分十二章,介紹了前沿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如深度記憶法,思維導圖記憶法,時間管理法,小目標學習法,文科知識的理科學習法…… 作者結合自身學習經歷和近年來幫助上百名普通學生考入牛津劍橋的培訓經驗,從方法、理論的高度,幫助你規劃學習和人生,可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改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成績,打開人生格局。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目錄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節選
1??學習動力??“心動”決定行動 沒有學習動力,一切都是白費 有這樣一類學生,無論我怎么磨破嘴皮教他們該如何學習,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到頭來卻沒有任何效果,這一度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老師。后來我才慢慢發現,問題的關鍵是他們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把時間、精力放在學習上。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么一句話,講得很貼切:“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還沒有到拼智商的地步。”的確,聰明的頭腦和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做任何努力,再聰明的腦子、再有效的方法,就像一個無窮大的數字乘以0等于0一樣,*后什么都沒有。后來每當接觸新的學生時,我都會先去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然后再教他們學習方法。 要想找到學習動力并不難,一部分源于學習之外,一部分源于學習本身。下面我講四個激發學習動力的方法,前兩個方法源于學習之外,后兩個方法源于學習本身。 如果這些方法運用得當,你就會輕松找到自己的動力源泉,擁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設置階段任務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許多城市里,中小學生都熱衷于學習跆拳道,而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卻少有興趣。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先不去討論跆拳道跟中華武術到底哪個更厲害,從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跆拳道的傳授方法確實比中華武術的傳授方法更符合學習規律。 中華武術講究扎實的基本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馬步一站三年,有多少孩子會喜歡并堅持下來呢?而跆拳道入門卻非常容易。從白帶到黑帶,每一階段都有詳細的分解動作和考核標準,練習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也就更容易從中體驗到成就感,獲得動力。 在這里,我介紹一個獲取動力的方法:設置階段任務,并通過設置階段性任務目標來檢驗學習效果。 此方法不僅可以通過做短時間、高強度的腦力訓練來鍛煉大腦,而且可以通過不斷完成階段性任務,讓自己有一種持續進步的成就感,學習動力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另外,如果能適當地犒勞一下自己,就會讓自己對于完成整體任務更有動力,學習過程也就不那么枯燥了。 山田本一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一名馬拉松運動員,在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他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冠軍。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如此瘦弱的他拿冠軍只是偶然。然而兩年后,在米蘭舉辦的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次獲得冠軍。山田本一的接連奪冠其實并非偶然,10年后,謎團終于被解開。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稱:每次比賽之前,他都要乘車把比賽路線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等等,就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后,山田本一就奮力向**個目標沖擊,到達**個目標后會給自己一個肯定和鼓勵的心理暗示,然后振作精神向第二個目標沖擊……就這樣,40多千米的賽程被他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后他輕松跑完了全程。 然而,很多人不懂得這樣的道理,直接把目標定在終點,結果跑到十幾公里時就已疲憊不堪,對未跑完的那段路程,往往徹底失去了信心。 ??高手秘籍 學會拆解自己打算完成的學習任務,如果自己打算做100道題,那么就以10道題為一組,設置成10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一下自己。 尋找內驅力 其實每個人都能找到很多讓自己努力學習的理由,尤其是把改變現狀的想法轉換成動力,這比別人強加給你的所謂夢想更加直接有效。 我曾經是個“網癮少年”,經常偷偷玩網絡游戲,那時,我內心是沒有任何學習動力的。直到上了初四(四年制初中),父母為了改變我萎靡不振的狀態,跟我商議后做出了讓我出國留學的決定,這才有了我人生轉折的契機。然而這個決定做得并不容易,親朋好友都很保守,擔心我出國留學有風險,同時也會給家里帶來經濟壓力,都勸我不要出去,乖乖留在國內念書。 我心里很清楚,反對我出國留學的人也是為了我好,擔心我出國后沒人管束,不好好學習,浪費昂貴的學費,還可能沾染惡習。這些質疑聲刺在我的心里,也讓我父母有些難堪。我百口莫辯,只能默默攥拳:一定要學業有成,證明他們對我的看法是錯的。 那種想要發奮的感覺如同在我的體內注射了興奮劑一樣,讓我仿佛有了用不完的力氣。我沉下心來學了一整天都沒有分心,那一天的學習效果,堪比之前渾渾噩噩狀態下一個月的學習效果。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我立刻意識到,如果我能利用好這種情緒和內驅力,那么沒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于是我開始慢慢調整自己,學會待人謙遜,不鋒芒畢露,但是內心變得強大和自信。我會去想象自己學成后與之前多么不一樣,家人會為我感到驕傲,那些不看好我的人會感到驚訝。我會不斷在心里暗示自己,一定要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絕不認輸。 就這樣,因為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每當想偷懶或者沒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時,我就會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你真的甘愿比別人差嗎?”“你真的是一個沒有夢想、總想讓自己舒服偷懶的人嗎?” 每當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一個不服輸的念頭就會令我有動力堅持下去,曾經被懷疑和否定的場景就會浮現在眼前,讓我知恥而后勇。 當然,要強的性格太過外露張揚,也不是好事。但是,每一個強者無論外表看起來多么謙遜,他們的內心都會有無比強大的一面,那是他們一直努力的動力。 ??高手秘籍 每個孩子身上都肩負著父母、家庭的期待,都想通過努力來證明自己,這往往就是*直接、*有效的動力。通過銘記一些*深刻且*打動自己的瞬間,加上不服輸的性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可以產生強大的動力。 發掘知識用途 前文說的是來自學習之外的動力,接下來我再說說學習本身可以帶來的益處。 初中畢業時我曾經一度厭學,因為日復一日地上課,而所學到的知識卻讓我覺得很空虛、很茫然。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老師、家長拼命地讓我們學習的數理化,到底能用來干些什么?大人們早已忘記了以前學過的知識,不也照樣過得好好的嗎?” 對于這些疑問,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即便后來我喜歡上了數學,被數學純粹的美所吸引,我仍然沒有辦法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學的數學到底對現實生活有什么幫助?” 在劍橋大學上大一時,我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我驚奇地發現:之前學過的抽象數學理論都派上了用場,為現實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突然間我對數學的求知欲多了起來,因為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些看似抽象的理論對現實世界至關重要。 ??高手秘籍 關于學習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比如,鍛煉思維能力、增長知識,等等。但這些理由都太過抽象,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如果能通過親身經歷,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對社會、對生活、對自己有著什么樣的用處,那么學習的時候就不會那么迷茫了。 轉變自我觀念 我經常會問家長和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學習這件事本身是有趣的嗎?” 人們對學習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但事實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學習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情。 我*開始接觸這個觀點的時候,內心是抗拒的,也很震驚。難道學習不是一個既有趣又充實的過程嗎?但是仔細想一想,事實并非如此。 以長跑為例,跑步的時候我們要不停地抬腳、落下,再抬腳、落下,如果是在運動場上或者是在跑步機上跑步,連身邊景觀都是一樣的。這確實是很乏味的事情。雖然有很多喜歡跑步的人,但他們其實并不是喜歡跑步本身,而是喜歡那種投入狀態,以及在跑步結束后給身心帶來的那種充實感和愉悅感。 學習也是如此,只不過過程更加困難、枯燥。取得學習成效周期長,有時候還帶有強制性,如果違背人的主觀意志,痛苦感就更強烈了。 殘酷的事實是,想要讓學習知識的過程變得很有趣是極其困難的,否則也不會有“寒窗苦讀”的說法。不過也不要太過悲觀,雖然我們不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但是我們可以采用轉變自我觀念的方法,讓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下面有3種方式可以幫你改變對學習的看法。 將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讓你掃興的情況: 當你覺得自己的房間有點兒亂了,正興致勃勃地打算做一次大掃除時,這時你的父母訓斥你:怎么能把房間弄得這么亂,趕緊收拾!你頓時興致全無,甚至都不想繼續打掃房間了…… 很多人覺得學習是痛苦的,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它具有強制性,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每天早上去上學,晚上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主動學習,或者由自己來選擇學什么、怎么學,那么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感到輕松愉悅很多,因為這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動去學習的。 ??高手秘籍 在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調整好心態:這套題是重點題型,的確值得我去練習,而不是把它理解成老師逼迫我去完成的任務。這樣的心理暗示會讓自己的心態有本質上的轉變,避免了被強制學習的痛苦,讓學習更有動力。 把學習想象成可以獲得動力和樂趣的事情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一直是大多數人的噩夢,因為它對單詞量的要求非常高,并且還是那種不常用的單詞。 背單詞是一件沒有樂趣的苦差事,我的一位朋友獨創了一套把這份苦差事變成愉快事情的方法。 朋友做了一個計算:如果能夠搞定2萬個英語單詞考過GRE的話,每年大概可以獲得4萬美元的獎學金,那么每個單詞的價值大概是15元人民幣,這還只是一個單詞在一年的收入。所以,他每天都強迫自己記憶200個單詞,這樣到了晚上結算的時候,他會覺得每記住一個單詞,就相當于有15元錢打進了自己的銀行卡里,一整天算下來就相當于賺了3000元錢,比在銀行工作的“金領”賺得還多。 把背單詞轉換成賺錢,這事實上就是把抽象的目標賦予實際的意義,讓本來無聊至極的苦差事變得有趣。*后這位朋友輕松地考取了高分,拿到了獎學金。 ??高手秘籍 學習本身可能是痛苦的,但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效果往往是令人心動的。用自己的想象力做一個“等價轉換”,讓痛苦的學習過程等價于心動的學習效果,學起來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把學習當作比賽 人很少能在一種需要消耗大量腦力和體力的活動中堅持下來,但是如果加入了競爭元素,整件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以賽車為例,如果是一個人開車,繞場跑好幾十圈,沒有人會覺得有意思。但是,如果有十幾輛車同時出現在賽場上,氣氛就會立刻變得熱烈起來。 學習也是一樣的,我們設定一個目標,找到一個對手,在考試排名中努力趕超對手,那么學習就變成了比賽,學起來也更加動力十足。 ??高手秘籍 在班級里選一位自己特別崇拜的同學當作自己趕超的目標,形成原動力。 2??學習態度??遠離假裝勤奮 別做看起來很勤奮的懶人 很多家長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太過懶惰,只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成績一定可以得到提高。有些家長更是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時時刻刻都在學習。 我見過這么一類“勤奮”的學生,他們會在周末起個大早去上課,中午匆匆吃完既貴又難吃的盒飯,下午再趕往下一個上課地點。但殘酷的事實是,這些學生的辛苦和父母交的課時費常常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相反,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個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別人家的孩子”,每天只花少量時間學習,仍然可以做到成績優異。可能很多人會說:“這種孩子天生就聰明,比不了。”不可否認,聰明是一方面因素,但是孩子之間的智商差距真的導致有人學習1小時相當于別人學習10小時嗎? 在中小學階段,學習內容尚不是晦澀難懂的大學問,但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那些死讀書的學生看上去更聰明。所以,*大的問題不是智商的差距。 我曾經也是死讀書但成績不佳的學生,后來卻成為大家眼中的“學霸”,對這個問題深有體會。我覺得死讀書的人其實是看起來很勤奮的懶人,而那些會學習的人則是看起來懶惰、實際上卻很勤奮的聰明人。 我清楚地記得我14歲時突然在學習上開竅了。那時我的**感覺是我之前從沒有真正地認真學習過,只是假裝在學。比如,我每天會機械性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覺得做完就是完成任務了,就連被老師批了紅叉,也不愿意追究為什么做錯了,正確答案應該是什么。而實際上做題的根本意義在于找出哪些知識還沒有理解并加以鞏固。我在抄寫理科概念公式、英語單詞或語文課文的時候,只是手在動,而大腦早已神游四方,抄了一遍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更別提老師是希望我們能夠理解并背誦下來了。 雖然看似每天學習了10多個小時,但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可能連1小時都沒有。而*具諷刺意味的是,我卻覺得自己已經學了一整天,還天真地期待著自己的學習成績可以提高呢。 很多家長在認識上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的學習效率哪怕再低,但只要學習了,就比把時間用在玩上強。事實上恰恰相反,沒有效率地學習還不如不學,原因有二。 1.每個人都需要適當的休息,愛玩是人的天性。磨洋工式的學習方式雖然表面上是把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但實際上壓抑了天性,并且毫無快樂可言。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學習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慢慢地失去動力和后勁兒,甚至導致厭學等心理問題。 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種病態的學習方式即便幫助一個孩子“學出來”了,當這個孩子上了大學或者工作之后,它的負面效應也一定會顯現出來。 2.長時間低效學習會摧毀人的時間觀念,使大腦長期處于半使用狀態,需要時(比如考試)很難進入高效狀態。比如,一套卷子本來可以1小時完成,但平時做題磨磨蹭蹭進入不了狀態,總是用2小時做完,那怎么可能期待自己到了考場就可以一反常態,精神高度集中達到*佳狀態呢?到時候只怕自己想集中注意力,但大腦卻不自覺地開始“溜起號”來。唯有平時每次學習時都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證自己在考試時正常發揮。 那么,怎樣才能擺脫低效學習狀態呢?我介紹3種有效方法:高效休息法、打破常規法、思考至上法。 高效休息法 我的切身體會是:要掌握高效休息的方法,養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永遠不要為了學習而減少必要的睡眠時間。 一般成年人需要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有的人會多一些,有的人會少一些。有的人每天睡4~5小時就足夠了,我卻是一個怎么睡都睡不夠的人,每天要睡8~9小時才不會犯困。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年中可利用的時間憑空比我多了1800多個小時,大約有75天,如果再乘以50年的話,那就是10年的時間。當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發呆好久,感覺自己憑空比別人少活了10年。 于是,我打算減少睡眠時間,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可是由于缺少睡眠,我整天迷迷糊糊,學習效率驟減。從表面上看,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多了,但實際上每天完成的事情反而更少了。沒過多久,我便放棄了這個做法。 不得不承認,人跟人是有區別的,就好像車跟車有區別一樣。有的車就是耗油多,有的車卻耗油少。我們沒法改變耗油量,也沒法選擇自己究竟是什么樣的車,所以我只好接受自己是一輛油耗非常大的車的事實。 不過,即便如此,應對方法還是有的,那就是學習的時候高效,休息的時候更高效。 可能很多人跟我有同感,中午睡個午覺就可以大大地緩解疲勞,雖然可能只睡了10分鐘,卻好像夜里睡了一大覺一樣舒服。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午睡是*高效的休息方式,于是我開始嘗試調整自己的睡眠時間,在晚上少睡一會兒,有條件的話中午一定要午睡,哪怕5分鐘也好。 這樣下來我發現,午睡后大腦會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學習效率較高,這讓我非常高興。 ??高手秘籍 不斷嘗試、不斷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是件很值得做的事情。永遠不要為了學習而減少必要的休息時間。
劍橋學習高手:超實用學習方法 作者簡介
韓振宇 出生于1996年 15歲留學英國 18歲考入劍橋大學數學系 21歲劍橋大學一等學位畢業 7次獲得英國重要數學賽事金牌 2次奪得英國物理競賽金牌 2013年、2014年,兩次入選英國奧數國家隊 2013年,在巴爾干(歐洲)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 2014年,在南非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銅牌,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譽為“最聰明的年輕人之一” 2015年,參加美國國際數學建模比賽,獲特等獎 2017年,開始在國際教育領域創業,致力于傳播先進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和學習的樂趣,至今已輔導百余名學生考取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名校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