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河南古都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06225
- 條形碼:9787571106225 ; 978-7-5711-062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南古都史 本書特色
《河南古都史》是“河南專門史大型學術文化工程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根據考古資料,結合文獻記載,通過對河南地區所見多座古都的研究,論述了從夏商周到金元時期河南古都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是一部較好的古都學書稿。在歷史上,河南古都主要是開封和洛陽兩個城市,或為首都,或為陪都,在中國古都歷史上占有主要位置。本書詳細敘述了河南古都的發展歷史,用文獻記載佐證考古,資料翔實,論證嚴謹。
河南古都史 內容簡介
《河南古都史》是“河南專門史大型學術文化工程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根據考古資料,結合文獻記載,通過對河南地區所見多座古都的研究,比較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從夏商周到金元時期河南古都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是一部較好的古都學書稿。在歷目前,河南古都主要是開封和洛陽兩個城市,或為首都,或為陪讀,在中國古都歷目前占有主要位置。全書起于夏商周中國早期文明時期,止于五代宋金時期,按朝代共分為七章,分別講述了各朝代河南古都的興建、發展及對后世的影響。
河南古都史 目錄
一、中國古代都城歷史背景下的河南古都史
二、中國古代都城背景下的河南古都研究
三、中國古代都城背景下的河南古都的范圍與重點
**章 夏代都城與中國早期文明
**節 夏文化的探索與夏代都城
一、歷史上的夏王朝
二、夏文化探索中都城研究的重要作用
三、考古發現的夏代都城遺址
第二節 禹都陽城與登封王城崗遺址
一、“禹都陽城”的文獻依據
二、王城崗遺址的考古發現
三、夏代早期文化
第三節 夏都斟與二里頭遺址
一、夏代都城布局與主要發現
二、夏文化的特征與分布
三、夏代京畿的社會形態
四、華夏文明之光
第四節 夏都二里頭的文化影響
一、夏文化與周邊諸文化的交流
二、夏代都城的布局特點及對后世都城的影響
第二章 商代都城與繁榮的青銅時代文明
**節 甲骨文的發現與商代都城
一、歷史上的商王朝
二、甲骨文的發現與殷墟的確認
三、考古發現的商代都城遺址
第二節 商代早期都城與亳都辨
一、鄭州商城的布局與年代
二、偃師商城的布局與年代
三、毫都辨
第三節 商代后期都城殷墟與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殷墟的布局與年代
二、殷商禮制
三、燦爛的青銅時代文明
第四節 商代都城布局特點及影響
一、商代都城布局新特點
二、商代都城布局的影響
第三章 兩周時期:“封邦建國”的營國制度
**節 西周雒邑與封建諸侯
一、西周雒邑
二、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他重要典章 制度
三、西周雒邑及諸侯國都城址的探索
第二節 東周王城與雨后春筍般的列國都城
一、東周王城與成周
二、鄭韓故城與大國爭霸
三、雨后春筍般的列國都城
第三節 鐵器時代的到來與東周社會大變革
一、鐵器時代的到來與高度繁榮的青銅文化
二、以魏國為首的變法運動與社會大變革
三、科技文藝的巨大成就與學術的百家爭鳴
第四節 兩周都城布局特點及影響
一、《考工記·匠人》的營國制度與《管子》的城市建設思想
二、兩周都城布局的特點
三、兩周都城布局的影響
第四章 秦漢時期:統一帝國都城行政職能的強化
**節 秦漢都城制度與選址
一、秦朝對洛陽之經略
二、西漢對洛陽之經略
第二節 銅墻鐵壁的漢都雒陽
一、營建雒陽城
二、八關十二門二十四街
三、南宮、北宮縱列分布
四、衙署區
第三節 以洛陽為中心運河體系的初步形成與都城經濟發展
一、運河體系之雛形
二、倉儲設置
三、東漢雒陽之繁華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都城坊市制度日漸完善
**節 各朝都城與山水:都城制度和選址
一、曹魏洛陽城
二、西晉洛陽城
三、北魏洛陽城
四、鄴城
第二節 都城布局新局面:官室北移、坊市制度日漸完善
一、曹魏鄴城——宮室北移的雛形
二、魏晉洛陽城——省南宮
三、北魏洛陽城——坊市制度
第三節 都城文化新元素:伽藍林立
一、東漢時期的佛寺
二、西晉十六國時期的寺院
三、南北朝時期的佛寺
第四節 都城布局對后世都城的影響
一、曹魏鄴城開創功能分區明顯的都城模式
二、北魏洛陽城奠定唐宋都城布局基礎
第六章 隋唐時期:儒家都城模式的黃金期
**節 東都營建與洛陽的水運中心地位
一、東都洛陽的營建
二、大運河體系的完善
三、洛陽的繁榮與衰落
第二節 棋盤之城
一、城郭布局
二、東都里坊
三、東都市制和市的發展
第三節 繁榮之都:國際大都會洛陽
一、繁榮的東都
二、東都洛陽的對外交往
三、東都洛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第四節 東都城的布局特點及其影響
一、隋唐東都洛陽城的布局特點
二、東都洛陽城布局的影響
第七章 五代宋金時期:都城新氣象
**節 開封的水運中心地位與汴京營建
一、東京水運中心地位的確立
二、五代宋金時期開封的營建
三、都城由洛陽向開封的轉移
第二節 繁華競逐:里坊的全面崩潰與都城經濟的活躍
一、城郭布局
二、里坊制的崩潰及廂坊制的確立
三、城市經濟繁榮
四、對外交往
第三節 文化的繁榮與新都市文明
一、文化教育發達
二、瓦舍勾欄
三、酒樓茶坊
第四節 都城布局的特點及影響
一、北宋東京城的布局特點
二、北宋東京城布局的影響
結語
一、一部河南古都史幾乎就是半部中國古都史
二、中國古都史中的“河南印記”
附錄
一、河南古都一覽表
二、河南古都平面圖
參考資料
后記
河南古都史 作者簡介
張新斌,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水利部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臺灣研究會會長、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科技史學會副理事長等。 研究領域為先秦歷史與考古、黃河變遷與黃河文化、姓氏文化與河洛文化、中原文化與文化資源開發研究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4項。出版專著文集20部,發表論文150余篇,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4項。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