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306155
- 條形碼:9787522306155 ; 978-7-5223-061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財政政策靠前協調的理論分析框架,以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為載體,以梳理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為起點,以近年來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等區域組織和各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財政政策協調實踐為比較分析對象和案例,以開展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經濟效應分析為核心,以探索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對策和實現機制為歸宿,全面闡述了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現實基礎和發展趨勢。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研究 目錄
**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文獻綜述
第三節 主要內容和框架
**章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理論分析
**節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含義及內容
第二節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重要性
第三節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目標與形式
第四節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機制原理
第二章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現狀
**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交流與合作
第二節 國際稅收政策協調
第三節 國際債務政策協調
第四節 國際投資政策協調
第五節 國際援助政策協調
第三章 財政政策國際協調的實踐與借鑒
**節 東盟及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財政政策協調
第二節 歐盟及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中的財政政策協調
第三節 北美自由貿易區及墨西哥金融危機中的財政政策協調
第四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的財政政策協調
第四章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經濟效應
**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成本
第二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收益
第三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效應的實證
第五章 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對策
**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原則及目標
第二節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的內容及模式
第三節 加快構建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新機制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研究 節選
《中國與東盟國家財政政策協調研究》: 國際債務政策是國際信貸合作和國家公債政策的重要內容和組成,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實中,國際債務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可能形成債務風險,引發債務危機并危及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因此,國際債務政策在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財政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理論上,國際債務政策在國際金融和國家公債體系中有完整的內容和闡述;現實中,國際債務政策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尤其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債務危機的爆發不僅會對債務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造成直接沖擊,還會波及和影響其他地區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因此,立足于實現國際經濟穩定與發展,促進國際債務政策的溝通協調,構建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的國際債務運行機制和風險防范體系,是國際債務政策研究的重要內容。 (2)國際投資政策和國際援助政策,是各國在國際經濟框架下政府支出活動的基本表現。國際投資是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發展速度逐步超過了國際貿易,成為聯系各國經濟的重要機制①。國際投資政策作為國際投資的政策體現和基本規范,不僅直接影響著各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還關系著各國財政利益的實現和經濟的增長與均衡。通常而言,國際投資政策特別是國際投資協定的核心內容是有關投資保護、待遇和爭端解決等方面的政策,目的是要推動國際直接投資(FDI)領域的開放以及減少對FDI經營的限制。整體上看,國際投資政策還存在著對“投資”的定義、FDI準入及外資企業的待遇標準、國有化與征收、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業績要求、激勵措施、技術轉移、競爭政策等內容上的不同和爭議,各層次上的投資政策也有著不同的目標和優缺點,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并影響著國際投資的發展。 國際援助政策是國際援助的政策規范和具體措施。一般來說,國際援助可以分為官方發展援助(ODA)與非官方援助,其中,官方發展援助在國際援助中占有絕對優勢,國際援助也主要指官方發展援助。由于國際援助的資金通常來自援助國政府財政支出,并直接依靠援助國的政府機構(或國際多邊援助機構)來實施。因此,國際援助本質上就是以主權民族國家為主體,在各種非經濟性因素的作用下,以國家的政策行為對國際經濟政治進行調整的結果,是一種國與國之間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性、政策性的政府行為,是國際財政中具有收入再分配意義的轉移支付政策和形式①。國際援助不僅被看作是國家外交的工具和全球治理的工具,還被看作是一種跨國財政轉移和跨國的國家行為②。當前的國際援助政策,客觀上存在援助體系過于復雜,援助國和受援國之間交易成本高等問題,難以適應發展中國家貧困化問題、環境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的要求。因此,一個有效的國際援助政策體系不僅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客觀要求,還是完善國際援助體系、有效促進各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3)財政補貼政策和政府采購政策,也是國際財政支出的有機組成和各國政府支出活動的重要表現。財政補貼政策作為財政轉移性支出和國家經濟調節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一般認為,財政補貼在經濟發展特別是外向經濟發展中,各國紛紛運用財政補貼政策來促進出口和扶持產業。它們涉及出口財政補貼政策、農業財政補貼政策和研發財政補貼政策等,在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往往又會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公平產生一定的負效應。如在歐盟的外向經濟發展中,農產品出口貿易政策一直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內容。歐盟的農業補貼政策(共同農業政策)“鼓勵了過度生產和出口傾銷,……使得歐洲的大農場主和農業經濟獲益匪淺,但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生產者利益卻嚴重受損”①。從國際經濟合作的角度來看,不僅要充分發揮財政補貼政策在外向經濟發展中的促進和導向作用,還應該關注財政補貼政策可能產生的負效應。 政府采購政策作為一種重要的貿易方式和財政支出政策,對世界各國財政關系和財政利益具有重要的影響。政府采購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經貿往來的關鍵談判議題之一:一方面,隨著各國政府支出規模和范圍的擴大,政府采購市場成為國際貿易關注的重要領域,政府采購及其政策由此也開始了國際化的過程,由此也帶來了各國政府間政府采購政策協調和規范的問題。據統計,“目前每年在國際貿易中以政府采購方式所使用的公共資金已超過國際貿易總額的10%”②。伴隨著政府采購的國際化趨勢,全球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政府采購規則,如歐盟的《采購指令》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政府采購協議》等。另一方面,在各國如美國和歐盟等的采購法律和政策中,又始終體現著保護民族工業、促進本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盡可能限制他國產品進入本國(或地區)采購市場等目標③。因此,如何既適應政府采購的國際化趨勢,又有效發揮政府采購的功能作用、促進各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政府采購政策力圖實現的基本目標。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