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08023
- 條形碼:9787572008023 ; 978-7-5720-080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教師、關心教育的人拉開人與人差距的, 往往不是能力和天賦, 而是眼界與格局。 閱讀是為了讓我們產生 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通往新生。 《讀書是教師*好的修行》作者全新力作。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內容簡介
踏上了閱讀之路,就意味著你選擇了一種終身成長的生活方式。每一位教師都要練就十八般武藝,閱讀會讓你的修行不斷提速。 這是一幅幫你突破思維邊界、獲得內在提升的閱讀路線圖。作者從近800本圖書中,精選50本有影響力的好書,幫你了解自己,認識未來,開啟你的悅讀之旅,進而成為獨立思考、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者。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目錄
自序 讀書,急于求成是大忌
**輯 教育的常識
教育的常識,指的是與教育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對孩子天性以及成長特征的認識,對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的理解,對學習科學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教學的規律等。這是教育實踐的原點。只有遵守教育常識,才能走好教育的變革之路。
用常識照亮前行之路
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總是始于家長,也終于家長
兒童人格發展的基本特征
教育是一個整體
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
教育轉型時期的一盞燈
學校的治理結構
第二輯 前沿的探索
教育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科學技術在腦科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又成為推動教育持續改革的重要引擎。在這一背景下建構的學習科學理論、確立的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吹響了新一輪教育變革的號角。教育已經走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我們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教育未來的新格局。
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教學
將課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腦科學的指導下教學
從經驗走向科學
學會更有效地學習
身體影響我們的認知
三個重要的心理學理論
學與教的專業引領
創造讓每個學生成就非凡的教育
展望未來的學習
第三輯 思想的履痕
什么樣的教育家*偉大?那些教育思想的原創者。雖然這些原創思想可能誕生于幾千年前、幾百年前,但仍對今天的教育,甚至對未來的教育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原創思想就像燈塔一樣照亮了人類漫長的教育之路,改變過去、當代以及子孫后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人們認識到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指導人們承擔起挑戰無知的重要任務。
……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節選
用常識照亮前行之路 教育常識是人們在大量的生活與教育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在一定的歷史發展時期具有相對正確性和穩定性的基礎知識。教育常識不受個人意志和利益的驅使,保護人受教育的權益,幫助人正確認識世界和自我。吳非老師以一種充滿憂患的心情在《照亮校園的常識》一書中,分析了當下許多反常識的行為,提醒我們要認識常識,尊重常識,按照常識來辦教育。 課堂上應遵循的常識 絕大多數學生每天是在教室里、課堂上學習的,課堂教學的效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吳非老師認為,課堂教學的成效取決于兩個要素:包容學生的涵養和深厚的知識背景。 在包容學生的涵養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需遵循的教育常識有很多。比如說,不同的學生心智發展和思維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差異是教學的起點,差異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和要求,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教學效益也就會大打折扣。比如說,教室就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如果一個學生不能夠、不被允許在教室里犯錯誤,那么他在走上社會之后可能就會犯更多的錯誤,甚至可能犯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說,課堂教學要在學生的*近發展區內進行,通過給學生巧妙地搭設階梯,讓他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獲得新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知曉他當下處在怎樣的知識水平,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怎樣的理解,并由此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需要搭設的階梯。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后,要盡量多留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不要這邊話音剛落,那邊就急著讓學生回答。未經思考的搶答,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還容易導致學習浮躁。 深厚的知識背景,源自教師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閱讀、不斷拓展知識視野的習慣。教師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僅對自己有益,對學生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閱讀是為了啟迪智慧,培養批判性思維。人只有在大量閱讀后,才有可能認識和比較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表達,進而產生疑問和困惑,逐漸形成辨別能力。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困惑也就可能越多,獲得的情感體驗也就越豐富。 課外應有的常識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課堂教學往往按部就班,學生要跟著教師的節奏走。只有在課外,學生才能比較從容地思考、領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鞏固,并做進一步的探究。這個過程飽含學習趣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學生通過思考、感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有價值的,如果他沒有時間思考、感悟,那樣的學習就會帶有缺陷。 學生學力的差異,主要是在課外形成的。在沒有教師或家長指導的情況下,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有正常的自理能力,這樣的學生才算是合格的。學生的學風,較多情況下受他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影響,而大量的課外時間有助于學生思考,也為學生形成學風奠定了基礎。如果學生沒有課外時間,沒有對身邊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沒有因為看到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而產生的怦然心動,那么,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里呢? 現在的教師,承擔的壓力確實很大。除了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課程改革、課題研究、專業培訓、教研活動、家校共建,以及各個部門分攤過來的任務,讓教師應接不暇,這是事實。但如果教師因此就放棄了對自己業余生活的管理,讓自己的業余時間也被工作擠占,或沉浸在好友的酒場、智能設備的休閑體驗中,那就大錯特錯了。越是在負擔重、壓力大的時候,越要加強自我管理,統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愛因斯坦在答《紐約時報》記者問時強調,“負擔過重必導致膚淺”,這句話值得教師們仔細品味。吳非老師說,一些教師負擔過重,個人也要負責。如果唯命是從,教師就喪失了獨立意志和自由精神,他就很難教出心靈健康的人。這真是振聾發聵的聲音!那些負擔過重的教師都應該問問自己:負擔是怎樣來的?是如何過重的? 校園里應有的常識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非理性的教育,不但會讓受教育者失去學的趣味,也會讓教育者喪失職業理想,其職業素質也會隨著荒謬的教育行為喪失殆盡。 比如說,每天給學生布置一大堆作業,就是非理性的教育。很多教師幾乎不怎么根據學習內容為學生編制相應的作業,而是購買幾本練習冊,讓學生在課后反復操練其中的題目。教學的盲目性,導致了過量的作業以及無休止的復習。很多中學生為什么書寫狀況不佳?往往就是因為從小學階段開始作業太多,書寫量過大,他們為了加快速度而不得不犧牲書寫質量。比如說,很多學校在做課間操的時候,德育處、教導處、年級組、學生會和團委等大大小小的管理者一起出動,監督學生做操,對那些不認真做操的學生進行教育,卻很少思考這樣的問題:一項有益于自己身體健康的活動也要別人監督,以后這些學生走出校門又能做什么事兒?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方面做了些什么呢? 比如說,一所學校能把那些沒有教育價值的事做得形式光鮮、過程精致,但在對學生成長有重要價值的事情上,卻不去用力。過去,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包干衛生區;現在,學校要購買物業服務來清理校園。我們的學校正在培養沒有勞動意識的學生。學生養尊處優,獲取智慧的途徑因此變得狹窄,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精神成長。比如說,讀書本該是在學校里常見的行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應該是校園里的常識和常態,但很多學校卻大張旗鼓地搞“讀書節”;學校的圖書館每年購買了大量圖書,但很多圖書基本上就沒有被人借閱過,學生每學期借閱圖書和期刊的數量屈指可數。 吳非老師說:“真正的‘好老師’大概有這樣一些特征:有社會理想,有職業品質,眼光始終能向著未來;有人道精神,在教育教學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人’——把學生當人,也把自己當人;他不是教育生產線上的部件,而是有獨立意志、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他不屈從于權勢,不受誘惑,總能從教育教學中有所發現,感受樂趣,能遠離名利場;他能在學生面前展現優秀的思維品質,給學生啟示和積極影響;他有反思意識和自省能力,這是他作為一名教師的超凡脫俗之處;他是有智慧的學習者,比一般人善于學;他的課堂包含許多人生經驗,有寬廣的知識背景,他站上了講臺,學生面前出現了遼闊的世界……” 讓我們都來做敬畏常識,依據常識從事教育工作的好老師吧!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作者簡介
常生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物理學博士,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管理貢獻獎”、《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出版有《給教師的5把鑰匙》《讓教育更明亮》《物理教師的備課與上課》《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等著作,主編《歷史與科學的對話》拓展型教材。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