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歷史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61371
- 條形碼:9787545561371 ; 978-7-5455-613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歷史常識 本書特色
1.“中國新史學派的領袖”何炳松先生的扛鼎之作 2.一部堪比威爾斯的《世界史綱》和房龍《人類的故事》的史學巨著 3.自1934年出版至今,先后印行幾十次,影響幾代中國人,被作為中學教材并備受推崇 4.精裝精校典藏版,裝幀精美大氣,插圖豐富
世界歷史常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現代有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何炳松先生的經典代表作。何先生將“民族復興”作為歷史教科書編寫的主旨,跳出慣常的“歐洲中心論”,放眼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所構成的整體世界。書中以亞洲為起點,敘述從世界文化的起源至歐洲如何逐漸了近代世界史的進程,以及世界列強的形成和殖民事業的發展,中間還穿插了東方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歐洲的影響。他采用了一種全新的立場,并依照“綜合研究”這一科學新標準,將人類政治、經濟、學術、教育和宗教等活動交互錯綜的情形同時進行研究,向讀者全面展示了人類文化的演進史,很好系統地勾勒出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是一部少有的新史學巨著。
世界歷史常識 目錄
| 上 卷 |
**部分 世界人類文化的起源
**章 先史時代的人類
**節 地球和生物的起源 / 004
第二節 原人的出現 / 007
第三節 石器時代人類的狀況 / 010
第二章 埃及文化的起源
**節 西方高等文化的曙光 / 016
第二節 金字塔時代的埃及 / 018
第三節 埃及帝國和它的衰亡 / 020
第三章 亞洲、美洲的古文化
**節 巴比倫和亞述 / 022
第二節 印度 / 026
第三節 米底和波斯 / 029
第四節 猶太人 / 031
第五節 古代的美洲 / 033
第二部分 歐洲文化的發軔和亞歐爭雄的開始
第四章 希臘人的南下
**節 愛琴海文化 / 038
第二節 希臘人的南下 / 040
第三節 希臘文化的發軔 / 042
第四節 希臘的殖民和商業 / 044
第五章 希臘文化的起源和亞歐爭雄的開始
**節 雅典和斯巴達兩城邦的興起 / 047
第二節 波斯戰爭 / 048
第三節 希臘文化的黃金時代 / 050
第六章 希臘的內亂和衰落
**節 雅典帝國的衰亡 / 055
第二節 斯巴達的獨霸和希臘的瓦解 / 057
第三節 希臘文化的發展 / 059
第七章 亞歐兩洲統一的嘗試和失敗
**節 馬其頓和亞歷山大 / 064
第二節 希臘文化的廣播 / 068
第八章 亞歷山大帝國瓦解后的亞洲
**節 條支的興衰 / 071
第二節 大夏和安息的獨立 / 072
第三節 安息立國初期的內治 / 074
第三部分 羅馬帝國的興起和亞歐爭雄的繼續
第九章 羅馬的興起
**節 羅馬的起源 / 078
第二節 共和時代的羅馬 / 081
第三節 意大利半島的征服 / 082
第十章 地中海的統一
**節 羅馬和迦太基的爭雄 / 085
第二節 東部地中海的征服 / 089
第十一章 羅馬的內亂及其和安息爭雄
**節 羅馬共和國末年的內亂 / 094
第二節 羅馬帝國的成立 / 097
第三節 安息和羅馬爭雄的開始 / 098
第十二章 羅馬帝國的極盛時代
**節 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 / 100
第二節 羅馬的太平時代 / 102
第三節 羅馬帝國的文化 / 105
第四部分 印度佛教的廣播和羅馬帝國的衰亡
第十三章 印度佛教的廣播
**節 孔雀王朝的印度和佛教 / 110
第二節 月氏帝國的護法 / 112
第十四章 羅馬的內亂和安息的衰亡
**節 羅馬帝國的內亂 / 116
第二節 安息的衰亡 / 119
第十五章 波斯的中興和羅馬帝國的分裂
**節 波斯的中興和摩尼教的創立 / 121
第二節 羅馬帝國的分裂和基督教的勝利 / 123
第三節 波斯和羅馬繼續爭雄 / 125
第五部分 亞歐北方蠻族的南下和東方文化的發皇
第十六章 亞歐北方蠻族的南侵
**節 歐洲文化的元素 / 130
第二節 亞洲匈奴人的遷徙 / 132
第三節 日耳曼民族的南下和羅馬的滅亡 / 133
第十七章 蠻族南下后的歐亞
**節 蠻族入侵后的歐洲 / 138
第二節 波斯和東羅馬的死斗 / 140
第三節 突厥民族的初起 / 143
第十八章 中古時代的印度和南洋
**節 中古初年的印度和佛教 / 146
第二節 南洋諸國的開化 / 148
第十九章 朝鮮和日本的開化
**節 朝鮮的開化 / 156
第二節 日本文化的起源 / 158
第二十章 基督教教會的起源和事業
**節 基督教教會的起源 / 164
第二節 清修制度和傳道的事業 / 166
第二十一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帝國
**節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教義 / 169
第二節 哈里發帝國的建立 / 172
第三節 伊斯蘭教的文化 / 176
第六部分 歐洲的混亂和亞洲北方民族的興起
第二十二章 查理曼帝國和封建制度的起源
**節 查理曼的功業 / 182
第二節 查理曼去世后的混亂 / 184
第三節 封建制度的興起 / 185
第二十三章 歐洲政教沖突的開始
**節 神圣羅馬帝國的起源 / 189
第二節 教皇和皇帝的爭雄 / 191
第三節 中古教會的權勢 / 193
第二十四章 突厥民族的再起和十字軍東征
**節 突厥民族的再起和伊斯蘭教的廣傳 / 197
第二節 歐洲十字軍的東征 / 202
第三節 歐洲所謂異端和托缽僧的興起 / 206
第二十五章 蒙古人的西征和土耳其的建國
**節 蒙古人的勃興 / 209
第二節 帖木兒的繼起和印度帝國 / 213
第三節 土耳其帝國的建立 / 216
第七部分 中古歐洲的生活和世界形勢的轉變
第二十六章 中古時代歐洲人的生活
**節 農奴和地主 / 220
第二節 城市和同業公會 / 222
第三節 中古末期的商業 / 223
第四節 哥特式建筑 / 226
第二十七章 中古時代的書籍和科學
**節 歐洲各國語言的起源 / 229
第二節 西歐文學和俠義精神 / 231
第三節 中古歐洲的學術 / 232
第四節 中古歐洲的大學和學科 / 233
第五節 現代科學發明的開端 / 236
第二十八章 中古時代的英國和法國
**節 諾曼底人入侵英國 / 239
第二節 金雀花王朝的英國 / 240
第三節 英法兩國間的百年戰爭 / 243
第四節 百年戰爭后的英國和法國 / 246
第二十九章 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商業的復盛
**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 / 249
第二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 / 251
第三節 亞歐商業的復興 / 253
第四節 地理上的發現 / 254
第八部分 歐洲的宗教革命和戰爭
第三十章 查理五世和路德
**節 意大利的衰落和西班牙的隆盛 / 262
第二節 查理五世治下的日耳曼 / 264
第三節 基督教會的腐化 / 266
第四節 路德和他的主張 / 267
第三十一章 西歐各地的宗教革命
**節 日耳曼的宗教革命 / 271
第二節 瑞士的宗教革命 / 274
第三節 英國的宗教革命 / 275
第三十二章 歐洲的宗教戰爭和科學時代的開始
**節 舊教的改良和耶穌會 / 278
第二節 腓力二世和荷蘭的獨立 / 280
第三節 法國的宗教戰爭 / 282
第四節 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 / 284
第五節 三十年戰爭 / 286
第六節 科學時代的開始 / 289
| 下 卷 |
第九部分 世界列強的形成和殖民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三章 英國國王和國會的爭權
**節 斯圖亞特王朝和君權神授的原理 / 294
第二節 共和時代的英國 / 296
第三節 復辟和革命 / 298
第三十四章 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
**節 路易十四的地位和性情 / 301
第二節 路易十四的武功 / 303
第三十五章 東部歐洲各國的發展
**節 俄羅斯和彼得大帝 / 307
第二節 普魯士和腓特烈大帝 / 310
第三節 波蘭的瓜分 / 312
第四節 奧地利和瑪麗亞·特蕾莎 / 314
第三十六章 世界商業和海外殖民
**節 歐洲商業的發展 / 316
第二節 英法兩國殖民地的競爭 / 318
第三節 美國的獨立 / 319
第三十七章 18世紀時歐洲的生活狀況
**節 鄉間和城市中人民的生活 / 325
第二節 特權的階級 / 328
第三節 現代的科學和進步的觀念 / 330
第四節 英國的立憲君主 / 334
第十部分 法國的革命和拿破侖
第三十八章 法國革命將起時的狀況
**節 法國的舊制 / 338
第二節 路易十六的專制 / 342
第三十九章 法國的革命
**節 國民議會的改革事業(1789年—1791年) / 344
第二節 法國對外的戰爭 / 349
第三節 法國**次共和政府的建立 / 352
第四節 恐怖時代 / 354
第四十章 拿破侖時代
**節 拿破侖的得勢 / 357
第二節 歐洲的太平和日耳曼的改組 / 359
第三節 拿破侖的內治 / 361
第四節 戰事再起和神圣羅馬帝國的滅亡 / 362
第五節 拿破侖的極盛時代 / 365
第六節 拿破侖的敗亡 / 367
第十一部分 世界民族運動的猛進和工業革命的發生
第四十一章 維也納會議后歐洲的反動
**節 歐洲的改造 / 372
第二節 大革命后的法國 / 374
第三節 日耳曼和梅特涅 / 375
第四節 南部歐洲的革命運動 / 377
第五節 拉丁美洲的獨立 / 380
第四十二章 1848年的歐洲革命運動
**節 法國的第二共和國與第二帝國 / 385
第二節 奧地利、意大利、日耳曼諸國的革命 / 388
第四十三章 意大利和日耳曼的統一
**節 意大利王國的建立 / 393
第二節 普奧戰爭和北部日耳曼聯邦的成立 / 397
第三節 普法戰爭和德意志帝國的成立 / 401
第四節 意大利*后的統一 / 404
第四十四章 歐洲的工業革命
**節 工業革命的意義和重要性 / 406
第二節 紡織機的發明 / 408
第三節 動力的發明和進步 / 409
第四節 資本主義和工廠制度 / 411
第五節 社會主義的興起 / 415
第十二部分 世界帝國的形成和帝國主義的發展
第四十五章 德國和法國
**節 世界大戰前的德意志帝國 / 420
第二節 世界大戰前的法蘭西共和國 / 423
第四十六章 大不列顛帝國
**節 英國的立憲政治 / 428
第二節 英國其他的改革 / 430
第三節 愛爾蘭問題 / 433
第四節 英國治下的印度 / 435
第五節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 439
第六節 南非 / 441
第四十七章 俄羅斯帝國
**節 19世紀初的俄國 / 443
第二節 俄國和近東問題 / 444
第三節 農奴的解放和恐怖主義 / 446
第四節 俄土戰爭 / 448
第五節 尼古拉二世時的革命 / 450
第四十八章 世界帝國主義的發展
**節 國際貿易和競爭 / 455
第二節 對非洲的瓜分 / 459
第三節 美國的興盛和西班牙的衰落 / 461
第四節 日本的維新和雄霸 / 466
第五節 帝國主義在亞洲的競爭 / 469
第四十九章 現代科學的進步
**節 地球和生物的演化說 / 472
第二節 化學和物理的進步 / 474
第三節 生物學和醫學的進步 / 475
第四節 史學的進步 / 477
第十三部分 國際的競爭和世界大戰
第五十章 世界大戰的起源
**節 歐洲各國的軍備 / 480
第二節 世界和平運動 / 481
第三節 國際的競爭 / 482
第四節 所謂的近東問題 / 485
第五節 大戰的爆發 / 490
第五十一章 世界大戰初期的事跡
**節 **年的戰況(1914年8月—1915年8月) / 493
第二節 海上的戰爭 / 495
第三節 第二年的戰況(1915年8月—1916年) / 496
第五十二章 歐洲三大帝國的瓦解和戰事的結束
**節 美國參戰 / 499
第二節 俄國的革命 / 502
第三節 *后一年的戰況 / 504
第四節 德、奧兩國的瓦解和大戰的告終 / 507
第十四部分 現代世界的困難
第五十三章 世界大戰后的國際形勢
**節 巴黎和會 / 512
第二節 國際聯盟的組織和事業 / 515
第三節 賠償問題 / 518
第四節 裁減軍備問題 / 521
第五十四章 世界大戰后的列強
**節 法國的復興 / 525
第二節 英國的困難 / 527
第三節 德國的政變 / 531
第四節 意大利的獨裁政治 / 534
第五十五章 歐洲新國的政情
**節 中歐的新國 / 537
第二節 東歐的新國 / 540
第三節 巴爾干半島上的混亂 / 543
第五十六章 東方民族的解放運動
**節 土耳其的復興 / 545
第二節 非洲北部的民族運動 / 547
第三節 埃及獨立運動的失敗 / 548
第四節 亞洲西部各地的民族運動 / 550
第五節 波斯和阿富汗的獨立運動 / 552
第六節 印度、朝鮮和暹羅的解放運動 / 554
第五十七章 太平洋的現狀
**節 美國的強盛和經濟危機 / 558
第二節 日本的發展 / 561
第三節 中日關系的惡化 / 563
世界歷史常識 節選
英法兩國間的百年戰爭 【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要求法國王位】在金雀花王朝時代,英法兩國因爭奪領土曾有長期的沖突,結果英國在法國的領土喪失了一大部分。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述過。此后兩國相安無事了許多年。但是到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在位時(1327年—1377年),法國的舊王朝忽告絕嗣,于是愛德華三世就以法國國王外甥的身份要求兼領法國的王位,因此又引起了兩國間長期的戰爭,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百年戰爭”。 【克雷西之戰】法國人不允英國國王的要求,自己另立國王,于是1346年愛德華三世就統率軍隊渡海在諾曼底登岸,沿途蹂躪,溯塞納河(Seine)向巴黎而進。*后兩軍大戰于克雷西(Gressy),法國的騎兵竟大敗英國的弓手。十年后英國軍隊又侵入法國,大敗法國的騎兵。法國國王約翰二世被擄到倫敦。 【英國國王始終不能征服法國】但是愛德華三世始終不能征服法國。法國國王查理五世在愛德華三世去世(1377年)以前,已經把英國人所占領的地方恢復了一大部分。愛德華三世死后三十年,兩國的戰事幾乎完全中斷。但是法國所受的損失比英國大,因為所有戰事都是在法國境內進行的,而且所有士兵在戰事停止時往往成群結隊專以劫掠為事。 【瘟疫(1348年—1349年)】戰爭的危害本已很大,到1348年又有一種瘟疫出現于歐洲一帶。瘟疫所到之處,死亡枕藉。是年4月瘟疫傳到佛羅倫薩,8月間又傳到法國和德國,再到英國。次年瘟疫已遍及各地。這種可怕的瘟疫和天花、霍亂等一樣,據傳是從亞洲傳到歐洲的。凡染疫的人往往兩三天內就死。相傳英國的人民因染疫而死的竟達人口的一半。歐洲各地的死亡人數亦和英國差不多。這就是西方史上所謂的“黑死病”。 【英國農民的叛亂(1381年)和農奴的消失】當時英國的農民階級亦頗露不滿的意思。原來此前英國的農民都是農奴,而且國內亦有新工可雇。自從黑死病爆發后,農民人數大減,工價因之日高,而農民工作的需要亦因之加大,因此國內的農奴漸覺從前地主所要求的徭役和稅捐實在太不公允。于是1381年,各地農民都起來反抗過重的苛稅,把教士和貴族的別墅和莊屋燒毀了不少。這次農民的叛亂雖然沒有什么成績,但是農奴制度卻從此日漸消失了。此后農奴都逐漸用金錢去代替從前的徭役。再過六七十年,英國的農民逐漸解放,完全變成自由民了。 【威克利夫(1325年—1384年)】農民叛亂的主使人當時以威克利夫(Wycliffe)為首。他本是牛津大學的教師,曾經努力于教會的改革,組織一種“簡樸牧師”的團體,專向民眾去宣傳教義。他為宣傳便利起見,把拉丁文的《圣經》譯為英文。后來他因為受到羅馬教皇和教士的反對,竟進一步宣稱教皇并不是教會中合法的領袖。他其實是宗教改革的一個先驅,為一百五十年后路德改革宗教的啟發者。 【百年戰爭的重起(1415年)】自從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死后,英法兩國間的戰事差不多停止了四十年。到1415年時戰端再起,英國國王亨利五世統率弓手又大敗法國的騎兵于阿金庫爾(Agincourt)。十五年后英國人竟征服了羅亞爾河以北的領土。至于河以南的領土,雖然大部分仍在懦弱無能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手中,但是英國人的勢力很有向南拓展的趨勢。 【貞德(1412年—1431年)】當英軍正在圍攻奧爾良(Orleans)時,法國忽有一個篤信宗教的農家女子名叫貞德,宣稱曾經聽到一個聲音叫她負起救國的責任。她于是穿上軍裝,騎一匹馬,得法國國王的允許,帶領一萬士兵去解奧爾良的圍。她果然大敗英國人,并于1429年擁護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到蘭斯(Rheims)去行加冕禮。她本想就此回家,因法國國王不許,于是再戰英軍,屢得勝利。但是法國士兵終以受女人的統率為恥,因此故意讓她落入英國人的手中。英國人乃加以信奉巫術的罪名,于1431年把她燒死于魯昂(Rouen)。 【英國喪失在歐陸上的領土】貞德雖死,但是激起了法國人同仇敵愾的精神。加以英國國會明知這次戰爭難以獲勝,所以對于軍費的供給不很熱心,因此英國的實力大為削弱,不斷失敗。英國軍隊終于1450年退出諾曼底;三年之后,法國南部一帶亦重返法國國王的手中,百年戰爭就此告終。而自從諾曼底人侵入英國以來,英國能否兼領法國土地的問題,亦就此得到解答了。 第四節 百年戰爭后的英國和法國 【英國的玫瑰戰爭和都鐸王朝】百年戰爭終了之后,英國國內又有兩大王族因爭奪王位而引發了三十年的內亂(1455年—1485年),這就是愛德華三世的后裔蘭開斯特(Lancaster)和約克(York)兩大族間爭奪英國王位的戰爭。因為這兩族的人一用紅玫瑰、一用白玫瑰做徽章,所以亦叫作“玫瑰戰爭”(the Wars of the Roses)。當時兩方都各得一班有財力的大族加入戰爭,所以兩方都是陰謀百出,暗殺橫行,我們在此不細述了。兩方的苦爭直到1485年愛德華三世母族方面的亨利七世即王位之后,才告終了。亨利七世為都鐸(Tudors)族人,所以他創立的英國王朝就叫作都鐸王朝。自從玫瑰戰爭以后,英國國內的貴族或陣亡或被殺,減少了一大半,因此國王的權力大大增加,而亨利七世以后的百余年間,都鐸諸王的勢力往往凌駕于國會之上,從前愛德華所建的自由政府就此暫時消亡了。 【法國的三級會議】當英國的國會正在發展的時候,法國人亦組織了一個國會叫作“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由市民、教士和貴族三級的代表組成。在百年戰爭時,三級會議亦常常召開,但是法國的三級會議始終和英國的國會不同,不能強迫法國國王承認在征稅以前應得到三級會議的同意。 【法國始設常備軍(1439年)】法國國王在百年戰爭將結束時,因有常備軍的設置,所以勢力大增。法國封建時代的軍制早已消失,就在百年戰爭以前,國內的貴族亦早已用金錢代替出兵的義務,軍隊的供給已經不是封建時代的條件了。不過兵士因為軍餉無定,往往對國人和仇敵都加以同樣的劫掠。1439年時,三級會議議決,國王為維持軍隊防守邊疆起見,得以征收一種國稅,叫作人頭稅。這是各級會議一個很大的失策,因為此后法國君主不但統有軍隊,而且擁有永遠征稅的權力,稅率可以任意提高。他和英國國王不同,不必每年召集國會議員決定征稅的數目。 【路易十一擴張王權】法國君主想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當然不得不先削減貴族的權力。法國貴族雖然早已不許鑄造錢幣、自置軍隊或者直接征稅,但是當百年戰爭告終時,有一部分貴族的勢力還是很大的。路易十一在位時(1461年—1483年),才用精明陰險的手段把國內貴族的勢力設法削減。從此法國的主權大為擴張,直到三百年后大革命時方才瓦解。 【英法兩國各建強有力的政府】總而言之,英法兩國自從百年戰爭終了之后,反而都變成了更強盛的國家。兩國的君主都能把國內的貴族勢力設法破壞,把封建制度的危險設法消除,因此國王的權力常有增加。加之工商各業逐漸發達,人民財富日增,政府的歲入亦足以應付政費和軍費,國內的秩序既然有相當的軍隊去維持,國王的權力就不再和從前一樣,要靠諸侯的擁護了。總之,英國和法國至此都變成了現代的國家。
世界歷史常識 作者簡介
何炳松(1890—1946) 字柏丞,浙江金華人。著名歷史學家、出版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獲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回國后曾在北京大學任教、在商務印書館主持工作,抗戰時期任暨南大學校長。他學貫中西,一生在史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著述甚豐,被譽為“中國新史學派的領袖”。著有《通史新義》《新史學》《歷史研究法》《歷史教育法》《西洋史學史》《中古歐洲史》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