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42534
- 條形碼:9787567142534 ; 978-7-5671-42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本書特色
本書是在研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典基礎上,結合宗教學的研究重點,發現俄狄浦斯情結是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俄狄浦斯情結的要素貫穿于弗洛伊德的宗教投射論、宗教起源論、宗教功能論,將這三部分作為本書的主體框架,嘗試進行心理學與宗教學的跨學科研究。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在漢語的語境中詮釋弗洛伊德的思想。研究路徑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典為基礎,通過提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核心概念,如投射、罪疚感、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等,對弗洛伊德宗教觀進行細致的考察,基于其無神論的宗教立場,分析其運用精神分析理論詮釋宗教議題所獲得的成果的價值和局限;并反思精神分析的學科性質,從而更加恰當地看待弗洛伊德的貢獻。該書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能為相關專業的研究者及對弗洛伊德思想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定的啟示與借鑒。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目錄
**節 國內研究現狀
第二節 國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意義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
**節 弗洛伊德無神論思想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宗教研究的方法和路徑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投射論:“原始父親”形象的投射
**節 宗教投射論的發展與演變
第二節 精神分析中的“投射”
第三節 上帝形象源自“原始父親”
第四節 評價與小結
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論:從個體心理到集體心理的俄狄浦斯情結
**節 從神話到理論建構
第二節 俄狄浦斯情結與罪疚感
第三節 宗教的心理起源
第四節 評價與小結
第五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功能論:科學終將替代宗教
**節 弗洛伊德對宗教功能的評判
第二節 弗洛伊德論宗教功能的替代
第三節 評價與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節 總結
第二節 展望
參考文獻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節選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在當代,投射一詞廣泛使用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宗教學領域。在不同領域,它具有彼此相似又不一致的含義。當我們談論投射時,首先需闡明的是在何種意義上使用該詞。因此,有必要對投射的含義做一簡要的分析。 在心理學中,投射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含義:**,主體感知到周圍的環境,并依據自己的興趣、才能、習慣、長期或暫時的情感狀態、期待與欲望等來對環境作出回應。內心世界與環境間的這種相互關系是現代生物學與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投射現象非常普遍:商人會從買賣的角度觀察他/她所見到的人;心情愉快的人傾向于往樂觀的方面去想問題。就更深層的意義而言,人格的結構或者核心特質會展現在個體的行為之中,這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投射界定,也是心理學中投射測驗的理論依據。比如:通過兒童的繪畫,可以對兒童的人格特點做出評估。目前,依據投射理論編制的標準化投射測驗主要有羅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被廣泛運用于人格測量。投射測驗是指主試者給被試者提供一種模棱兩可的多義刺激物,然后要求被試者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編一個故事或者想到些什么。在這過程中,被試常常把自己的真實情緒、情感、態度、需要等心理活動,投射在個人的反應之中,主試者通過專業性的分析,可以對被試者的心理狀態和人格特征作出評估。第二,根據個體的言行,主體表現出將某人當作自己的重要他人來對待。比如,有人會將父親的形象投射到上司身上。在此,心理學中的這一含義與精神分析有差別,對此現象,精神分析有另一專門的術語——移情來解釋此種現象。這一誤用也出現在很多對弗洛伊德宗教觀點的表達中,下文會就投射與移情作出具體的區分。第三,個體將自己的某些特質放置在陌生人身上,或相反,個體將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存在看作和自己有相似之處。比如,在文學作品研究中,常談及小說的讀者將自己投射到這個或那個主角身上,或作者將自己的某些特質放置在作品中的某個人物身上,這是作者的投射。在精神分析框架下,這一過程也有另一專門術語來表示——認同,在此不多表述。第四,個體將屬于自身但又不被自己接受的傾向、欲望等歸給他人。比如在親密關系中,男方可能將所有的依賴需要投射給女方,然后嚴厲地指責女方的“過分需要與依賴”。這樣,男方可以從心理上將屬于自己的過分需要與依賴從自身剝離,維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男性認同。① 在宗教心理學領域,將“投射”表述為:是用來描述一種常見的心理動力的術語,在心理治療和宗教批判研究中廣為人知。投射可以理解為將A所擁有的特質歸于他人B或者事物的過程,這些特質可以追溯到A的潛意識內容,比如愛、恨、神性。②這是一個用途廣泛的理論,既可以用來描述正常的心理過程,也可以用來描述病理的心理過程,如一見鐘情也是一種投射。在《圣經·馬太福音》中,也可以看到投射概念的運用,如耶穌說:“為什么看見你兄弟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兄弟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前文所述的宗教投射論的思想,均在此概念下展開。 在經典精神分析中,投射有不同于《宗教心理學百科全書》所述的含義。弗洛伊德認為,投射是指將一種自身擁有的難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質或行為歸于他人的心理過程,即將本屬于自己的但不被自身接受的方面“轉移”到他人身上。在精神分析體系中,投射屬于一種防御機制,它能幫助個體保護自己避免所知覺到的危險,并緩解難以忍受的焦慮和沖突。這種防御通過將內部或外部的威脅性體驗從意識領域轉移到潛意識領域,從而降低了威脅性體驗的影響力。可見,宗教心理學對投射的界定比精神分析的界定更為寬泛。 ……
精神分析與無神論:弗洛伊德的貢獻 作者簡介
姜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博士,上海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專職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心理師。接受中法精神分析連續培訓、家庭治療培訓、“同濟-弗萊堡”心身醫學與心理治療碩士班等長程心理治療專業訓練和個案督導。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為精神分析取向的宗教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并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