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8468
- 條形碼:9787568068468 ; 978-7-5680-684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本書特色
本書編寫內容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既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敘述,又有嚴謹的學術論證。本書的譯者團隊在國內相關研究領域權威,主要由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藻膽蛋白研究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完成,同時參編單位還包括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介紹了藻膽蛋白*新的研究進展,內容包括藻膽蛋白生產、純化和商業應用相關的技術,以及其在食品和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本書編寫內容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既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敘述,又有嚴謹的學術論證。 本書將有助于讀者全面系統了解藻膽蛋白的研究與發展現狀,不僅可供從事光合作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參考,對于開發功能食品等產品的企業也將有所幫助。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目錄
目 錄 5
第1章 簡 介 8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藻膽蛋白的進化 15
2.1 簡介 15
2.2 光合作用的起源 16
2.3藻膽體的進化 16
2.3.1 序列比對和氨基酸可變性 16
2.3.2 系統發育分析 18
2.3.3 連接多肽基因多樣性 21
2.4 GC調節及密碼子 22
2.5 總結 26
參考文獻 27
第3章 藻膽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32
3.1 引言 32
3.2 起源和多樣性 32
3.2.1藻膽蛋白在生物體內的發生 33
3.2.2 熒光和光譜特性 35
3.3 超分子復合物結構 35
3.3.1 藻膽蛋白的結構 36
3.3.2 亞基的組裝 37
3.3.3 發色團 40
3.3.4 連接多肽 44
3.4 發色團完整性和能量傳遞途徑 47
3.4.1 藻膽體的能量傳遞機制 47
3.4.2 光系統中的能量傳遞機制 49
3.5 總結 50
參考文獻 51
第4章 藻膽蛋白的基因操縱和生物合成 60
4.1 簡介 60
4.2 生物合成機制 61
4.2.1 藻膽蛋白的翻譯后修飾 63
4.2.2 色基連接 65
4.3 基因操作與基因轉化 68
4.4補色適應 69
4.4.1 PE-PC光轉換 74
4.4.2 信號轉導 75
4.5 第二信使和第二信使信號轉導 79
4.6 總結 80
參考文獻 81
第5章 藻膽蛋白的應激反應 93
5.1 前言 93
5.2 非生物脅迫 94
5.2.1 光脅迫 94
5.2.2 溫度脅迫 97
5.2.3 生化脅迫 98
5.2.4 金屬脅迫 99
5.3 總結 100
參考文獻 101
第6章 生產技術的進步 110
6.1 前言 110
6.2 培養策略和類型 111
6.2.1 微藻的大規模培養 111
6.2.2 培養技術 113
6.3 光生物反應器及其應用 118
6.3.1 管狀光生物反應器 118
6.3.2平板光生物反應器 120
6.3.3分批補料光生物反應器 120
6.3.4 旋轉藻類生物膜光反應器 121
6.4 總結 122
參考文獻 124
第7章 純化技術的進展與策略 134
7.1 前言 134
7.2純化技術 135
7.2.1藻膽蛋白的提取 135
7.2.2藻膽蛋白的純化 139
7.3 產率和純度指數 145
7.4 市場和成本效益分析 150
7.5 總結 152
參考文獻 154
第8章 藻膽蛋白在食品和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167
8.1 前言 167
8.2 營養食品和天然食用色素 169
8.2.1 食品添加劑立法 171
8.3 藥物和熒光探針 172
8.3.1 藥品 172
8.3.2 熒光標記 173
8.4 化妝品 175
8.5 結論 176
參考文獻 177
第9章 藻膽蛋白在醫療中的作用 184
9.1 引言 184
9.2 對各種疾病的治療作用 185
9.2.1 抗腫瘤 185
9.2.2 抗炎作用 186
9.2.3 抗氧化作用 186
9.3 從分子層面看待藻膽蛋白的治療特性 187
9.3.1 基因表達與信號轉導機制 187
9.3.2 PC的聯合用藥 189
9.4光動力療法 191
9.5 總結 192
參考文獻 193
第10章 藻膽蛋白未來的發展和挑戰 200
參考文獻 203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節選
藍藻是前寒武紀(28-35億年前)時期出現的*早的光合放氧原核生物,它們為現代有氧生命的進化創造了有利條件(Fischer,2008)。在系統發育上,藍藻屬于一個革蘭氏陰性原核生物的原始種群,從溫泉到南北極地區形成全球分布(Stanier和Cohen-Bazire,1977)。在稻田低地土壤中,藍藻也是*豐富的固氮微生物(Roger和Kulasooriya,1980;H?der等,2015)。有些藍藻與植物有共生關系,例如魚腥藻和滿江紅的共生體中,魚腥藻在固氮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V aishampayan 等,2001)。藍藻在稻田中作為固氮劑的應用也被廣泛研究(Sinha和H?der 1996;Sinha等,2001年;Tirkey和Adhikary,2005)。在稻田中,藍藻的增殖是通過異形胞和一些營養細胞的厭氧固氮所致(Prasanna和Kaushik,1994)。它們還在演替過程、全球光合作用生物量增長和營養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藍藻在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中都是重要的初級生產者。 藍藻依靠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固氮。藻膽蛋白是藍藻和紅藻的捕光天線復合物主要成分,它們具有多種顏色并在捕獲太陽光能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圖1.1)。 藻膽蛋白(PBPs)能有效吸收波長從480nm~660 nm的太陽光,并迅速傳遞到含有葉綠素a的主要光反應中心(Sun等,2003)。它們可分為三大類,即藻紅蛋白(PE)、藻藍蛋白(PC)和別藻藍蛋白(APC),它們分別在540-570nm、610-620nm和650-655 nm有*大吸收(Santiago-Santos等,2004;Bermejo等,2003)(圖1.2)。 PBPs的顏色主要來源于共價結合的開鏈四吡咯發色團輔基,這些發色團帶有A、B、C和D吡咯環(Grossman等1993年;Padana等2001年)。藻膽蛋白(PBPs)具有鮮艷的顏色和良好的水溶性,能夠吸收光能并發出熒光;其組成超分子復合物—藻膽體(PBSs),存在于藍藻、紅藻和部分隱藻中。PBPs是一種捕光的蛋白,它們可以組成藻膽體,并且成行排列并耦合到類囊體膜外表面的光系統II(PS II)上(Glazer 1985)。
藻膽蛋白的功能研究與應用 作者簡介
李文軍,男,博士,副研究員,兼任煙臺生物工程學會秘書長、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海岸帶功能蛋白分子的結構、功能及應用”,從分子水平上研究蛋白的結構與功能,使理論研究與產業化充分結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示范項目和煙臺市重點研發專項等課題或子課題。申請專利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0余篇。獲國家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海洋工程二等獎1項,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