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孔子傳(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33957
- 條形碼:9787514233957 ; 978-7-5142-339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孔子傳(精裝) 本書特色
◆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穿越兩千多年的歷史迷霧,孔子早已超越國界,根植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日常生活中。 ◆《孔子傳》描繪了孔夫子真實的生命歷程,字里行間向我們滲透著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儒家學派創立者孔子的以“仁”為本的儒家思想。 ◆我們要學著做個聰明人,像孔子一樣,專注于目標,服務于目標。與同類深交,與其他人保持基準的友好。讀名人傳記,借鑒名人走過的路,去譜寫自己的人生。 ◆法國哲學家薩特說,偉大的歷史人物由于他一直在影響歷史,所以他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他只是一個缺席者。在孔子以后的所有時代,孔子就是這樣的缺席者。 ◆如果說《名人傳》中貝多芬帶給我們的是對抗命運的頑強不屈,那么《孔子傳》中孔子教會我們的則是對抗命運無常的溫和和堅持。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所言非虛。
孔子傳(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國學大師錢穆《孔子傳》、作家鮑鵬山《孔子傳》之后,又一本值得關注的為孔子作傳的精心力作。《孔子傳》全景式地呈現了孔子的一生,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以及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有助于我們認識和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傳(精裝) 目錄
第**章 孔子形象素描
第二章 孔子的先輩們
第三章 孔子誕生之謎
第四章 “吾少也賤”的少年時代
第五章 “少能鄙事”的青年時代
第六章 孔子適齊
第七章 大河之融:孔子見老子
第八章 “學而不厭”:雒邑深造
第九章 “愛人”:孔子的仁學思想
第十章 中國**座杏壇
第十一章 孔子仕魯:殺少正卯
第十二章 孔子仕魯:夾谷會盟
第十三章 孔子仕魯:墮三都
第十四章 “郁郁乎文哉”:孔子的禮樂思想
第十五章 離魯流亡
第十六章 流亡列國:子畏于匡
第十七章 流亡列國:子見南子
第十八章 流亡列國:肅慎之箭
第十九章 流亡列國:厄于陳、蔡
第二十章 流亡列國:葉公問政
第二十一章 流亡列國:重回衛國
第二十二章 離衛返魯
第二十三章 “允執其中”: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二十四章 國老的參政議政
第二十五章 文獻整理與著述
第二十六章 孔子與他的學生們
第二十七章 坦蕩與戚戚:君子與小人
第二十八章 公元前479年:孔子之死
第二十九章 孔子質疑
第三十章 孔子的后代們
跋
附錄一 孔子年譜
附錄二 孔子語錄
孔子傳(精裝) 節選
《孔子傳》比老師小了四十五歲的子游當了山東武城這個地方的縣長,老師當然高興。孔子是信任自己的學生的,而且去視察一下,看看學生的政績,又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老師去視察,肯定還要帶著一幫子學生,如現在開現場會似的,既是研討,又是實地學習。年輕的子游相當重視,也很興奮。他知道,老師親自來,這本身就是對于自己的莫大的重視、肯定與鼓勵。 讓孔子想不到的是,他一進武城,竟然聽到了彈琴瑟、唱詩歌的聲音。雖然彈琴瑟的技法還不高妙,甚至還有些生澀,但是聽那詠唱詩歌的聲音,卻也透著一股蓬勃向上之氣。彈琴瑟并配以詠唱詩歌,這是孔子教導學生們的一種高級方法,而且是到了一定程度、要在一定場合才使用的方法。比如在陳蔡絕糧的時候,弟子們不少餓倒病倒了,情緒也比較低落,這時孔子就使用了彈琴唱歌詠詩的教育方法。跟他流亡的弟子哪一個沒有著高深的學問與修養?當然能夠在音樂詩歌之中體味到了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道理與情懷。可在這個小小的武城,鄉里民間竟也有了弦歌之聲。 這時孔子“莞爾而笑”。這是孔子在《論語》中唯一的一次“莞爾而笑”,是比微笑要開放一點的笑吧?這笑里當然隱含著一點點不以為然——在這樣的小地方,教育老百姓,卻用這樣高級的方法。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說了一句“割雞焉用牛刀?” 別看比老師小了四十五歲,子游聽了老師的評價,剛才還燦爛著的笑容立即收斂起來,不僅不怯,甚至簡直有點理直氣壯地質問老師說:“老師,您以前不是教導過我們,說有知識的君子求學學道之后就能夠喚醒仁愛之心,普通的百姓求學學道之后就能夠懂得道理、指揮起來方便嗎?我是這個地方的領導,教育百姓是我的責任嘛,怎么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反倒錯了,成了用牛刀殺雞了?” 這語氣凌厲著呢,還有點搶白的味道,比自己大四十五歲的老師肯定會有些掛不住臉的吧? 真是讓人想不到。孔子面對學生的搶白,卻更加的和顏悅色起來,并對跟隨的眾多學生說:“大家都聽好了,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是開開玩笑,同學們可不要當真。 學習當然要認真,但也不能光耍嘴皮子,要學以致用。老師——哪怕他是孔子——也不會事事都對,對了就遵守,不對了就得說出來。子游就這樣當學生。誨人不倦,鼓勵向上,自己錯了就承認,學生對了就聽學生的。孔子就是這樣當老師。 還是那個意思,我不是圣人,不僅不會事事都會,也不會事事都對。關鍵不在這里,關鍵是出現了錯誤就得承認錯誤,并且改正錯誤。不能以上壓下、倚老賣老地“唯我獨尊”“一貫正確”。 還有一個故事。按照周禮的規定,同姓不能結婚。吳國與魯國同是周公之后,依禮是不能通婚的。可是魯昭公卻娶了一個吳國的太太,取名叫吳孟子。于是陳國的一個司寇的官員出訪魯國的時候,就問孔子魯昭公知不知禮。魯國是周公的封地,周朝的文獻典籍大多傳之于魯國,而且是問到自己國家的國君,孔子當然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昭公知禮。這個“陳司敗”(是官名,亦司寇)果然厲害,不依不饒卻又“知禮”。他沒有讓聞名列國的大學問家孔子難堪,等到孔子離開之后,就向孔子的學生巫馬期作了個揖,靠近他認真地說:“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像孔子這樣赫赫有名的君子也有私心嗎?魯君這樣做如果算知禮,還有哪一個不知禮?”巫馬期將陳司敗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給老師,老師不僅沒有惱羞成怒,還把人家指出他的錯誤當作一種幸運,“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 有一年孔子去齊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孔子拜見了齊景公卻不去拜見齊國的權相晏嬰。學生子貢不解,就問老師為什么。孔子這樣回答子貢:“晏嬰連續被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個國君重用為相,執掌朝政數十年,可說是個不倒翁。我懷疑他是個八面玲瓏、處世圓滑的人。因此,我才不想見他。” 晏嬰聽到孔子的話以后,向人表示著自己的不滿與不服。他說:“我以一心事三君,一心一意忠實地執行相繼三個在位國君的旨意,為齊國的安定、富強竭盡了全力,所以我做相國才一直很順利。如果我以三心事一君,那么齊國與我自己的情況就會相反了。現在孔子認定我從政順利的原因是八面玲瓏、處事圓滑,這真讓人難以接受。原來我總以為孔子的意見是珍貴的,通過這個事情,我對他意見的正確性產生了懷疑。” 孔子聽了之后,認為是自己說了錯話。他不是文過飾非,而是真誠地檢討:“我私下議論晏嬰時,并沒有確切地知道他有什么過失,這是我的錯,是我對晏嬰失言了,晏嬰對我的批評是正確的。晏嬰相國,是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不僅有了這樣知錯的想法,又派弟子子宰前往齊國相府代自己向晏嬰謝罪。還覺得不過意,又親自登門拜訪,向晏嬰當面道歉。“‘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丘失言于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晏子春秋·外篇》)
孔子傳(精裝) 作者簡介
李木生,1952年生于山東濟寧農村,1968年當兵,1983年轉業到山東一家報社當副刊編輯至今。七十年代從事詩歌創作,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從事散文寫作。已出版詩集《翠谷》、散文集《午夜的陽光》《喬木森森》、傳記《布衣孔子》《人味孔子》《孔子傳》《布衣孔子(臺灣版)》、《論語今譯》。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