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72064
- 條形碼:9787201172064 ; 978-7-201-1720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本書特色
1.走近馬克思、了解馬克思、熟悉馬克思,感悟馬克思主義賦予每個人的力量本書通過詳述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能夠為讀者培育自己的素質、競爭力和底氣提供*豐富的理論資源,增加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全面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是廣大黨員干部重要的學習參考資料。 2.本書從微觀層面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馬克思主義對個人成長的直接影響和作用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論積累、清晰的邏輯脈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能夠為我們個人的生活和事業提供基本的理論指導和精神食糧,深化讀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的認識,使讀者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引導讀者善于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轉化為內在的素質和底氣,使其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提升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3. 本書的創作不同于一般的學術理論專著,它是作者學術成果的展現和真情實感的表達本書作者陳學明教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傳播具有強烈的擔當意識、宏闊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論情懷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他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即思考現在的畢業走上工件崗位以后,為什么會出現較大的差距,出現差距的內在因素是什么等相關的問題進行創作,力圖讓學術理論指導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實踐,即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高內在素質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思想資源。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內容簡介
在極具競爭的社會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而馬克思主義對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書從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幫助我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給予我們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給予我們觀察和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幫助我們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其進行鮮明闡釋,并指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能為個人成長成才打下科學的思想基礎。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目錄
**章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崇高的理想信念001
一、人活著就要有理想信念003
(一)追求理想信念是人的本質特征007
(二)人生有限與無限對立的和解有賴于理想信念009
(三)人的生活超越于動物生存有賴于理想信念012
(四)共產主義是人類*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013
二、把共產主義信念與宗教信仰區別開來016
(一)信仰的對象:虛幻的還是現實的016
(二)信仰的方式:盲從迷信還是行動指南018
(三)信仰的目標:精神寄托還是改造世界021
(四)信仰的境遇:卑微還是尊嚴024
三、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027
(一)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來引領自己027
(二)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來激勵自己029
(三)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來約束自己032
(四)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來擴展自己035
(五)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來塑造自己037
四、如何確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039
(一)敢于正視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面臨的時代挑戰040
(二)準確理解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當下現實運動的辯證
關系042
(三)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
統一044
(四)善于向為理想而斗爭的革命前輩學習047
(五)積極投身于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當下鮮活實踐049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給予我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053
一、人總是用價值評判標準來審視面臨的一切056
(一)人的意識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進行價值評判056
(二)價值評判是在評判標準的導引下進行的058
(三)價值評判標準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061
二、價值評判標準是如何形成的? 063
(一)價值評判標準是一種體現主體自覺的理性觀念063
(二)價值評判標準是一種實踐意識067
(三)價值評判標準與人的需要緊密相連069
三、價值評判標準不可能是中性的、普世的072
(一)價值評判標準不可能是中性的、普世的072
(二)評判的客觀性并不能靠保持價值中立來解決074
(三)主體的相異性決定了不可能有普世的價值評判標準076
(四)一些人宣揚普世的價值觀念是為了推崇自己的價值
觀念078
四、為什么必須要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評判標準? 081
(一)這一標準來自無產階級革命斗爭實踐081
(二)這一標準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084
(三)這一標準體現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087
(四)這一標準處于不斷創新與發展之中090
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給予我科學的方法093
一、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科學的096
(一)馬克思主義方法的科學性是由其理論本性決定的096
(二)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方法論與辯證唯物主義相統一100
(三)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方法論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103
二、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方法106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106
(二)注重調查研究110
(三)從經濟關系的角度來研究人的思想動機113
三、矛盾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核心116
(一)要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116
(二)正確地把握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基本含義及其相互關系119
(三)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不是詭辯論124
四、必須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127
(一)階級分析方法源自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128
(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依然
存在129
(三)既然還存在著階級斗爭,階級分析的方法就不能丟……… 132
(四)進行階級分析的主要內容134
(五)必須正確地運用階級分析方法136
第四章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健康的生活方式141
一、人究竟是什么?人的生活方式應當是怎樣的? 143
(一)人都是具有無限豐富性的總體的人143
(二)現在流行的人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續148
(三)中國道路的真正內涵和意義就在于創建新的人的生活
方式151
(四)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154
二、馬克思主義告訴我究竟如何勞動157
(一)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勞動的幸福157
(二)勞動幸福如何可能? 161
(三)人類對自己*大的誤解在于不是在勞動領域中尋求
滿足165
(四)當今我們對“勞動的解放”能做些什么? 167
三、馬克思主義告訴我究竟如何消費170
(一)消費主義完全違背馬克思為人類所設計的生活方式……… 170
(二)人只從消費領域獲取滿足是生活方式的墮落173
(三)消費應從量的標準轉向質的標準178
(四)創建一種與消費主義有別的新生活方式是當代人的歷史
責任183
四、馬克思主義告訴我究竟如何交往186
(一)從人情過剩轉為人情淡漠187
(二)不能讓“經濟人”的概念在中國的大地上暢行無阻189
(三)實現從利己主義的個人向社會化的、高尚的人的
轉換192
(四)在實現共享發展中創建新型人際關系196
五、馬克思主義告訴我究竟如何享受愛情199
(一)警惕將愛情變成交易200
(二)愛情是一門藝術202
(三)以馬克思為光輝榜樣206
(四)不要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墓” 210
六、馬克思主義告訴我究竟如何休閑214
(一)必須珍惜來之不易的休閑時間214
(二)賦予休閑以文化含量217
(三)充分享受旅游給我們帶來的愉悅220
(四)讓學習成為一種閑暇的生活方式223
參考文獻227
后記234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節選
一切從實際出發 讓我們回憶一下馬克思主義哲學 ABC 的基本理論: 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相應地,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性,意識第二性;亦即存在**性,存在是本原的,思維第二性,思維是派生的。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人們的概念、思想、知識、理論等,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哲學基本問題的這兩個方面,**個方面回答了關于世 界的本原問題,第二方面則回答了關于世界的可知性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回答,提出了劃分唯物主義與唯 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唯一科學標準,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 恩格斯詳細論證了對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系的不同回答,構成了哲學中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兩大陣營的對立。列寧在此基礎上進 一步揭示了哲學中的兩條路線:一條是從物質到感覺和思維的唯物主義路 線,一條是從思想、感覺到物質的唯心主義路線。 與哲學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條路線相對應的,是兩條不同的認識 路線:一條是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一條是 自以為是,從主觀臆想出發的唯心主義的認識路線。 一切從實際出發,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客觀性。這就是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客觀事物,不能帶有任何主觀成分,有一是一, 有二是二,不能主觀地添加什么或者減少什么。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把 “觀察的客觀性”作為辯證法的十六要素的**條,指出:“觀察的客觀性 (不是實例,不是枝節之論,而是自在之物本身)。”淤 這是具有極為深刻的 寓意和重要的意義的。二是全面性。這就是要從事物的聯系與發展中認識 客觀事物,既要看到事物各個不同方面之間的聯系和發展,又要看到事物 聯系與發展有普遍性、多樣性和整體性。列寧說,全面性就是要認識“這個 事物對其他事物的多種多樣的關系的全部總和”于,而且要認識“每個事物(現象等等)的關系不僅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個事物 (現象、過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個事物聯系著的”淤。三是深入性。這就是 從事物自身內部包含的矛盾及事物的矛盾方面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中來分 析事物。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說:“要認識世界上一切過程的‘自己運 動’、自主的發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這些過程當做對立面的統一來認 識。”于 如果不深入事物內部精細地研究矛盾,僅僅遠遠一望,是不可能真 正解決問題的。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貫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必然結果。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性的,不是精神決定物質,而是物質決定精神,世界統一于物質性,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辯證唯物主義**次科學地解決了物質概念問題,明確了科學的物質概念,確立了辯證唯物 主義的物質觀。列寧給物質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 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榆 世界上千差萬別的物質實體,其共同特征就是它們的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克服了舊唯 物主義把世界歸結于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形而上學局限性,對形形色色的 具體物質形態作出了科學的抽象,奠定了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石。馬克思 主義經典作家把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觀點運用到歷史觀領域和認識論領 域,形成了科學的實踐觀,建立了實踐基礎上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從而確立了包括實踐觀在內的*科學、*完備的唯物主義物質觀。堅持辯證唯物 主義物質觀,具體化為指導實踐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歸結為一句 話—— 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觀點,在實際工 作中必須遵循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一切從 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我們必須遵循的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原則與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思維 方法并不矛盾。馬克思主義謀求創新,也必須貫徹從實際出發。解決如何 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是推動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的*基本問題。 換言之,只有正確地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才能在豐富的實踐中推動 理論創新。例如,我們對于當前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就應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加以分析和破解。我們應當運 用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原理,正確認識當代中國基本國情。堅持從客觀實際 出發,要求全黨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 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于。與此同時,我們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還必須 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正 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盂 從這些創新的實際例證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人的活生生的實踐去抽象地思考,抽象地進 行所謂創新,從實際出發,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思維和實踐的辯證互動互推 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創新思維的基本規律,為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供了根本依據和遵循。
新書--馬克思主義與我 作者簡介
陳學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學會名譽會長,兼任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