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理論經緯 第十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4159
- 條形碼:9787542674159 ; 978-7-5426-741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論經緯 第十輯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論文合集!八氖贰睂W習教育專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社會學、思想政治工作學等多學科視角對有關的理論問題進行交叉研究。可供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大學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學習參考的有益參考資料。
理論經緯 第十輯 目錄
對“四史”學習教育載體和素材的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的歷史啟示
理想信念激勵的百年征程
以史為鑒,加強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
試論瞿秋白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中的貢獻
夯實執政之基,提升組織力的思考
延安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兩個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工作發展歷程探究
“四史”學習:從理論自覺走向實踐自覺
淺談“四史”學習的重要意義
汲取“四史”思想精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共產黨宣言》與21世紀的中國
試論中華文明、大文化觀與公民道德
都市的革命文藝:上海文化與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發生
于深化“四史”學習中了解百年檔案管理史
“初心之地”上海的歷史細節和當代呈現
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歷史沿革研究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內涵與價值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法治建設的進步
教師專業的時代內涵與高師院校的現實職責
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是探求真理的堅強基石
理論講師團參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機制研究
以歷史教育為載體進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理路
淺論“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
“四史”學習教育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思考
愛國主義背景下中華體育精神的德育實踐研究
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加強高!叭恕眳f同工作
淺析長征精神在大學生挫折教育中的運用
新時代青年學習“四史”的意義與路徑
從黨的歷史看知識管理視域下高校組織員隊伍專業化建設
高校美育和德育融合的實踐路徑研究
理論經緯 第十輯 節選
《理論經緯 第十輯》: 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基礎與前提。正確認識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是無產階級政黨走向農村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集中力量從事工人運動,忽視農民問題。瞿秋白則是黨內*早認識到農民重要地位的領袖之一。 早在1922年,瞿秋白在**次旅俄期間,就根據俄國革命的經驗指出:“無產階級革命沒有農民的輔助,不能有尺寸功效!1923年6月,他在為中共“三大”起草的《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的報告中又進一步提出“不得農民參加,革命不得成功”,因此,無產階級應當“喚醒農民,與之聯合”。在這里,瞿秋白已經初步地將農民與中國革命的實際聯系起來了! 1925年五卅運動的爆發使中國共產黨人對農民的認識有了較大發展,瞿秋白對農民問題的論述也更加深刻。他指出: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國主義軍閥統治的基礎,發動農民運動不用說耕田農有運動,便是減租減稅運動——直接就是給地主土豪,間接給軍閥帝國主義以極大的打擊”。因此,他呼吁全黨要“努力組織農民,發動農民運動”,使工人階級“與農民攜手”,“鞏固地結成工農的革命聯盟,強大革命的主力軍”。①為了培養農民運動的骨干,彭湃和毛澤東先后組織并主持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瞿秋白積極支持和關注農講所的進展,當看到毛澤東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所作的序言后,立即讓當時的中共中央宣傳部依照該文意見增添宣傳內容。1926年8月,瞿秋白出席廣東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并在會上作了《國民革命中之農民問題》的講演。講課內容后來發表在《我們的生活》第四號上,在深入分析中國農民的狀況后得出結論:“中國的國民革命是各階級的,工人、農民、城市中的小商人(有時大商人也來參加),以及革命的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各階級的人們都需要這樣的革命,這一個革命工作必定要解決農民問題,解決了農民的一切苦痛才能說是國民革命成功”。① 基于以上對農民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瞿秋白與毛澤東一樣熱情歌頌農民運動。他不僅為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還為毛澤東編輯出版的農民運動叢書寫了序言,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若無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之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1927年3月,為了駁斥黨內外對農民運動的詆毀,毛澤東經過32天的考察,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振聾發聵的革命檄文。而當該文送至中央,把持中央大權的陳獨秀、彭述之等人怕報告“有損與國民黨的合作”,下令不準在中央機關刊物《向導》上全文刊載。*后,只在《民國日報》上刊載了一部分了事。時任黨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的瞿秋白在得知這一情況后,憤慨地說:“獨秀、述之就怕這篇文章拿出去,進一步激起農民的‘越軌’行動,有損與國民黨的合作。什么‘越軌’、‘合作’?這樣的文章都不敢登,還革什么命?”“我贊成毛澤東這篇文章的全部觀點。”隨后,他讓人把報告的全文送漢口長江書店,以《湖南農民革命(一)》的書名幫助出版了單行本,并為之作序,熱情贊揚毛澤東關于農民問題的正確觀點,號召中國的每一個革命者“都要代表三萬萬九千萬農民說話做事,到前線去奮斗,毛澤東不過開始罷了。中國的革命者個個都應當讀一讀毛澤東這本書,和讀彭湃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樣”。 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農民問題的中心是土地問題。1922年,瞿秋白就開始產生“耕地農有”的思想,主張農民有自己耕種的田地的所有權。五卅運動以后,瞿秋白進一步堅決贊成“耕地農有”的主張,特別提出了“農民要田地”的要求。1926年,他在廣州所作的《國民革命中之農民問題》的報告,提出了一些解決農民問題的具體辦法:一是切實解決“農民經濟的束縛”明定“耕地農有”;二是“武裝農民,組織農民自衛軍”;三是農民參加政權,“鄉村政權歸農民”;四是“嚴厲鎮壓一切買辦地主階級之反革命運動,剝奪其政權”。① 1927年5月初,他又明確指出“農民沒有土地,便是如魚失水!雹邛那锇讓τ诋敃r迫切需要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認識是較為深刻的。他將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提到“中國革命成敗的關鍵”的高度,指出:“要維持帝國主義軍閥對于中國的統治和剝削”,“必是要農民享用土地的權利,保證農村經濟的自由發展”,這是“筑成平民政權鞏固的基礎,然后國民革命才能成功。換句話說,便是國民革命應當以土地革命為中樞。中國沒有土地革命,便決不能鏟除帝國主義、軍閥之統治和剝削的根基!边@表明瞿秋白對中國農村經濟關系和中國革命的癥結所在,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以農村為主的中國革命道路思想,也已經處于孕育階段了。在<> 大革命時期,瞿秋白高度重視農民和土地問題,不僅在實際工作中支持了農民運動的發展,而且還對農民和土地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述,加快了幼年的黨對農民問題的認識,客觀上推動了黨在大革命失敗后,把革命中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逐漸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理論經緯 第十輯 作者簡介
張文潮,女,196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副教授。現任旅游學院院長助理。任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