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上海文化交流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5032
- 條形碼:9787552035032 ; 978-7-5520-350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文化交流報告 內容簡介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2020年,在遭遇了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之后,對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內容、理念及輸出模式都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要在維護各自的經濟主權包括數字網絡主權的基礎上,開展務實的、可持續的、多樣化的交流開放,盡快建立和完善風險機制,提高跨境流動文化要素的品質,提升交互式流動與文化傳播力,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書以“人與自然,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主題,聚焦疫情后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多國多元文化多種視角探討后疫情時代的對外文化交流、國家文化形象、文化回歸和文化輸出等問題。全書內容共分為總報告、新全球化下的國家秩序與國際合作、對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續性與轉變、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五部分。
上海文化交流報告 目錄
總報告
在不斷變小的世界中尋求實用主義與保護主義的國際合作 張瑞燕/001
新全球化下的國家秩序與國際合作和平年代的戰爭修辭——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標語說起 郭垚/017
從國內社交媒體的口罩之爭看跨文化差異 陳亞亞/032
雙城記——首爾和大邱的抗疫故事 李成師/040
疫情中的法國人與法國社會文化之片影 熊若云/049
對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續性與轉變
從上海連接世界與中國——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上海班五年回顧與展望 張焮/061
中國和印尼媽祖文化的互動發展 王海冬/073
新冠疫情下的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活動內容及戰略變化 那希芳/087
智利·中國彩燈節: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商業實踐 李忠 鄭杰/099
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
文化的人際傳播:特點、平臺、模式——以民間文化使者蔣彝為例 任一鳴/114
廣濟醫院與近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丁光/129
“長谷川四郎與中國”初探——以魯迅與周作人為中心 王俊文/140
林京子與上海書寫 蔡鈺淩/154
當代德語文學機制和文學公共領域 顧文艷/166
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
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研究 嚴文志/178
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挑戰——“媒介都市”視域下的香港電影 孫佳山 易蓮媛/206
上海文化交流報告 節選
一、 疫情后的世界形勢 習近平主席在《團結合作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2020年,人類正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災難的斗爭史。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社會匯聚起同疫情斗爭的磅礴之力。習主席指出,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中國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斗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中國將同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努力確?挂呶镔Y供應鏈,并建立運輸和清關綠色通道。中國將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做出中國貢獻。中國將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并愿同國際社會一起,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國家的支持力度,幫助其克服當前困難。 全球性的突發疫情正在迅速推動著世界格局的改變,雖然目前疫情尚未結束,但種種跡象表明,世界地緣政治中心已逐漸轉變。數百年來歐洲作為全球地緣政治中心,集中了全球*主要的政治大國、軍事大國和經濟大國,隨著歐洲一體化的加速,其GDP曾經一度超越美國。但在疫情中,歐洲和歐盟的應對顯露出其內部結構的脆弱,而美國政府的應對不力,經濟發展亦受到重創。相對于此,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從各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了積極的防疫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梢灶A見,疫情之后,東亞國家的凝聚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都遭受了重創,中國也不例外。根據世行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整體將萎縮5.2%。人民日報微博:《世衛組織稱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惡化世行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5.2%》,2020年6月9日。疫情令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陷入了經濟衰退之中,目前唯有中國經濟在疫情后依然處于正增長中。由于疫情,我國在2020年上半年經濟幾乎處于停擺狀態,一季度甚至出現了6.8%的負增長。 但得益于迅速控制疫情,我國的經濟在恢復生產后繼續實現了正增長,這更增添了其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等15個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球規模*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這項覆蓋全球近30%人口和經濟體量的協定的簽署,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性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此消彼長,全球各國的經濟實力也會重新洗牌。經濟力量的對比將帶來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實力的變化,世界或將迎來更為多樣化的格局。 二、 疫情后逐漸開放的國門 (一) 從外長出訪到人員往來 2020年8月2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中國疫情明顯緩解后首次出訪,選擇了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歐洲5國。2020年是中歐關系的“大年”,中國與歐盟建交45周年。雙方為進一步探討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共同發出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一致聲音,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王毅表示,作為獨立主權國家,都必須維護各自的經濟主權包括數字網絡主權。但這絕不意味著彼此向對方關閉市場,而是要使我們之間的經濟融合更加規范,我們的相互開放更可持續。 7月下旬,中日兩國外長舉行了一次電話會談,統一盡快恢復兩國人員的往來,但至8月中旬雙方還沒有一個重開國門的時間表。在對待新冠病毒疫情的問題上,中國追求“清零”,日本追求“與病毒共存”,因此單純從感染人數多少來思考兩國如何開放國門的話,估計很難迅速達成恢復人員往來的共識。理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便無法互通國門。據新華社2020年11月25日電,中日兩國政府已就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建立便利雙邊商務等必要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達成共識,兩國外長昨天對此進行了確認并共同對外宣布。這是雙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促進雙邊人員往來、支持復工復產的積極舉措。經雙方協商同意,中日“快捷通道”將于11月30日正式啟動。
上海文化交流報告 作者簡介
徐錦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曾任《申江服務導報》主編、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上海市十佳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眾傳播。研究專長:路史研究、流言研究。出版有《愚園路》《流言研究》等10余種書,另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構建新主流黨報的策略和路徑》獲上海新聞論文一等獎。 李艷麗,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治文學、晚清小說、比較文學。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