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6595
- 條形碼:9787500876595 ; 978-7-5008-765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為張富清老人工作及現居地湖北來鳳縣公職人員,數十次采訪老英雄,獲得大量一手資料,其中很多是未經披露的故事,展現了老人不忘初心的黨員本色和英雄事跡,是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線,全面翔實講述了張富清同志從出生到現在的50余個精彩人生故事,其中很多故事都未經披露。全書敘事語言十分樸實,故事情節感人、感情真摯、震撼人心,講述了張富清同志保家衛國、為民造福的一系列初心故事;反映了張富清同志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英雄本色;展現了張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勤檢樸實的高尚情操。張富清同志用一生的真實行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本色。 本書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是開展“初心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教材,獻禮“建黨100周年”的精品佳作。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目錄
目錄:
**章 出身貧寒 歷經苦難
童年時期不幸喪父、凄苦無依;少年時期卑微求食、得以生存;青年前期失去自由、飽受欺凌。佃農出身的張富清,無奈身處濁亂世間,歷經了種種苦難。他的遭遇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千千萬萬底層勞苦人民生活的縮影。
佃農出身?? 童年凄苦 001
多年長工?? 以求生存 004
革命春風?? 掠過心田 006
被抓壯丁?? 飽受欺凌 009
第二章 浴血硝煙 九死一生
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黨的培養下,在革命環境的鑄就中,他迅速成長,信仰和信念得以涅槃,意志和力量得到增強。
瓦子街鎮?? 迎來轉折 015
三五九旅?? 培育奇兵 018
壺梯山上?? 首次立功 022
全連推薦?? 光榮入黨 027
東馬村中?? 攻堅拔寨 030
臨皋縱深?? 截敵奇襲 033
永豐突擊?? 功震全軍 035
第三章 輾轉南疆 淬火成鋼
十萬大軍出玉門,向天山南北挺進,一邊維護邊疆安全,一邊開展墾荒生產。張富清將個人命運與解放大西北及維護新疆的和平穩定緊密聯系在一起,跟隨部隊一路西征,進入新疆屯墾戍邊。1953年,他積極響應抗美援朝號召,一腔熱血火速奔赴北京。
隨軍西征?? 直達喀什 041
鑄劍為犁?? 屯墾戍邊 048
響應援朝?? “長征”進京 053
速成中學?? 補習文化 057
第四章 響應號召 奉獻異鄉
響應組織號召,毅然選擇到湖北*邊遠*貧困的來鳳縣。在這里,雖然工作崗位幾經變換,也有一同來的戰友申請調走,但是他為貧困地區奉獻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
回家探親?? 收獲愛情 061
面臨轉業?? 毅然抉擇 065
糧店主任?? 不知“變通” 071
選入黨校?? 學習兩年 078
第五章 一門心思 為民造福
深入基層一線,長年累月駐村扎點,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福。相繼為老百姓解決吃飯、飲水、用電、生產、農田灌溉等方方面面的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黨對組織的絕對忠誠,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初心。
分管財貿?? 扭虧為盈 082
兩封電報?? 忠孝難全 086
探洞引水?? 筑壩修渠 090
“三顧茅廬”?? 引進工匠 098
缺吃少穿?? 駐隊解決 103
土苗山寨?? 亮起電燈 111
決戰大壩?? 提水灌田 117
技術改造?? 一箭三雕 122
第六章 家有賢妻 患難與共
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上,張富清幾乎將全部精力傾向于工作。在他身后,是妻子多年來的理解、支持和付出。不管家庭困難有多大,賢妻始終堅忍頑強、無怨無悔地將四個孩子拉扯成人。
動員妻子?? 辭去公職 128
家庭生活?? 陷入困境 133
女兒重病?? 永留遺憾 138
兩斤清油?? 情重如山 142
欲將兒子?? 送回老家 146
全家福照?? 獨缺父親 149
兒女“探望”?? 父愛無聲 152
新買棉襖?? 送給他人 159
一封家書?? 千里解圍 162
第七章 一腔熱血 不減當年
雖年過半百,但英雄不減當年勇。每至一個新的工作崗位,甘于奉獻,干勁十足,為自己當年的無悔選擇交上了圓滿的答卷。
一紙建議?? 發展油桐 167
身中漆毒?? 不下火線 173
住洞修通?? “掛壁”公路 179
深更半夜?? 趕路送行 185
四處奔波?? 開辟貨源 191
*后一站?? 披荊斬棘 195
第八章 心中無我 至公無私
心中時刻裝著老百姓,很少顧及自己和家庭。老百姓的利益受損,他會毫不留情地對人“開刀”。對家庭困難和個人升遷,他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對子女就業及工作分配、調動,他從不向組織和個人打招呼。好不容易得到提檔增薪的機會,他卻高風亮節,讓與他人。
盼被招工?? 求父“碰壁” 199
老師眼中?? “干部家庭” 204
為了百姓?? 兩次發怒 208
補丁褲子?? 終于“退役” 212
工作分配?? 再次“碰壁” 217
五喜臨門?? 合影聚餐 220
“孔融讓梨”?? 成為佳話 223
第九章 桑榆暮景 本色不改
青絲已熬成白發,歲月不再少年。縱使與病魔狹路相逢,他也從未屈服,始終保持突擊者的頑強和意志,堅挺站立。
28 年之后?? 回鄉祭拜 227
兄妹三人?? 借錢救母 231
高位截肢?? 重新站立 236
每日鎖藥?? 不嫌麻煩 243
一次特殊?? “主題黨日” 246
固執選用?? 便宜晶體 250
第十章 深藏功名?? 潤物無聲
面對媒體采訪,已經 95 歲高齡的他拿出突擊的姿態,講述自己的本色人生;面對各種榮譽,他功成不居,回歸平淡。
信息登記?? 意外發現 254
特殊報告?? 書記重視 259
接受采訪?? 一波三折 264
老兵軍禮?? 一生情懷 271
載譽歸來?? 功成不居 277
特別日子?? 迎來曙光 283
附錄一 張富清年譜 288
附錄二 張富清的生活、家庭逸事 299
后 記
——為新時代鑄就一座精神豐碑 319
參考書目 342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節選
面臨轉業?? 毅然抉擇 1954 年 12 月,張富清在武昌完成了全部學業,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的畢業證。 這個時期,我國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并初步發展,社會較為安定,國家全面轉入社會主義經濟大建設。按照規定,包括張富清在內的這批學員要全部轉業,投入國家經濟建設。組織上對這批學員做了動員,號召大家去國家*艱苦、*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設。 對張富清而言,轉業后面臨著幾種選擇。一是留在大城市,那里海闊天空,發展空間更大。他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又是中央軍委培養的干部,留在大城市工作組織上是會同意的。二是回到陜西老家,畢竟是 30 歲的人了,與未婚妻孫玉蘭組成溫馨的小家庭,一起贍養對他望眼欲穿的老母親。三是響應組織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祖國*需要干部的地方去支援建設。 組織上動員后,張富清打聽湖北哪里*艱苦,有人告訴他說恩施地區(恩施,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面積 2.4 萬平方公里,轄 8 個縣。)是大山區,在湖北是*貧困、*缺干部,生活、交通條件*差的地方。這是張富清**次聽說湖北有恩施這個地方。 在確定轉業去向前,張富清一時猶豫不決。對他來說,轉業后*想去的地方還是陜西洋縣老家,離家那么多年,母親一直盼望著他能回去。回家成了家,也能為母親及岳父母頤養天年出一份力。但組織上有明確的號召,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怎能不聽黨的話,不聽組織的號召? “組織上號召去的地方,就是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應該去的地方,個人的需要必須服從組織的需要,不能講任何條件。”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張富清*終拿定了主意。當學校領導找他談話,征求他的意見時,他決定響應組織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去,到*需要他的地方去。他說:“黨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既然組織號召我們去*艱苦的地方搞建設,那我就去恩施工作!”見張富清選擇去恩施,學校領導對他表示贊賞,幾個要好的學員也對他表示敬佩。 學校領導對學員們動員時還曾說:“你們轉業去哪兒,有家屬的可以把家屬帶去。” 張富清給學校領導報告說:“我老家有未婚妻,我想帶她去恩施。”見張富清選擇去恩施的態度十分堅決,學校便將他納入轉業去恩施工作的名單,并以組織的名義寫了一封信至陜西洋縣雙廟村,叫孫玉蘭趕往武漢。 1954 年底,已是臨近陽歷新年,在雙廟村忙于工作的村婦聯副主任孫玉蘭收到了一封部隊速成中學的來信。信中內容大意是:張富清同志即將從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畢業,馬上要轉業到地方工作,請她速去武漢。 看完來信后,孫玉蘭一時拿不定主意。對于學校來信叫她去武漢,她有兩個猜測:一是學校叫她去武漢與張富清結婚安家;二是讓她去學校接張富清,隨他轉業回洋縣。 孫玉蘭去問管理區的華區長,看組織上批不批準她去。華區長告訴她說應該去。孫玉蘭擔心自己去的時間長,組織上不同意,她對華區長承諾說只去一個月。但華區長是個明白人,打趣地說道:“你這個傻丫頭,你去個把月?兩年能回來一次都不錯了,你這次去肯定要留在武漢這個大城市了。” “我也不清楚,恐怕回來的可能性要大些。”孫玉蘭害羞地說,內心對去武漢充滿了憧憬。 華區長為孫玉蘭去武漢學校開具了證明,并為她辦理了相關手續。 去武漢前,孫玉蘭掏出攢了多年的積蓄,給每一位家人都做了一件新衣服,并特意去看望了張富清的母親,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然后背上幾個饃饃就上路了。 陜西洋縣到湖北武漢約 1000 公里,路途十分遙遠。這是孫玉蘭**次出遠門,走出洋縣。她就近在城固縣搭上一輛貨車,迎著寒風,翻過秦嶺,中途幾次換乘車輛,朝著武漢疾馳而去。一路上,本來就暈車厲害的孫玉蘭,坐在車上感到天旋地轉,極為難受,一直嘔吐不止。經過幾天的長途顛簸,終于輾轉千里來到了武漢。此時,孫玉蘭的一雙手腳凍腫了,臉也被寒風吹得沒有一點血色,猶如生了一場大病。 張富清在武漢汽車站接到了孫玉蘭,見到心上人一路受苦挨凍,他心都疼了。他把孫玉蘭接到學校,將她的手緊緊地捂在懷里,直至暖熱。 同班的一些學員得知孫玉蘭的到來,自發地買來小鏡子和一些糖果來看望她。在學校休息了兩天,張富清帶著她在武漢逛了一陣子,雖然天氣寒冷,但兩人在一起卻感到格外溫暖。 12 月底的一天,張富清對孫玉蘭說:“組織上要求我們結婚,然后轉業到地方去。”孫玉蘭說:“你是組織上的人,聽組織的安排吧。”張富清接著說:“根據組織的號召,轉業后我要到恩施那邊去工作,那邊是山區,十分貧困,條件艱苦,你跟不跟我去?”孫玉蘭不假思索地說:“你去哪兒,我就去哪兒。” 孫玉蘭的回答讓張富清既驚喜又慶幸,驚喜的是玉蘭毫不猶豫地答應跟他到恩施去,沒有其他的想法,思想覺悟很高;慶幸的是找到了一位通情達理、支持理解自己的好伴侶。 這一天,張富清和孫玉蘭在武漢離學校就近的民政部門辦理了結婚登記。1955 年元旦,他倆在老師和同窗學員的祝福聲中舉行了一個十分簡單的結婚儀式。結婚的婚房,是部隊學校的一間單人宿舍,里面沒有任何裝飾,僅一口皮箱、一張軍用床,還有一床疊得比豆腐塊還要整齊的軍棉被“見證”了他倆的幸福時光。結婚后,孫玉蘭很快發現張富清的右腋窩下部一大片都是黑沉沉的,她便好奇地問:“你右腋窩下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黑?” 張富清回答說:“之前在一次戰斗中,被敵人的燃燒彈燒傷的,治好后就成了這樣。” 孫玉蘭心疼地問道:“你以前打過仗?那里現在還疼嗎?” 張富清回答說:“1948 年打過仗,現在沒有事了,早就不疼了。”“你以前打仗立過功嗎?”孫玉蘭好奇地問道。 “立過功,都過去了,提起這些事,就會想起犧牲的戰友,很難過,我不愿回憶那段歲月。”張富清輕描淡寫地回答。 “對不起,富清,我提起你的傷心事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以后只要你不愿說的事,我也不會問,都聽你的。”孫玉蘭對丈夫張富清說。 “謝謝你,玉蘭,能娶到你,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張富清看著孫玉蘭,心懷感激,深情地將她擁進懷里。 1955 年 1 月 23 日,是農歷大年三十,張富清同妻子孫玉蘭及學員們在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2 月初,這批學員即將正式轉業奔赴各地,轉入地方工作,開啟人生道路的新征程。在轉業的選擇中,大部分學員選擇到武漢及周邊城市,一部分選擇回老家,少部分如張富清等則選擇到貧困的山區。離開學校前,學校為學員們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歡送儀式,學校領導叮囑學員們說:“大家到了地方,工作任務、工作環境、工作對象都會有變化,但不管怎樣變化,我們作為曾經的軍人,革命的理想信念、為民服務的思想、克服困難的意志、吃苦耐勞的本色絕不能變。到了地方,大家要努力工作,期待你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立新功。” 在這批學員中,同張富清一樣選擇到恩施工作的共有 7 人。送行儀式上,學校領導對這 7 個人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儀式結束后,學校領導還特意留下他們,囑咐他們到了恩施,如工作不適應或有特殊困難,可以向組織寫申請調走。7 名學員對學校及組織上的關心都表示由衷的感謝。 離校臨走前,張富清用一塊小紅布,包好用生命換來的軍功章,放入在江西部隊速成中學時買的一口皮箱內,自此封存了自己戎馬倥傯的歲月。然后,他帶著妻子,背著簡易行裝,和其他 6 名學員及其家屬在戰友們的一片依依不舍的祝福聲中,坐上汽車,離開學校大院,來到漢口船運碼頭,登上了漢口開往重慶的輪船。隨著“嘟——嘟——”幾聲長鳴,輪船起航沿著長江溯流而上。張富清和孫玉蘭都是**次坐輪船,兩人放好行李,來到了甲板上,興致勃勃地欣賞著長江兩岸的美景,早春二月的風,裹挾著股股寒氣打在兩人的臉上…… 兩天后,輪船到達恩施巴東縣碼頭。船剛靠岸,突然,碼頭邊傳來一陣陣“嗨嗬,嗨嗬”的聲音,孫玉蘭聽到后嚇得直往后退,以為外面發生了什么事。張富清向船上一工作人員問清緣由后,釋然一笑,輕聲地給妻子解釋道:“這是碼頭工人搬運重物時喊出的勞動號子,號子一喊,干活有力,勁就往一處使,搬運重物就容易些。”聽丈夫這樣說,孫玉蘭才安下心來下船上岸。 張富清等人爬上長江堤,找人打聽后才知道,巴東仍然沒有到恩施的汽車。他們問清道路,便徒步向恩施進發。沿途的地貌讓一直生活在平坦地方的孫玉蘭十分好奇,她**次看到這么多、這么大、這么高的山。“我們那都是平壩壩,這里到處都是山!”一路上,孫玉蘭多次對張富清感嘆道。 一行人朝著建始方向,翻越崇山峻嶺的巫山山脈腹地,沿著崎嶇的山路行走了兩天,終于到達了恩施城。 到恩施報到后,張富清聽說來鳳縣 (來鳳縣是恩施所轄的一個縣,位于湖北省的*西部,處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以鳳凰降臨棲息的美麗傳說得名。西南鄰重慶(原四川省)酉陽縣,東南鄰湖南省龍山縣。全縣面積 1342 平方公里。全縣共有 26 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 62%。) 是恩施地區*偏遠、*困難、*缺干部的地方時,他再次向組織提出:“我去來鳳縣工作。”在他們 7 人當中還有一個叫王近寶的學員,曾是部隊上的一名排長,也選擇到來鳳縣工作。組織上尊重了他倆的選擇,給他倆開具了去來鳳縣工作的介紹信。 張富清和王近寶在恩施沒有過多地停留,便繼續從恩施向來鳳徒步進發。他們沿著恩施到咸豐、再從咸豐到來鳳的道路,又經過兩天的艱難跋涉,終于來到“一腳踏三省”的來鳳縣。到達城北的觀城坡時,張富清等人俯瞰到整個來鳳縣城。視野之內,可見縣城所處位置地勢平坦,四面都被翠綠的群山環抱,一條大河從縣城南邊流過。進入城內,他們看到的景象卻是市井殘破,街道狹窄,兩旁的房子大多為木瓦房,一棟連著一棟,自然形成了一個商貿集散中心。 張富清帶著妻子孫玉蘭來到了一個和他老家相隔千里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他不清楚在這里工作將面臨什么困難,但他清楚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既然選擇來這里工作,縱有千難萬險,他也不想當“逃兵”。自到達來鳳的這一天起,張富清就把自己在解放戰爭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以及受中央軍委重點培養教育的這段特殊經歷全部封存,壓至箱底、心底。然后,他拿著轉業證、介紹信,以一個普通軍轉干部的身份出現在湖北省*西端的來鳳縣。
黨的好戰士:張富清 作者簡介
邱克權:湖北省來鳳縣公職人員,畢業于湖北民族學院物理系,先后從事過教學、檢察、紀檢、巡察等工作。2018年底,在得知張富清深藏功名的信息后,第一時間向來鳳縣委匯報,并寫專題報告建議縣委宣傳他的事跡。此后,主動承擔起對張富清先進事跡的挖掘、搜集、整理和講解工作,全程參與了國家重點媒體對張富清同志的采訪報道。一直致力于張富清精神的挖掘和研究。數十次采訪張富清及其家屬、子女,多次沿著張富清在來鳳縣工作過的足跡,實地走訪群眾及知情人,查閱了大量文史檔案資料,將張富清在來鳳縣工作三十余年為民造福的事跡盡數挖掘出來。利用業余時間,歷時兩年走訪及創作,增刪數次,終成此書。 邱 凱:湖北省來鳳縣公職人員,畢業于中南民族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先后從事過工程施工管理、教學、重點項目管理等工作。2019年2月,知曉張富清先進事跡后,一直致力于其事跡挖掘、收集、整理、勘誤工作,為眾多國家重點媒體宣傳報道張富清事跡提供過重要素材,同時參與部分國家重點媒體對張富清同志的采訪報道,并利用業余時間創作該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