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公民教育理論發展的譜系學研究:從柏拉圖到盧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14127
- 條形碼:9787572214127 ; 978-7-5722-141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民教育理論發展的譜系學研究:從柏拉圖到盧梭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在精讀柏拉圖、洛克、盧梭等重要思想家著作的基礎上,在“公民教育”這個研究視野下,就“公民究竟是如何通過教育形成的”和“通過教育究竟要塑造出一個什么樣的公民”這兩個學術問題作了深入探討。本書直面國內教育學研究現狀,以教育思想史上幾位大思想家的“教育方案”為研究文本,引用大量中外文獻資料,對“公民的形成”這個問題作了回答,同時提出了一套教育政治學理論。書中所探討的內容對當下國內教育改革事業發展有一定啟示意義。
公民教育理論發展的譜系學研究:從柏拉圖到盧梭 目錄
導論 公民的形成問題與一種廣義的教育政治學理論
一、從倫理行為到政治行動:作為一門總體性學科的教育政治學
二、公民的形成與公民教育:理論旨趣與問題意識
三、作為知識考古的譜系學:方法論意識與呈現方式
**章 蘇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洞穴隱喻中的公民教育與古典政治
**節 上升與下降:洞穴隱喻的結構梳理
第二節 洞穴外的自然哲人與洞穴內的政治哲人:古典公民教育的兩種面向
第三節 柏拉圖的符咒:封閉社會的教育一政治綱領
第四節 何種意義上的重返洞穴:公民教育目標的古今之變
第二章 革命的普羅米修斯:《教育漫話》中的紳士教育與市民社會
**節 被低估的《教育漫話》:洛克教育思想的再發現
第二節 輝格黨人革命的低谷:洛克寫作《教育漫話》的政治背景
第三節 市民社會的教育指南:紳士教育的世俗功用色彩
第四節 革命為教育立法:紳士教育的革命政治底色
第三章 布爾喬亞教育的去道德化:盧梭對洛克的理論攻擊及替代方案
**節 紳士的本質是布爾喬亞:盧梭對《教育漫話》的理論批判
第二節 布爾喬亞社會的傷風敗俗:《愛彌兒》寫作的社會背景
第三節 布爾喬亞及其教育應對:《愛彌兒》寫作的問題意識
第四節 重建道德風尚的替代方案:盧梭的日內瓦情結
第四章 現代公民教育的自然性基礎:以愛彌兒作為教育樣板
**節 人的原初自然性:愛彌兒自然教育的神圣依據
第二節 人的后天社會性:愛彌兒公民教育的本質規定
第三節 從自然人到公民:公意作為自然性和社會性結合的人造紐帶
第四節 人性平衡術:現代公民教育所應遵循的人性發展路線
第五章 從愛彌兒到羅伯斯庇爾:盧梭式公民教育的革命機制及其效應
**節 愛彌兒的立法者面孔:盧梭式公民教育的內在指針
第二節 愛彌兒作為“上帝的孩子”:盧梭的柏拉圖主義
第三節 披著神義論外衣的羅伯斯庇爾:愛彌兒的道成肉身及其革命政治
第四節 政治性與教育性的錯位:盧梭式公民教育的潛在危險及其應對
結語 烏托邦的覆滅:走出啟蒙形態的公民教育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公民教育理論發展的譜系學研究:從柏拉圖到盧梭 作者簡介
胡君進,1991年生,浙江東陽人,教育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教育政治學、西方教育思想史與教育史學。近年來在《教育研究》《教育學報》《中國教育學刊》《現代大學教育》等刊物發表CSSCI論文10余篇;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項目、顧明遠教育研究發展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