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24221
- 條形碼:9787512624221 ; 978-7-5126-2422-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本書特色
《民國群雄采訪錄》是一部“記錄國民黨高官多舛命運,品評中國百年歷史風云”的專著,著重交代了國民黨高官的*后安息地。這些人曾經是中國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對中國歷史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然而,他們人生的志向為什么難以實現?他們*后的歸宿為什么截然不同?相信讀后您會得到答案。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內容簡介
脫下晚裝,蹬掉舞鞋,換上馬褲舊衣…… 在20世紀初的中國,一個初來乍到的西方女記者面對新聞素材,展現出驚人的行動力。 她用異域的眼睛去觀望彼時中國社會的一切:走入東方獨有的深宅大院,與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相會,并悉心記錄下他們的人生態度與生活軌跡。 她也以記者獨特的情懷記錄了她因工作卷入的硝煙與災難。 她叫寶愛蓮。一個以“美國女牛仔精神”闖蕩中國的記者。她用她采訪的文字,為我們拉開了民國軍閥與政要身后隱秘生活的帷幕。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目錄
初抵上海
《大陸報》履新
上海社交
學習中文
公共租界掃黃
初識宋美齡
電報采訪孫中山
獲準深入軍閥老巢
采訪徐世昌一波三折
采訪張作霖父子
終于采訪到徐世昌總統
千辛萬苦往洛陽
開戰前夕見到吳佩孚
隨吳夫人張佩蘭赴保定
吳公館內宅的日子
半夜送吳佩孚出發
看吳夫人梳妝打扮
武神廟里接到直奉開戰消息
出生入死上戰場
隨張佩蘭拜會傳教團
傳來吳佩孚死訊
夜遇馮玉祥
目睹豫軍士兵被砍頭
趁機采訪了閻錫山
閻夫人設宴招待
戰后訪吳佩孚與曹錕
吳佩孚的妻妾們
宋美齡鼓勵我南下廣東
陷身陳炯明叛亂
珠江上采訪孫中山
采訪彌留中的伍廷芳
再晤孫中山夫婦于上海
參加宋美齡大婚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節選
初抵上海 初抵時,上海于我是全然新奇和陌生的。那是在一戰結束后不久,我的身份是雙重的,其一是任美國國際新聞社駐上海的通訊員,其二是任《大陸報》(The China Press,美資的上海本地英文報)的“姑娘記者”。所謂“姑娘記者”乃是對年輕女記者的謔稱。當時,女性踏足新聞界,還是極新鮮的事。 我是與一群加州的朋友結伴來申的,出發地是舊金山。他們都是老上海了,返美度假后歸來,而我則是徹頭徹尾的新人。船一進吳淞口,我就被四周情景震懾了。但見拖輪牽著長串的舢板,比火車還長,滿載貨物,從黃浦江上緩緩駛過。曾在密西西比河上服役的老式明輪船,燈火通明地游弋,雙側的明輪擊打出沖天的水花。康拉德筆下P&O公司的遠洋巨輪泊在碼頭上,船上飄揚著法國三色旗。各國軍艦下錨于江心,四周穿行著帶篷的小舢板。在江水的拐彎處,一大隊的中國漁船行過,帆檣林立,遮天蔽日。 正目不暇接時,隨著一聲尖銳的哨音,輪船停到了碼頭。 一見外灘的通明燈火,浦江的景色便立時被丟到了腦后。外灘的岸線宛如一個精心規劃的公園,由連串草坪、不同的樹種和叢生的鮮花組成。樹木花草的背后,是龐大的建筑群,勾畫出城市的天際線。 我在朋友們的前呼后擁下上岸,被塞進—輛汽車里。而我的本意是想乘坐人力車的。但汽車從外灘一拐入南京路,小小的失望便一掃而空了。這一路的景象簡直妙不可言,五光十色的燈火,色彩斑斕的店招廣告,自在散漫的人群,讓我目不暇接。少頃,汽車出了市區,來到鄉間一幢偉岸的巨宅。一個滿臉堆笑的守門人推開了高聳的大鐵門。 房子有三層高,與馬路隔得很遠,四周大樹密布。原先的房東是個地位顯赫的德國人。一戰時,被英美勢力的公共租界當局趕了出去。我的所有朋友在上海都自擁豪宅,并以此自豪。我倒是希望能住在中國廟宇或中式房子里,而不是住一幢設施齊全的德式廣廈。但據悉,只有北京的外國人才有機會住中式的四合院。 我住的那套公寓在房子的三樓,含一間臥室、一間書房和一個衛生間。幾個星期后,來了一個新鄰居諾拉·沃恩。她也是剛來中國不久,被河北省的一戶豪門富戶認作了干女兒,長期生活在中國大家庭里。我們當了幾個月的鄰居,成了好朋友,一起夢想坐著大篷車游歷蒙古大地。她舉止文靜,一頭金發永遠梳理得順滑如絲。和我一樣,對中國懷有一種羅曼蒂克的想象。每天連續幾個小時坐在打字機前,寫她在華北的一些經歷,希望能獲得《大西洋月刊》的采用。多年后,她把在華經歷寫成了《客居》一書,立時洛陽紙貴,譽滿全球,作品被譯成了十四種文字出版發行。當然這已是后話,不表。 我在上海的首夜,睡在一頂巨大的蚊帳里。房間的窗戶大敞,遠處傳入的簫聲如泣如訴,清晰可聞。這古老的旋律充滿了異域之美,開啟了我對中國的認識。 次日,我被一個柔和的嗓音喚醒了,睜眼一看,床邊立了個中國婦女。 她一邊輕攏羅帳,一邊輕聲道:“夫人,該起床了。我是專門服侍夫人的阿媽,夫人有什么吩咐,我是隨叫隨到的。” 話音未落,她的身后又出現了一個身材頎長的中國“仆孩”,滿臉堆笑,身著簇新的白長衫,端著滿滿一盤早餐,香氣誘人。口里道:“夫人早,還喜歡中國嗎?我是二號傭人。”聽他這么一問,我連忙道:“豈止是喜歡,我愛中國。”這倒并非隨口一說,因為從兒時起,我就對中國充滿了浪漫瞳憬,幾乎到了神魂顛倒的地步。 阿媽身坯結實,模樣堅毅,杏臉慧眼,一頭濃密黑發盤成個緊實的發髻,油光水滑,上面斜插一朵香氣四溢的鮮花。她上穿一件瘦身的潔白細麻上衣,下襯一條玄色的閃光紗直腿褲,讓我頓生好感,從一開頭,就對她言聽計從。及至后來,阿媽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則是我始料未及的。 ……
民國群雄采訪錄——美國女記者與民初軍政強人 作者簡介
美國女記者Edna Lee Booker,中文名寶愛蓮,1921年抵華,1940年離開,曾任美資《大陸報》及《國際新聞社》記者,1922年,她憑借美國女牛仔“初生牛犢”的冒險精神先后采訪了張作霖、張學良、吳佩孚、馮玉祥、閻錫山、曹錕,又與宋美齡結識,巧遇陳炯明叛亂,采訪了孫中山、伍廷芳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