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1980-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9151
- 條形碼:9787520379151 ; 978-7-5203-791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1980-2018) 內容簡介
本書憑借扎實的史料功夫,立足跨域融合的研究視野,系統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的過程;呈現了跨語境傳播下華文文學創作和研究中的新問題,新現象,提出并分析了跨域解讀、跨域想象、跨域經典、理論的跨域流動等新命題;探討了跨語境傳播與華文文學生態體系重建的關系;并從路徑、動力、過程、規律和影響等方面對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現象進行了理論上的總結與提升,是一本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華文文學研究專著。
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1980-2018) 目錄
緒論 基本概念、問題及研究方法
**章 媒介作為過程: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的流變趨勢
**節 期刊篇:《四海》一《世界華文文學》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二節 影視改編篇:海外華文文學的影視化傳播及其影響
第三節 網絡篇:網絡與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四節 融合媒介篇:“開卷八分鐘”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五節 微信篇:微信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及相關問題
第二章 媒介作為語境:跨語境傳播與華文文學的跨域景觀
**節 被凝固的主題:余光中《鄉愁》在中國大陸的傳播及跨域解讀
第二節 跨域想象的可能疆域:南京大屠殺的三種寫法及其審美效應
第三節 區域互動與文類創新:華文科幻小說的三類兒童形象及其界限
第四節 跨域經典的生成規則:國際性華文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經典的跨域建構
第五節 理論術語的跨域實踐:“離散”在華文(人)文學研究中的旅行
第三章 媒介作為網絡:跨語境傳播與華文文學的生態重建
**節 演繹世界性的多重方向:三地文學期刊的華文文學傳播策略比較
第二節 文學生態的微調機制:跨語境傳播視野下的華文文學國際學術會議
第三節 傳媒視野下的學術景觀:王德威的華文文學研究
結語 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研究:內容、價值與問題
附錄 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的“傳媒”問題——以中國大陸為考察中心
參考文獻
后記 遙遠的航程
**章 媒介作為過程: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的流變趨勢
**節 期刊篇:《四海》一《世界華文文學》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二節 影視改編篇:海外華文文學的影視化傳播及其影響
第三節 網絡篇:網絡與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四節 融合媒介篇:“開卷八分鐘”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
第五節 微信篇:微信與“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及相關問題
第二章 媒介作為語境:跨語境傳播與華文文學的跨域景觀
**節 被凝固的主題:余光中《鄉愁》在中國大陸的傳播及跨域解讀
第二節 跨域想象的可能疆域:南京大屠殺的三種寫法及其審美效應
第三節 區域互動與文類創新:華文科幻小說的三類兒童形象及其界限
第四節 跨域經典的生成規則:國際性華文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經典的跨域建構
第五節 理論術語的跨域實踐:“離散”在華文(人)文學研究中的旅行
第三章 媒介作為網絡:跨語境傳播與華文文學的生態重建
**節 演繹世界性的多重方向:三地文學期刊的華文文學傳播策略比較
第二節 文學生態的微調機制:跨語境傳播視野下的華文文學國際學術會議
第三節 傳媒視野下的學術景觀:王德威的華文文學研究
結語 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研究:內容、價值與問題
附錄 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的“傳媒”問題——以中國大陸為考察中心
參考文獻
后記 遙遠的航程
展開全部
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1980-2018) 作者簡介
顏敏,女,湖南漣源人,惠州學院教授,學報主編,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文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共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著作編著6部,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5項。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