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造型之維——楊梓詩歌美學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556728
- 條形碼:9787552556728 ; 978-7-5525-567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造型之維——楊梓詩歌美學論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一部評論楊梓詩歌的文集。書稿共十七章, 分別為意象的營構與造型、歷史世界中的審美價值格度、多重造型中的互融結構、詩與歷史之間的審美張力、隱喻及具象敘事架構中的審美特性、“鄉”文化的美學建構與闡釋、時間的美學等。文章主要從造型的角度對楊梓詩歌美學進行闡釋, 重點強調楊梓詩歌內容及意識形態在美學活動及微觀美學層面的反映, 并結合詩歌文本、詩歌美學的基本理論及基本方法, 分析楊梓各個歷史時期詩歌作品的美學體現。
造型之維——楊梓詩歌美學論 目錄
緒論
一、造型的基本性質
二、造型通貫于整個審美創造
三、造型建構的意義
**章 美學創造中的自覺意識
一、意味造型是一種美學表達方式
二、一與多之共相
三、意義豐滿的美學世界
四、世間萬物與個體感受
第二章 意味造型
一、暗示與寓指的結構特性
二、音樂與詩之融合
三、詩中的律動符號
第三章 意象的營構與造型
一、主導意象與內在情思
二、重復意象的美學空間
三、逆變意象之寓意
四、隨伴意象之美學效用
第四章 傳導透射與作品的寓指
一、寓指對象的傳導意蘊
二、卒章顯其志
三、詩歌中的詩歌
四、在酷肖與游離之間
第五章 內在之焦慮與現實之超越
一、顯性含義與隱性含義
二、造型世界中的道玄價值色彩
三、現實的能指性與類的共同性
第六章 歷史世界中的審美價值格度
一、文化格局中的心靈敘事
二、精神熔鑄與本我之蹤跡
三、審美重心與精神向度
第七章 歷史文化與重疊的意象構圖
一、永恒之渴求與審美形態
二、形而上之愉悅與壓縮宇宙
三、詩與思的對話
四、時空中生命的瞬間
第八章 以史觀史與詩之本體
一、造型的*高境界
二、形象化的抽象
三、原型與審美外衣
四、意象的凝聚與凸顯
第九章 多重造型中的互融結構
一、融合性與可觸性
二、隱喻性結構
三、造型中的美學靈魂
第十章 詩與歷史之間的審美張力
一、詩境中的美學景觀
二、意象中的審美幽思
三、靈魂關切與歷史終結
第十一章 歷史精神與史詩想象
一、存在之本源與詩性言說
二、色彩的生命意義
三、意象符號與審美再造
四、隱喻結構與黨項馬群
第十二章 隱喻、具象敘事架構中的審美特性
一、歷史命運之多舛
二、生命中的依托
三、主體與歷史溝通的橋梁
四、神性氛圍中的景觀
第十三章 敘事符號與史詩圖景
一、給黨項人昭示了什么
二、生命中的人性覺醒
三、喻象敘事中的歷史表達
四、化實為虛的遠景造型
第十四章 詩哲交融與美學沉思
一、寫實性與超越性
二、史詩造型的格式塔質
三、感覺世界與觀念世界
四、遠與近的審美聚焦
五、絕境中的歷史選擇
六、史詩的人本精神
第十五章 “鄉”文化的美學建構與闡釋
一、文化與生命之根脈
二、精神文化上的承襲
三、隱晦與抽象之特性
四、指向性與相似性
五、極限中的闡釋
六、多義性闡釋的干預
第十六章 時間的美學
一、時間與人
二、主體對時間之體驗
三、地名意象與凝聚古今于一瞬
四、亦真亦幻的審美意象
第十七章 時空中的幻象
一、瞬間的不同世界
二、空間結構中的時間綿延
三、虛幻經驗與主體詩境
四、透過物體世界之表象
展開全部
造型之維——楊梓詩歌美學論 作者簡介
荊竹(1953年—),寧夏賀蘭人,祖籍山西靈石。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歷任《寧夏青年報》副總編輯、寧夏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寧夏文學藝術院院長、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寧夏文聯副主席等。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寧夏文史研究館館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于全國百余家報刊,以文藝論評為主,計四百余萬字。著有《智慧與覺醒》《追求真善美》《學術的雙峰》《精神的雕像》等。作品在寧夏和全國多次獲獎。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