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29412
- 條形碼:9787566829412 ; 978-7-5668-294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本書特色
潮州,一座讓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古城。本書從潮州古城中的1345處文物點中30個景點,從潮州文化、歷史、民俗、傳說方面娓娓道來。這些古跡,除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廣濟橋以外,還有國內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筑的許駙馬府,“廣東四大名寺”之一的開元寺,見證潮州作為“海絲重鎮”的宋代筆架山窯遺址,集中國石雕文化之精華的從熙公祠,以及中國城堡式族居八卦土樓的道韻樓……
全書“講文物故事,傳潮人家風”,既追溯古跡在歷史長河中的前世今生,亦講述“自適其適”的農耕文化與“大海在其南”的海洋文化如何相互交織,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古城的一磚一石、一樓一閣。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內容簡介
書稿從潮州文化、歷史、民俗等方面出發,以專業導游和深度游愛好者的角度編寫。全稿尊重潮州歷史、民俗風情,注重結合古城旅游新業態,以精選的潮州28個景點為綱,以挑選的精美講解詞為目,科學地排列景點每一部分或細節的講解次序,力圖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趣,有助于讀者認識潮州、了解潮州。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前言
潮州歷史悠久,人文鼎盛,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工藝美術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瓷都、中國僑鄉、中國潮州菜之鄉等36張城市名片,是一座名不虛傳的“海絲文化重鎮”。
為打造潮州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專業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游客旅游體驗的滿意度,本書編委從潮州文化、歷史、民俗等方面出發,從專業導游和深度游愛好者的角度編寫了本書。在編寫上尊重潮州歷史、民俗風情,注重結合古城旅游新業態。以的潮州30個景點為綱,挑選精美的講解詞(其中部分曾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講文物故事,傳潮人家風”優秀講解詞征集大賽的一、二、),力求突出以下特點:
一是入景點正式講解之前,有一段可以作為沿途講解用的“概述”,提前把與本景點相關的背景情行鋪墊性講解;二是按大多數專業導游員帶團實際參觀的路線,科學排列景點每一部分或細節的講解次序;三是根據長期講解服務所積累的各類游客興趣點和求知點,編排相應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四是大量運用淺顯易懂甚至口語化的詞匯,生僻詞語一律適當釋義,滿足講解工作的實際需要;五是在各篇的布局上采用集寶式、面
.....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目錄
廣濟橋
潮州開元寺
己略黃公祠
許駙馬府
從熙公祠
道韻樓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君
宋代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府
卓府
牌坊街
龍湖古寨
鱷渡秋風
北閣佛燈
潮州西湖
廣濟門城樓
鳳凰洲
風凰塔
潮州金山
青龍古廟
古城十大名巷
海陽縣儒學官
饒宗頤學術館
泰佛殿
潮州澹浮院
涌碧樓
鳳凰山
中國瓷都陳州錦
叩齒庵
附 錄
參考文獻
后記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節選
韓文公祠位于韓山西麓、韓江東濱,與潮州古城隔江互望。它是我國現存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紀念韓愈的祠宇,以“韓祠橡木”名列潮州八景之一。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出生在一個有著濃厚的儒家正統思想和文學氛圍的小官吏家庭中。唐德宗貞元二年(786),18歲的韓愈到京城長安參士科考,但連續三次落第,一直到貞元八年(792)24歲時才考中,接著在吏部主持的“博學宏詞”科考(即授官考試)中又三次落選。貞元十二年(796),28歲的韓愈才開始人仕為官,先在節度使幕下任推官,后又在國子臨任四門博士。貞元十九年(803)他升任監察御史,因向唐德《御史臺上論天早人饑狀》,反對官吏,請求朝廷寬免徭賦而得罪,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唐憲宗元和元年(806)被召回朝廷任國子博士。數度升遷后,元和十二年(817),韓愈隨宰相裴度定吳元濟之役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四年(819),唐憲宗派太監杜英率隊往法門寺,迎接指骨舍利到皇宮供奉三日,韓愈聞訊,認為皇帝迎佛骨必然勞民傷財,加上當時地主們利用朝廷給予的寺院免交稅收的政策,紛紛把土地名義上捐給寺院,抽逃廷的收人大受影響。于足他向唐憲宗呈上《論佛骨表》,不但極力諫迎佛骨,更極力勸阻唐憲宗不應信仰佛教。唐憲宗大怒,要處死韓愈,大臣裴度、崔群為之說情,*后唐憲宗決定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任潮州刺史八個月后,韓愈改遷袁州(今江西宜春)。元和十五年(820),韓愈被召回長安任國子祭酒,轉任御史大夫、京兆尹,后又轉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年(824)韓愈卒于長安,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后世尊稱為“韓文公”或“韓吏部”;又因韓愈的郡望是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故后世又尊稱他為“韓昌黎”“昌黎先生”。
韓愈一生倡導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統”繼承者自居。他反對藩鎮割據,維護國家統一;提倡仁政,反對暴虐;“觚排異端,攘斥佛老”。他希望通過恢復儒家“道統”來解決藩鎮割據和佛道=教泛濫等尖銳的社會問題,以維護和復興唐王朝的統治秩序。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倡導古文運動是他*主要的成就,世人將他與柳宗元合稱為“韓柳”。當時國家正陷于“道喪文弊”的困境。“道喪”,是指以孔子為中心的儒家價值觀念正受到“異端”(主要是佛教)的嚴重挑戰;“文弊”,指由春秋戰國至兩漢所形成的精于紀實和擅長思辨、抒情的文學傳統,被魏晉南北朝以后盛行的華而不實、刻意追求對仗、典故和辭藻的駢文所取代。韓愈作為古文運動,既要捍衛儒家的學說,又要莆振古代的文風,他提出“文以載道…‘則鳴…‘唯陳言之務去”等理論,并以自己杰出的創作實踐,一掃六朝以來靡麗的文風,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軾評價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韓愈繼承了儒家積極用世的精神,以“修身、齊家、治國天下”為己任。在到任潮州之后,他馬上視事,在短短八個月的任上,切切實實地為潮人辦了不少好事,其中*的有“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績,使潮州相繼贏得了“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的美譽,這些都被歷代官吏視為施行德政的榜樣,潮州百姓因為受韓愈的福澤而愈加感恩,“信之深、思之至”,因此尊韓風氣尤盛,以至于“江山易姓為韓”。
北宋真宗二年(999)潮州通判陳堯佐在城區金山南麓夫子廟正室的東廂始建了韓吏部祠,后遷到刺史公堂的后面。又因百姓祭拜不便,故在北宋元枯五年(1090)由知卅I王滌將韓吏部祠遷建到距潮州城南七里的地方,并改祠名為“昌黎伯韓文公廟”,蘇軾為新廟撰寫了膾炙人口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州丁允元又在韓愈修建的“揭陽樓”遺址上重建了“忠佑廟”(元代以后稱“韓文公祠”)。歷史上韓文公祠有記載的修建便多達29次,規模的是清光緒十三年(1887)的那次大修,今天韓祠主體建筑的布局、規模正是當年的舊貌。
牌坊前的石級中間有座書形的石雕,上面鐫著韓愈學解》中的兩句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意思為勤奮是事業的前提,深思熟慮是行的保證,這正是韓愈一生處事和治學的態度。
石牌坊初建于1985年1pan>月,高8.04米。1999年1pan>月坊前廣場改造時,坊由原四柱三間、寬8.84米,增建成八柱五問、寬14.46米。坊額“韓文公祠”四個行楷大字,是1984年2月時任在視察潮州時題寫的。
漫步潮州:名城巡游 作者簡介
潮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于1998年10月,成立以來,努力發揮專家學者和社科團體的主體作用,多層次、寬領域組織各種應用對策研究和咨詢服務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和推動文化經濟課題研究,“一名城二基地”發展戰略研究、鳳凰山畬族文化課題研究,維護社會穩定研究等等,推出了一批社科研究成果。舉辦了一系列專題研討會,如“韓愈與潮州”學術研討會、饒宗頤學術研討會等大型研討活動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