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6741
- 條形碼:9787100196741 ; 978-7-100-19674-1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國內外對儒學感興趣的讀者1.為促進儒家思想海外傳播,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定期出版《東北亞儒學研究叢書》,結合學界研究熱點與專職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擬定研究院當年的總議題,至當年12月底,將相關研究成果編為合集,次年出版。太原分館已經于2019年年初出版《東北亞儒學研究叢書*輯:儒學的現代意義與漢字文化圈的復興》和《東北亞儒學研究叢書第二輯:東亞儒學、人文學的新視野》,本書為第三輯。 2.本研究主題的學術價值在于如何正視東亞儒學的現代性和時代性,如何理解東亞人文學的新視角,如何將這些借鑒意義進而反饋到我國社會文化建設當中,在對比研究中取長補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東北亞儒學研究叢書》第三輯,全書分為“專家專欄”和兩編內容,編為“儒學天地”,第二編為“人文天地”。共十六篇文章,以“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為主題,分別從東亞儒學的過去與現在、東亞人文學的過去與現在兩個密切關聯的、互為實現手段的視角出發,以影響論、效果論、關系論為研究視域,從現當代中日韓朝比較文化研究層面,探討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的近期新研究現狀,以期為我國社會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的建構提供借鑒。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目錄
專家專欄
中國語境: 來華韓國流亡文人的東亞認識與主體性建構
——以韓國流亡文人的中文書寫為中心 / 002 / 金柄珉
明末朝鮮王朝使臣筆下的山東城市形象研究/ 021 / 劉鳳鳴
軸心期視域中圣德太子的 “和信” 哲學/ 039 / 海村惟一 海村佳惟
**編 儒學天地
“儒教日本化” 的現代意義: 基于江戶朱子學理論背景的思考/ 052 / 樸銀姬
十六世紀朝鮮與明朝之間的 “宗系辯誣” 與歷史書寫/ 066 / 黃修志
如何認識武英殿本 «周易注疏» 的價值/ 096 / 孫 蘊
唐人尚法與書寫新秩序的確立———以唐代書論為 中心/ 109 / 張廣村
論越南使臣對儒學思想的承繼與變新/ 121 / 嚴 艷
橫井小楠 “三代之道” 理念: 堯舜三代與西洋近代之間/ 135 / 黨蓓蓓
第二編 人文天地
媽祖文化———明末中朝 (韓) 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 152 / 陳愛強
文在寅執政前后影響中韓關系的核心議題及化解方策/ 168 / 姜龍范
略論城市建設的美學向度與城市史向度———以煙臺市為例/ 186 / 林春田
“他者” 的民族認同與韓國社會/ 194 / 李文哲
日本民俗宗教考察———巫女為例/ 210 / 姜娜
從韓國朝鮮時期的漢學譯書看漢語教育/ 226 / 全香蘭
多重流散、 身份認同與跨文化對話:張律電影的朝鮮 共同體想象/ 238 / 孫鵬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節選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東北亞儒學研究叢書)》: 美學的向度與歷史的向度的引入對煙臺城市建設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煙臺是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北方重要的海濱旅游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具有豐富近代史記憶的城市,體現著鮮明的近代化城市特征。相較于國內其他城市而言,煙臺具有更為醇厚的近代史意味,其魅力和美感在相當程度上來自于它帶給人們的近代史記憶,這是煙臺城市建設的一筆稀缺性歷史資源,值得珍視和合理開發。城市的魅力一方面來自于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效果贏得了人們對它的好感和美感,另一方面源自它在歷史中形成的鮮明的城市性格。科學的城市發展必須注重美學建構和對城市史資源的深度挖掘,而城市審美性建構的關鍵是城市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建設,同時要處理好歷史性形象與當代性形象的關系、歷史性情感與當代性情感的關系。比如就煙臺和青島比較而言,煙臺的長處是比青島更早地開啟了近代化,近代史的魅力要高于青島;短處是目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對方,當代性形象遜于青島。因此,煙臺城市的審美建構必須揚其歷史之長,城市魅力的打造應當立足于其歷史特色和獨特的審美個性。 煙臺的城市發展是從近代起步的,具有深厚近代史內涵,近代化的遺跡豐富而駁雜,整理、闡釋這些遺跡使之成為煙臺城市建設的歷史資源是重要的。首先要準確理解煙臺的近代化特色,避免將近代化和被殖民化等同,煙臺的近代化是繼發外源式近代化和自發內生型近代化的統一,不完全是一種“被近代化”。較早近代化是煙臺的歷史驕傲,也是煙臺的城市特色,這份歷史情感不容詆毀。比如就煙臺的近代建筑遺跡來說,我們既應注意到外源近代化形成的西式小洋樓,也不能忽視煙臺自身近代化生成的中式四合院,以及基于煙臺獨特地理氣候條件的海草房,這三類建筑的歷史及美學關聯值得重視。其次,近代遺跡的美學屬性應予充分注意,美是事關情感的文化,煙臺城市近代遺跡中所附麗的豐富的情感事項是煙臺城市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后,可以用美學的意象理論整理并闡釋這份歷史遺產。從美學的視角看,體現煙臺城市鮮明歷史個性的近代歷史遺跡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意象群:一是以煙臺山領事館群及濱海近代優秀建筑群為代表的近代建筑意象群;二是以葡萄酒和北極星鐘表為代表的近代工業產品及工藝意象群;三是以碼頭、港口為代表的開埠意象群;四是以東、西炮臺為代表的近代軍事意象群;五是以洋行、商鋪為代表的近代經濟生活意象群;六是以張弼士、李東山、冰心為代表的近代歷史人物意象群。這些蘊含在煙臺城市歷史中的意象,敘述著煙臺的城市歷史,召喚著人們對煙臺城市的歷史記憶與情感,是煙臺城市之美的歷史基礎。 因為城市之美在于形象之美及其煥發起的人們對于該城市的審美愉悅,所謂的煙臺近代化遺跡的審美解讀,是一種城市歷史意象的解讀與歷史情感的闡釋,主旨是透過歷史遺跡的分析,清晰而生動地勾勒出煙臺城市形象審美個性的形成過程。上述六個意象群將相關的歷史遺跡,圍繞著某一特定的城市歷史意象有機地串聯起來,完整而生動地呈現出煙臺六個方面的歷史意蘊與美學個性:一是近代建筑意象群與煙臺城市的中西融合之美;二是工業產品及工藝意象群與煙臺城市的生產之美;三是開埠意象群與煙臺城市的開放之美;四是軍事意象群與煙臺城市的雄健之美;五是經濟生活意象群與煙臺的城市生活之美;六是歷史人物意象群與煙臺城市的人物之美。 ……
東亞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 作者簡介
樸銀姬,日本國立千葉大學文學博士,教授,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當代電影》等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或獨立完成國內外科研項目15項。 姜娜,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法學博士,講師,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社會文化、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在《廣西民族大學學報》《開放時代》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譯文數篇,譯有譯著兩部。 孫蘊,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講師,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所主任。研究方向為文獻學、經學、文化傳播等。曾于《周易研究》《江海學刊》《國學季刊》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篇,出版學術專著兩部。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