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解域與突圍--近現代黃梅戲文化傳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50855
- 條形碼:9787565050855 ; 978-7-5650-50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解域與突圍--近現代黃梅戲文化傳播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目標是探尋自晚清以來黃梅戲文化發展與傳播的動力因素,具體研究了黃梅戲的歷史基質、美學轉層、文化認同和現實發展四大問題。首先,解讀黃梅戲文化孕育與發展的歷史階段過程,探尋其原生美學特色;其次,探討黃梅戲突破區域差異與傳播阻隔的“解域”性質,考察在此過程中黃梅戲表意系統的擴展及其精神價值的轉層;再次,對黃梅戲在跨區域傳播中的文化語境、場域構型與新型范式展開研究,探索其文化記憶與當代表征形態;*后,借鑒歷史經驗,研究時代共有意義空間及拓展趨勢,結合當代文化思潮、藝術市場體制、新媒體傳播環境,進行黃梅戲發展的當代適應性分析,提出黃梅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發展與傳播策略。本書引用大量歷史文獻資料,是一本具有學理性與史料性的黃梅戲研究資料,適合于從事藝術文化傳播研究、戲曲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專業學者及黃梅戲從業人員作為案邊參考;同時,本書行文生動流暢,并配合圖例,可讀性強,兼具學術性與通識性,對于廣大黃梅戲愛好者與當代大學生亦有普及傳統藝術文化的美育價值。
解域與突圍--近現代黃梅戲文化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傳播視角探索研究黃梅戲的歷史基質、文化認同和現實發展的三大問題,探尋自晚清以來,黃梅戲從鄉野小戲上升到重量大戲,乃至在海外形成重要文化影響力的動力因素。首先,通過解讀黃梅戲文化的美學特征和精神價值,提取民族文化基質;其次,通過對黃梅戲傳播的文化語境與場域構型的研究,探討突破跨區域差異與傳播阻隔,形成民族身份認同的建構機 制,考察在此過程中黃梅戲文化所形成的文化記憶與當代表征;再次,借鑒歷史經驗,研究時代共有意義空間及拓展趨勢,結合當代文化思潮、藝術市場體制、新媒體傳播環境,展開黃梅戲發展的當代適應性SWOT分析,提出黃梅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解域與突圍--近現代黃梅戲文化傳播研究 目錄
**節 黃梅戲的文化起源
第二節 黃梅戲的歷史傳播階段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后黃梅戲的衍變發展
第二章 黃梅戲的“解域”特質
**節 黃梅戲的原生特色
第二節 鄉野民間到大舞臺的轉層
第三節 黃梅戲表意系統的擴張
第三章 黃梅戲女性文化及其精神轉層
**節 黃梅戲的女性意識
第二節 女性角色的精神轉層
第三節 女性演員與文化傳播
第四章 突圍:黃梅戲在港澳臺地區與海外的流行現象
**節 “黃梅調”電影:新的類型與范式
第二節 多元融合的風格化特征
第五章 黃梅戲文化的當代適應性
**節 跨場域評價:面向當代青年的去語境實驗
第二節 審關量化與指標分析
第三節 比較視野:競爭力水平與SWOT分析
第六章 共享與互動:黃梅戲文化的當代傳播
**節 面向年輕的一代:黃梅戲美育方案設計
第二節 跨兩岸三地:新的合作與認同
第三節 新語境下的形式創新與傳播策略
參考文獻
后記
解域與突圍--近現代黃梅戲文化傳播研究 作者簡介
張悅,1981年10月出生,東南大學藝術學專業博士,F為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藝術批評、藝術理論研究。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安徽省社科聯創新攻關項目等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收錄于CSSCI、中文核心期刊16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