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基礎會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1155
- 條形碼:9787504771155 ; 978-7-5047-711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礎會計 本書特色
本書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的特征。該書按*新的會計準則體系進行編寫,以基本會計核算為主線,包含基礎理論知識到編制財務報表的整套操作流程,充分考慮了會計行業入門者的需求。通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會計基礎知識,掌握基本專業技能,從而具備執業能力。
基礎會計 內容簡介
本書以項目模塊的方式編寫,分別為:總論、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記賬方法、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核算、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核算程序、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共十個項目模塊內容,每個項目模塊內容以任務方式展開,任務內容學習后配有項目小結及技能強化兩部分,學練結合,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會計崗位實務的適應性。
基礎會計 目錄
目錄
項目一總論001
任務一會計概述001
任務二會計對象與會計基本假設005
任務三會計基礎與會計信息013
任務四會計核算019
任務五會計準則與會計工作組織021
知識小結025
技能強化026
項目二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030
任務一會計要素030
任務二會計等式038
知識小結042
技能強化044
項目三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046
任務一會計科目046
任務二會計賬戶053
知識小結055
技能強化056
項目四會計記賬法059
任務一記賬法的種類059
任務二借貸記賬法與會計分錄060
任務三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067
任務四借貸記賬法的實務舉例072
知識小結074
技能強化075
項目五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核算078
任務一籌資過程的核算078
任務二供應過程的核算085
任務三生產加工過程的核算095
任務四銷售業務的核算104
任務五利潤形成過程的核算111
任務六利潤分配業務的核算114
知識小結116
技能強化118
項目六會計憑證123
任務一會計憑證概述123
任務二原始憑證129
任務三記賬憑證134
任務四會計憑證的傳遞與保管140
知識小結143
技能強化144
項目七會計賬簿148
任務一會計賬簿概述148
任務二會計賬簿的登記要求155
任務三會計賬簿的使用規則158
任務四會計賬簿的格式和登記方法160
任務五對賬與結賬168
任務六錯賬查找與更正的方法172
知識小結176
技能強化177
項目八會計核算程序181
任務一會計核算程序概述181
任務二記賬憑證核算程序182
任務三科目匯總表核算程序184
任務四匯總記賬憑證核算程序186
知識小結190
技能強化191
項目九財產清查195
任務一財產清查概述195
任務二財產清查的方法200
任務三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編制案例206
任務四財產清查的結果處理208
知識小結212
技能強化213
項目十財務會計報告217
任務一財務會計報告概述217
任務二資產負債表的編制221
任務三利潤表的編制228
知識小結232
技能強化233
附錄技能強化參考答案237
項目一總論237
項目二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238
項目三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238
項目四會計記賬法239
項目五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核算240
項目六會計憑證241
項目七會計賬簿242
項目八會計核算程序242
項目九財產清查243
項目十財務會計報告244
參考文獻245
基礎會計 節選
一、會計準則 (一)會計準則的構成 會計準則是反映經濟活動、確認產權關系、規范收益分配的會計技術標準,是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依據,也是政府調控經濟活動、規范經濟秩序和開展國際經濟交往等的重要手段。會計準則具有嚴密和完整的體系。我國已頒布的會計準則有《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準則》。 (二)《企業會計準則》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 (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由財政部發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33號,屬于財政部部門規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以下簡稱《具體準則》)由財政部發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號為財會〔2006〕3號,屬于財政部規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執行《具體準則》的企業不再執行原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具體準則共計38項。 (3)《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應用指南》)由財政部發布于2006年10月30日,文號為財會〔2006〕18號,屬于財政部規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執行《應用指南》的企業不再執行原準則、《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各項專業核算辦法和問題解答。應用指南共計32項,并附有《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 針對企業會計準則體系(2006)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成立了“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于2007年2月1日、2007年4月30日、2008年1月21日,先后發布了三項《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以便及時指導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有關方面正確地理解和執行新會計準則。 上述基本準則、具體準則、應用指南三個方面,自上而下形成企業會計準則的三個層次,構成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規層面上的效力,在全國范圍內(港、澳、臺除外)強制執行。 (三)《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于2011年10月18日由財政部以財會〔2011〕17號文印發,該準則分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外幣業務、財務報表、附則,共10章90條,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業范圍內施行。財政部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4〕2號)同時廢止。 (四)《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于2012年12月5日財政部部務會議修訂通過,2012年12月6日由財政部公布,文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2號。該準則分總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或者費用、財務會計報告、附則,共9章49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財政部印發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財預字〔1997〕286號)同時廢止。 (五)《政府會計準則》 2015年10月23日,財政部公布《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文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準則》分總則、政府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政府賬務會計要素、政府決算報告和賬務報告、附則,共6章62條,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會計工作組織 在組建會計工作組織時,必須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會計工作與各種經營和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分工協作、相互促進,共同完成任務。因此,正確組織會計工作是完成會計任務、發揮會計作用的重要前提。會計組織要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節省會計工作時間和費用。 (一)會計工作組織內容 會計工作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會計機構的設置。 (2)會計人員的配備。 (3)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 (4)會計工作的規范。 (5)會計法規制度的制定。 (6)會計檔案的保管。 (7)會計工作的電算化。 (二)會計工作組織原則 會計工作組織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必須按照國家對會計工作的統一要求來組織會計工作。 會計工作組織受到各種法規、制度的制約,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總會計師條例》《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等。 (2)根據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特點來組織會計工作。 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本企業的會計制度,對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做出切合實際的安排。 (3)在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講求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和費用。 (三)會計工作組織意義 會計工作組織是指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法規的制定與執行和會計檔案的保管。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對于履行會計職能、實現會計的目標、發揮會計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有利于協調與其他經濟管理工作的關系。 (3)有利于加強經濟責任制。 (四)會計工作組織形式 由于企業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不同,企業財務會計機構的具體工作范圍也有所不同。企業會計工作有獨立核算和非獨立核算、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專業核算和群眾核算幾種組織形式。 1獨立核算和非獨立核算 獨立核算是指對本單位的業務經營過程及結果,進行全面、系統的會計核算。實行獨立核算的單位稱為獨立核算單位,它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資金,在銀行單獨開戶,獨立經營、計算盈虧,具有完整的賬簿系統,定期編制報表。獨立核算單位應單獨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必要的會計人員,如果會計業務不多,也可只設專職會計人員。 非獨立核算又稱報賬制。實行非獨立核算的單位稱為報賬單位。它是由上級撥給一定的備用金和物資,平時進行原始憑證的填制和整理以及備用金賬和實物賬的登記,定期將收入、支出向上級報銷,由上級匯總,它本身不獨立計算盈虧,也不編制報表。如商業企業所屬的分銷店就屬于非獨立核算單位。非獨立核算單位一般不設置專門的會計機構,但需配備專職會計人員,負責處理日常的會計事務。 2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實行獨立核算的單位,其記賬工作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兩種。 集中核算就是將企業的主要會計工作都集中在企業會計機構內進行。企業內部的各部門、各單位一般不進行單獨核算,只是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原始記錄,辦理原始憑證的取得、填制、審核和匯總工作,并定期將這些資料報送企業會計部門進行總分類核算和明細分類核算。實行集中核算,可以減少核算層次,精簡會計人員,但是不便于及時利用核算資料進行日常的考核和分析。 非集中核算又稱分散核算,就是企業的內部單位要對本身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比較全面的會計核算。如在工業企業里,車間設置成本明細賬,登記本車間發生的生產成本并計算出所完成產品的車間成本,廠部會計部門只是根據車間報送的資料進行產品成本的總分類核算。又如在商業企業里,庫存商品的明細核算和某些費用的核算等,分散在各業務部門進行,至于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不宜分散核算的工作,如物資供銷、現金收支、銀行存款收支、對外往來結算等,仍由企業會計部門集中辦理。實行非集中核算,使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能夠及時了解本部門、本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有利于及時分析、解決問題,但這種組織形式會增加核算手續和核算層次。 3專業核算和群眾核算 我國有些企業除實行專業核算外,還開展群眾核算。專業核算是由專職會計人員進行核算。群眾核算是由職工群眾參加進行的經濟核算,如工業企業的班組核算和商業企業的柜組核算等。其具體做法是,確定核算單位,制定核算指標,推選群眾核算員,定期計算各項經濟指標的實績和得失以及開展勞動競賽等。群眾核算可以使群眾及時了解班組或柜組完成的業績,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 知識小結 本項目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其內容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本項目是學習本門課程的基礎,以理論知識為主。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會計概述。主要講解會計的發展歷程、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職能。其中會計的基本職能有兩個,即會計核算職能和會計監督職能。 二是會計對象與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本假設有四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個會計基本假設是有一定順序的,具有內在的聯系,在學習時應把握四者之間的關系。 三是會計基礎與會計信息。會計基礎有兩個: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企業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相關機構、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四是會計核算。會計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以及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五是會計準則與會計工作組織。我國已頒布的會計準則有《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準則》。
基礎會計 作者簡介
陽春芳,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廣西二輕工業管理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帶頭人,組織開展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技能競賽等工作。主要講授《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實訓》等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