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曹禺研究資料長篇:曹禺劇作演出研究資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275717
- 條形碼:9787549275717 ; 978-7-5492-757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曹禺研究資料長篇:曹禺劇作演出研究資料 內容簡介
本書大致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劇目為對象,結合這些劇目的首演、很好專業戲劇演出團體的演出,按照曹禺戲劇演出的歷史順序,有選擇地錄入部分知名導演、有名演員的現身說法,有甄別地從各類報刊、書籍中選取了部分觀眾的觀后感言、文藝批評家的劇評文字,以及專業性的學術論文、著作的摘錄片段等。曹禺戲劇舞臺演出的原始資料蕪雜繁多,時間長,跨度大,還涉及不同劇種領域,本卷只收錄曹禺本人創作話劇的舞臺演出。
曹禺研究資料長篇:曹禺劇作演出研究資料 目錄
曹禺研究資料長篇:曹禺劇作演出研究資料 節選
戲劇作為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有諸多不同于詩歌、小說、散文的地方。從傳播接受層面講,戲劇除了傳統意義的紙媒傳播和讀者批評外,還有另一種更重要的傳播途徑,那就是舞臺演出和觀眾批評。曹禺是著名的現代戲劇作家,他創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之所以能產生巨大影響而成為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究其原因,除了作品本身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跟它們經過被改編而成功搬上戲劇舞臺有密切關系。在這里,曹禺的劇作通過導演創造性的改編、演員個性化的表演、劇場特殊氛圍的營造等,而與更廣大意義的觀眾,有了一次又一次近距離的親密接觸。曹禺劇作獨特的思想魅力和燦爛的藝術光芒,在舞臺上再一次綻放,而且屢演不衰、常演常新。 1933年曹禺完成了他的劇本處女作《雷雨》的創作,經作家巴金推薦發表在1934年第1卷第3期的《文學季刊》上。但《雷雨》的發表并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被日本東京的一幫中國留學生搬上舞臺才開始引起文壇的注意。接著,天津的孤松劇團、上海復旦劇社等學生劇團,中國*有影響的職業劇團中國旅行劇社等,在國內先后多次成功上演《雷雨》,而引起巨大轟動。秋田雨雀、武田泰淳、竹內好等日本學者極力推崇,郭沫若、巴金、劉西謂、趙景深等著名作家、學者紛紛撰文評介,社會文化界也爭議不斷,呈現出“當年海上驚《雷雨》”(茅盾語)的盛況。由此,《雷雨》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地位得以確立。除《雷雨》之外,曹禺新中國成立前的《日出》《原野》《全民總動員》[1]《蛻變》《北京人》《家》,新中國成立后的《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也在不同時期成功上演,均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八十多年來,關于曹禺劇作的思想主題、人物塑造、美學風格、比較分析、藝術成就等方面的研究著述,可謂汗牛充棟,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也挖掘到了相當的深度。相對而言,學界對曹禺戲劇的舞臺演出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則明顯不足。通過對1935年《雷雨》上演以來曹禺戲劇舞臺演出資料的整理爬梳,我們發現:(1)曹禺的每一部戲基本上一公演,都能引起媒體、觀眾及專業評論家的極大關注,各類報刊媒體都會在顯著位置刊登相關資訊、報道、觀后感或專業劇評等;(2)優秀劇團(包括學生劇團、職業劇團、其他改編劇種的專業劇團)的演出,在曹禺話劇的傳播接受、經典演繹、創新發展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不管是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政治一體化的特殊時期,還是娛樂至死的消費主義時代,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經典的舞臺演出,從未間斷,而且常演常新,成為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演出*多、評價*高、*受歡迎的劇目。 本卷《曹禺戲劇演出研究資料匯編》的編選,大致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劇目為對象,結合這些劇目的首演、優秀專業戲劇演出團體的演出,按照曹禺戲劇演出的歷史順序,有選擇地錄入部分知名導演、著名演員的現身說法,有甄別地從各類報刊、書籍中選取了部分觀眾的觀后感言、文藝批評家的劇評文字,以及專業性的學術論文、著作的摘錄片段等。 [1] 后改名《黑字二十八》,與宋之的合作。
曹禺研究資料長篇:曹禺劇作演出研究資料 作者簡介
劉繼林,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與研究。兼任武漢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文論壇》副主編,《中學語文》雜志編委等職務。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