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超感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57524
- 條形碼:9787229157524 ; 978-7-229-15752-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超感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端科普、物理學愛好者量子力學解釋超感官!科學論證心靈感應、心靈致動、遙視! 我們都渴望自己能擁有像心靈感應、心靈致動和遙視這樣的超精神能力。今天,有證據支持這些能力確定存在嗎?或者,它們只是人類的幻覺?今天,我們仍然只能理解人類大腦的一小部分功能——所以,我們不應摒棄這些潛在能力存在的可能。即便很多人宣稱這些所謂的超能力是騙局,即便迄今為止尚無人能在精確實驗室條件下展現超感官知覺能力從而贏得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設置的百萬美元大獎,但仍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心靈感應提出了一種機制。同時,很多嚴謹的科學家正從事該領域的研究,還有很多高校項目獲得了可能具有爆炸性的結果。*終結論是?本書通過為超感官知覺尋找可能的物理學機制以及審閱*佳的科研證據,讓讀者自己去發現和體悟這一切到底是一廂情愿、騙局,還是令人著迷的現實。曾經的科學研究確有疏漏,但我們不能因這個原因對其完全否定。事實上,作為物理學家,作者本人也曾經歷過心靈感應,今天的人們對自己身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不能完全解釋。實際上,揭開超能力的真相,不能依靠傳統的控制糟糕的實驗以及統計學上的期望偏差,結合量子力學、量子糾纏、超弦論、薛定諤的貓、第五種力,作嚴格的科學實驗方為正途。
超感官 內容簡介
《量子時代》《量子糾纏》作者新作“量子糾纏”詮釋“心靈感應”、“熱力學定律”詮釋“心靈制動”
超感官 目錄
目錄
000 □致謝
000 □1 感受超能力——超級英雄和物理學
000 □2 超心理學——分辨真假
000 □3 你能聽到我嗎
000 □4 它動了
000 □5 預知未來
000 □6 千里眼
000 □7 萊因實驗室
000 □8 進入軍隊
000 □9 PEAR項目
000 □10 彎曲勺子
000 □11 超感官能力真的存在嗎
超感官 節選
1 感受超能力——超級英雄和物理學 承認吧!你一定曾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希望自己擁有超能力。成為特殊的人,擁有不尋常能力,遠超人類的普通能力——非常有吸引力。孩時的我常常扮演超人,將手臂伸向身前,四處奔跑,假裝自己可以飛翔。 即使成年后,擁有超自然能力的想法也依然令人興致勃勃。你可以將這種快樂隱藏在成熟的面孔之后,除非你完全沒有想象力。事實上,多數人總會偶爾因為想到自己擁有某種天賦而心里掠過一陣激動,高票房的《超級英雄》電影也說明了這點。顯然,大眾對通過間接感受超能力而產生快樂的方式感到滿意。 不幸的是,如果我們重新審視《超級英雄》,在科學的顯微鏡下檢視超級英雄,那么,大部分超能力將如廢棄的蜘蛛網那樣隨風飄逝。這些超能力大多非真,因為它們多數都違背了物理定律。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電影《蜘蛛俠2》中,蜘蛛俠僅靠站在一輛飛馳的火車前撒開蛛網就停住了火車——他將蛛網附著在鐵軌沿線的大樓上,將火車拉停。彼得·帕克(Peter Park)發射蜘蛛網的地方是蜘蛛的性器官而非吐絲器,且不談生理不適,這種阻止飛馳火車的方式本身就不科學。 在這個過程中,蜘蛛網被拉長了大概半英里,而蛛絲卻絲毫未變細。科學上,沒有材料可以被拉長至如此多倍,且蛛絲也不可能不變細。否則,額外的物質從何而來?更令人擔心的是,蛛網在彼得·帕克手腕上的附著點會斷裂,大樓上的墻皮會剝離。如若不然,帕克本人必定會被幾百噸重的飛馳火車的動量產生的巨力撕成兩半。你可以假想蛛網能通過某種機制發揮作用,比如拉長又斷裂,反復連接火車和大樓,逐漸減慢火車的速度,但電影里的場景在物理學上找不到支撐。 類似的,超人的能力也是集不可能的事情為一體。他飛向空中,必須存在某種推力,要么是推擠他周圍的空氣,要么是利用某種超距作用推擠他身下的地球。這是由基本的牛頓力學第三定律決定的。那么,是什么東西推動了超人?這個力從何而來?人們說,他的力量來自我們的黃色太陽,因為他的母星有一個紅色太陽。具體怎么做到的?這種能力背后的物理力是什么?這甚至不能用科幻來形容,完全是幻想,又或者是魔法,如果你更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 這樣過度分析我們的超級英雄似乎有點殘忍。注意“科幻”中的“幻”字,代表故事。事實上,科幻小說里的科學性必須讓位于故事性。多數情況下,過于擔心科學的合理性完全是小題大做。這樣的不公平檢視超級英雄的要點在于,我們對超級英雄的限制來自物理學。電影導演想希望制造某些戲劇化的情節,他們從不擔心物理學上的可行度,他們只關心視覺效果。今天,我們還未奢侈到能尋找真實的超能力的地步。 但是,尋找超級英雄超能力的問題打開了超自然心靈能力的可能性。這里,有沒有空子可鉆,可能造就某種形式的超能力?人類的心靈遠比牛頓物理學的直白定律更神秘。認真思考,你會對以下事件感到驚訝——人類對銀河系的運行方式比對自己大腦功能的了解還詳細。我們每年都在進步,但神經科學要趕上其他科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利用心靈的力量獲得超越普通人的能力,很難不令人好奇。不過,在穿上斗篷和緊身衣之前,我們還要問一些問題。這種超自然心靈能力存在嗎?對于心靈感應和隔空傳物這樣的能力,有合適的物理學解釋嗎?有關這些能力的諸多報道是否像經典的超級英雄能力一樣完全源自幻想? 我們將在本書中看到,我們可以,至少可以為一些超感官知覺(extra sensory perception,ESP)能力找到科學解釋。這種心靈能力在物理學的邊界發揮作用,值得研究——有沒有真實的證據支持這種能力存在?或者它們只是幻想? 我們不應全然摒棄這種能力的存在,科學必然是開明的(本例中尤其如此)。不加研究就摒棄一種現象不是科學的做法。無可否認,在過去的80年,人們在這個領域付出了諸多努力,我們未能找出可重復、無爭議的可靠證據去證明超感官能力的存在,但這不應成為放棄它的借口。 科學家總有這樣一種主觀心態,他們會認為目前公認的世界觀之外的任何東西都不科學。這是一個可悲的錯誤,因為這種心態是對科學真正本質的深層次誤解。正如斯圖爾特·法爾斯坦(Stuart Firestein)教授在他的著作《無知》(Ignorance)里指出的,“專業的科學家不會陷入事實的沼澤,他們并非認為事實不重要或者可以忽視,他們只是不將事實看作終點。他們不會在事實面前停下,相反,他們選擇從事實開始,超越事實,探索未知! 法爾斯坦這段話的意思并非說我們應該忽視事實,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而是強調科學的首要是探索未知。他打了一個比方: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尋找一只黑貓,貓或許根本不在這個房間。盡管科學家比普羅大眾更能意識到科學的這一特性,但他們仍然較多地傾向于對不同的可能性選擇排斥。或出于主觀感覺,或出于它違背了個人信念,他們更愿附和當前的主流觀點,即使這可能意味著與科學革命插擦肩而過。 已逝的偉大天文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曾就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一個替代理論寫過一篇文章。他用了一張圖片,上面有一群全朝一個方向狂奔的鵝,用以比喻科學家成群結隊的趨勢。圖上的文字說明為,“這張照片反映了我們對順從標準(熱大爆炸理論)的宇宙學者的看法。”當然,這里有一個平衡點——想對每一個邊緣理論和概念作研究是不可能的,并非每個未知點都有同樣的科學價值,都能作為探索的潛在起點。不過,科學確實需要通過探索求發展,科學家必須離開鵝群以尋找新方向,我們需要前往那些未知領域。*好的科學家會嚴肅地檢視任何證據,即便是他們也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 這就是超感官領域值得探索的原因,即便很多科學家認為它沒有意義,也沒有什么可以檢驗。社會學家哈里·科林斯(Harry Collins)指出,“當一個學科處于認知邊緣,且一種現象是否存在也存疑時,科學家會直截了當地發出論調,‘不管怎樣,沒有證據”’或“‘為什么要研究不可能存在的東西?’”。 本書,我們將看到超感官的背后存在的某些證據——只是人們通常會基于**反應或者個人偏見進行批評。我們需要后退一步,不要過早判斷。 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曾為量子糾纏領域做出過重大貢獻,一些人感覺該領域或能為心靈感應提供理論機制。在回復一位超心理學研究者的來信時,約翰·貝爾作了公平的回答。貝爾說,“,他他不愿批評超感官研究存在問題,唯一的麻煩在于可重復性。如某個科學證據可信,它應能在任何擁有合適設備的實驗室里被重復驗證!边@個麻煩充斥于超感官研究的很多方面,貝爾自己也有一段類似的有趣經歷。 貝爾還在北愛爾蘭當學生時,就沒能重復出電引力和斥力效應的標準實驗。事實上,這是一些基本的物理實驗,從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y)在19世紀所做的研究起,這些實驗就被公認為自然現象。貝爾說,“他的想法是,靜電學可能永不會在我的祖國被令人信服地發現——因為這里太潮濕!必悹柨偨Y,“好的科學家應保持開放心態。事實上,物理學家在過去已被看似不可能的現象驚訝過多次! 雖然很多聲稱擁有超感官能力的人毫無疑問都是騙子,雖然今天尚無人能贏得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的百萬美元大獎(該獎發給能在可控條件下展示超感官的人),但仍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心靈感應提出了一個機制。還有一些主流大學機構的嚴肅科學家研究過這個領域,比如,普林斯頓工程學異常研究實驗室(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 Laboratory),他們似乎已得到了一些高于隨機概率的陽性結果。結論是什么?我們能相信這些實驗嗎? 大部分關于超精神能力的書都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些書接受任何“證據”,不管證據是否有力,也不管控制條件有多爛;一些書試圖詆毀該領域的所有研究,一切都是胡話,是騙子和庸才的成果。我想做的是帶著開放的心態深入這個探索的過程,檢視證據,考慮可能的物理學機制,并對超自然能力的主要領域提出一種深思熟慮的觀點。我希望你也做好了準備,擁有同樣的開放心態,基于證據做決定,而不是依靠個人的主觀偏見。有時,人們會傾向于由于某個方面無價值而摒棄所有可能的超精神能力,我們要做的是平等檢視每一種潛在能力。 另一個經常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定義超精神能力、超心理學或者超自然現象。心理學或超自然概念混搭在一起是常見的做法,就好像它們是相互聯系的一樣。傳統上,媒體很少區分各樣的怪異或神奇現象。所以,你會看到UFO和外星人劫持事件與宣稱能聯系死者的靈媒以及心靈致動放在一起。我努力將本書的焦點放在可以用物理學解釋,且無需借助靈魂、精靈或小綠人存在的主題上。當然,我并不是摒棄了它們的可能性(盡管我認為它們大部分不可能),而是希望重點關注人類大腦的潛能——即便不是嚴格的超自然能力,但至少是超感官能力——哪怕這種心靈能力不如蜘蛛俠和超人那般引人注目。 一些科學家鄙夷這種嘗試,聲稱超自然能力的一切都已結束。他們指出,很多傳統上被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的東西,要么是想象的產物,要么是正常的自然現象產物?茖W率先摒棄了超自然層面,這種摒棄也逐漸為大眾接受。例如,閃電曾被視作超自然力量,也許是天神的怒火。雖然我們對閃電產生的技術細節還不完全了解,但鮮有人不接受閃電是一種純粹的物理現象、一種超大規模的電效應。它和家里的插座輸出的電不同,但人們相信,它仍然是一種電。如果你翻閱自然哲學家及修士羅杰·培根(Roger Bacon)在《大著作》(Opus Majus)里總結的13世紀的原始科學,會發現里面充斥著旅行者的傳說。今天的我們會對其嗤之以鼻,不會認為它們反映了真實世界。你會發現,它記述了亞馬遜女戰士,還有遠超望遠鏡可視距離的神秘裝置。很多神奇的例子都會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分,例如,在信件《關于藝術和自然中的神奇力量以及關于魔法的無效》(Concerning the Marvelous Power of Art and of Nature and Concerning the Nullity of Magic)中,培根告訴我們:
超感官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布萊恩·克萊格,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家,著名科普作家?巳R格曾在牛津大學研習物理,一生致力于將宇宙中奇特領域的研究介紹給大眾讀者。他是英國大眾科學網站的編輯和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著有科普暢銷書《量子糾纏》《量子時代》《十大物理學家》《宇宙相對論》《科學大浩劫》等。他和妻子及兩個孩子現居英格蘭的威爾特郡。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