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1119
- 條形碼:9787301321119 ; 978-7-301-3211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本書特色
本書是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的論文集,是布羅代爾治史思想的*精華部分。本書把歷史的時間區分為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和個體時間,進而表述為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長時段思想深刻改變了歷史學的面貌。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內容簡介
法國年鑒學派靈魂人物費爾南 ·布羅代爾對歷史學理論與方法的論述在法語世界曾先后兩次結集出版,本書為其中部,是布羅代爾關于歷史學本性的思考的總結,集中體現了其歷史思想。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涉及作者關心的三個核心問題:歷史的時間、歷史學和其他人文科學的對話、歷史寫作與現實的關系。 布羅代爾提出,歷史學家應該穿透政治事件的歷史表層,揭示那些隱蔽在下面的、影響集體存在的力量。他把歷史的時間區分為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和個體時間,進而表述為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長時段思想深刻改變了歷史學的面貌。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目錄
前言
**部分 歷史的時間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前言(節選)
1950年歷史學的處境
第二部分 歷史學和其他人文科學
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長時段
人文科學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歷史學和社會學
論歷史經濟學
論系列史
——評《塞維利亞和大西洋,1504—1650》
存在一種生物人的地理學嗎?
論一種社會史觀念
人口學和人文科學的范圍
第三部分 歷史學和現時代
在巴西巴伊亞:用現在解釋過去
文明史:用過去解釋現在
附錄
布羅代爾:作為“局勢中的人”的歷史學家沃勒斯坦/
人名索引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節選
《論歷史(上)》: 因此,歷史學家**眼看到的就是人生競爭中獲勝者的那一堆事件。但是,這些事件在一個具有多種并相互矛盾的可能性的框架里再次安置和排列自己。生活*終在那些可能性中做出抉擇。一種可能性實現了,十種、百種、千種可能性就消失了。甚至還有無數種可能性,在我們看來并不是太謙遜、太隱蔽,而不會一下子對歷史學施加影響。然而我們應該設法重新引進它們,因為這些正在消失的運動是多種多樣的物質和非物質的力量,每時每刻都在阻滯強大的進化動力,減緩它們的發展,有時還早早結束它們的存在。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力量。 因而看起來,歷史學家必須違反本意,違拗自己專業的便利,不僅研究進步與正在得勢的運動,還要研究相反的情況,即垂死掙扎過的豐富的、相反的經歷。我們可以稱之為慣性。當然使用這個詞并不含有任何特定的貶義。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呂西安·費弗爾在他的《拉伯雷》一書中研究的問題,他曾思考:不信教——具體說來是作為心智起源的審慎的不信教——是否有遠大前途,不信教在16世紀前半葉是否可能是一種思辨,那個時代的思想裝備(即有關無宗教信仰的慣性)是否能夠孕育和清晰地闡述它? 我們在經濟領域也能發現這些關于慣性、阻滯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即便較不容易解決,也會較為清晰地被提出來。我們發現,在資本主義、國際經濟、Weltwirtschaft(世界經濟,這個詞在德國思想中難解且多義)的名目下面,是對于發展的高峰、頂峰,常常出現的例外的描述。而阿爾弗雷德·雅爾德在有關古希臘的谷物史的杰作中不僅考慮到谷物貿易的“近代”形式控制了糧食貿易的亞歷山大商人,而且設想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或伊庇魯斯的一位牧人:他靠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橄欖樹生活,在歡宴的日子里宰殺自己畜群中的乳豬……這是存在于當時國際經濟之外成千上萬的封閉或半封閉經濟體的一例。這些經濟體用它們自己的方式抑制了國際經濟的發展和節奏。這不是慣性嗎?此外還有那些由它所支配的手段,它的力量,它的不同的步調,它的速度,尤其是它的相對遲滯所強加給任何時代的那些東西。任何對過去的研究應該必然包括對在某一時刻壓在過去身上的東西的細微計算,無論是地理障礙、技術發展障礙、社會障礙還是行政障礙。為了說得更清楚些,我甚至可以說,假若我著手研究宗教戰爭期間的法國(我對此很感興趣),我會從乍看起來是武斷的,但肯定并非如此的印象開始。我以前做的幾次粗略研究使我覺得法國非常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中國——置身其中會迷失津渡的廣袤國度,更何況16世紀的法國不像中國那樣人口過剩。但是這幅圖像適用于一個被內外戰爭所分裂了的廣闊國度。所有這些都重新出現了:被圍困的驚恐不安的城市,屠殺,各省之間的軍隊流散,地方解體,重建,奇跡,驚詫……我并不認為這樣一種比較能持久存在,能貫穿我的研究的始終。但這是一個起點,可以由此研究那種氣氛,那種廣闊的空間以及無數的制動因素。如果想理解其他部分,包括經濟和政治,就必須研究這些。 這些例子并不足以解釋這個問題的所有方面。但是它們可以讓我們明白這個問題的一些要點。全部存在和一切人類經驗都封裝在一個厚得不能一下就戳破的封套里:這個封套受到強有力的裝置的限制,這個裝置僅允許某些運動,甚至僅允許某些態度和某些思想革新。這是一個厚厚的壁殼,既令人失望但又合理,既好又壞,限制著*好的和*壞的——暫且用道德術語說——兩者的發展。它幾乎一直在阻擋*為必要的社會進步,但也遏止戰爭的爆發——我在此想到的是充滿了急促、間斷的沖突的16世紀,或者杜絕失業的發生——正如在16世紀生產過程被打碎成大量的細小機體,后者表現出抗拒危機的非凡能力。 ……
論歷史(上)(精)/歷史與理論 作者簡介
費爾南 ??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國歷史學家,年鑒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20世紀頗具影響的歷史學家。他以三部歷史巨作著稱:《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兩卷本)、《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三卷本)以及未完成的著作《法國史》(出版第一卷)。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