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4422
- 條形碼:9787549634422 ; 978-7-5496-3442-2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本書特色
【關于本書】 本書是“講談社·日本的歷史”第/一卷。講述的是日本彌生時代至古墳時代的歷史,在時間上相當于中國歷史的周朝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日本考古學家寺澤薰經典力作,見證日本列島第/一統一政權的形成。 考古學家寺澤薰,曾獲第十五屆濱田青陵獎,在考古學視角下的國家形成史、東亞農業史、比較文化史研究領域擁有重要地位,是日本研究彌生時代出現期古墳的第/一人。 外來移民重塑的列島文明,中國史書記載的倭人國家。 大陸移民將稻作技術帶入日本列島,倭人的生活方式迎來巨大變革,定居農業出現,社會階層分化,倭人建立起早期國家,進而逐步融入東亞政治秩序。考古學家寺澤薰用溝壕環繞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劍、巨大古墳的密室做拼圖,再現了日本列島第/一個統一政權的誕生之路。 浙江大學教授王勇推薦:本書打破日本學者的慣用框架,也不走西方史學家的既定路線,而是運用大量的考古學成果與文獻資料,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前6世紀末至4世紀,日本古代王權由點到線再至面的發展歷程。 【關于“講談社·日本的歷史”】 “講談社·日本的歷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學名家湯重南、王勇、王新生、劉曉峰鄭重推薦。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講談社百年獻禮巨制;日本史學名家寫給大眾讀者的誠意之作。 日本史學泰斗網野善彥領銜出品,十位日本一級學者撰述,十位國/內新銳學者譯介,整套書開放、客觀、國際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學界前沿水準,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書讀懂日本史。 本套書共10卷,4112頁,200萬字,覆蓋了日本從部落發展為近代國家共2000多年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時期,從東亞與世界的視野出發,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東亞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關鍵問題為錨,日本史學家從內部看自身歷史,既有對宏觀歷史的縱橫把握,也有對微觀歷史的細致體察;講述既有大家風范,又有超強的親和力和可讀性。 中文版歷時五年,精心打造,設計考究,插圖精美,值得日本歷史和文化愛好者閱讀收藏。 從翻譯、編輯到裝幀設計,諸多細節,無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再現經典歷史場景,圖文互證,頗具風格。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內容簡介
本書打破日本學者的慣用框架,也不走西方史學家的既定路線,而是運用大量的考古學成果與文獻資料,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前6世紀末至4世紀,日本古代王權由點到線再至面的發展歷程。
——浙江大學教授王勇
約公元前6世紀末,當乘船而來的移民第/一次登上日本列島,一場巨大的變革席卷而來。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水稻種植技術帶來田園牧歌的曙光,也招致部落攻伐兼并、兵戎相見的血光。在諸國林立、此起彼落的變亂中,中國史書記載的早期國家登場,女王治下的王權誕生。
本卷以考古學者手鏟下,溝壕環繞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劍、巨大古墳的密室做拼圖,復原了日本列島文字誕生前驚心動魄的歷史篇章。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目錄
序章彌生時代的定義
**節歡迎來到彌生時代
第二節樣式論和時間范圍
**章水稻種植傳入日本
**節水稻種植的開始與推廣
第二節水稻傳入日本列島的路徑
第三節金屬器的出現和渡來人
第四節環壕聚落
第二章稻米和日本文化——日式農業和飲食生活
**節彌生人的飲食生活
第二節水稻種植技術和開發
第三節彌生時代農業生產的實際狀況
第三章青銅神和青銅器祭祀
**節祭祀的復原
第二節銅鐸繪畫的內涵
第四章《倭人傳》中記載的各國
**節戰爭的開端
第二節戰爭催生的戰爭人類學
第三節九州北部地區的部落聯盟與國
第四節王墓的出現和王中之王
第五節近畿周邊部落聯盟的群像
第六節聚落層面出現權力的苗頭
第七節青銅祭器、部落聯盟及國
第八節在帝國的邊緣
第五章信息爭奪與外交
**節倭人戰亂
第二節社會分工和流通系統的建立
第三節跨海開展外交活動
第四節從祭祀到政治
第六章倭國大亂——王權胎動
**節倭國重組的征兆
第二節從谷靈到首領靈
第七章王權的誕生
**節拉開新時代的序幕
第二節諸國共同擁立卑彌呼
第三節王權建立的過程
第八章王權的發展
**節前方后圓墳體制
第二節大和王權的祭祀制度
第三節巨大古墳的世紀
第四節王權的建立過程——對公元5世紀史的展望
終章從世界史和現代角度看王權誕生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節選
前言 在日本列島上能稱得上是“王權”的權力及統治機構是何時、何地,經過怎樣的過程誕生的呢?對待王權的看法不同,闡釋也會變得大相徑庭。筆者認為王權誕生于公元3世紀,要證明這一點,我們需要大量的考古學證據。 王權誕生之前,既沒有“日本”這個國家,也沒有“日本”這一詞語。我們不知道當時的人如何稱呼自身。但據中國的史書記載,日本人*初被統稱為“倭人”,后來當倭人逐漸意識到自己也是東亞政治體系中的一員,他們被稱作“倭國”。本書想闡述的便是倭人社會生活的實貌,及其在內外關系中的矛盾與斗爭。本書與其說是研究王權誕生這件事本身,倒不如說是研究王權從無到有的過程。 因此,本書研究的時期可以上溯至王權誕生的起點,即水稻種植技術傳入日本列島的時期。換言之,隨著王權的不斷發展壯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倭五王時期”到來,而“倭五王時期”之前的歷史即本書的研究對象。按考古學上的時代劃分法,本書的研究范圍大約始于繩紋時代晚期后半,覆蓋整個彌生時代,并延續至古墳時代前期。就實際年代而言,本書研究的大約是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4世紀末約九百年的時間段。 本書的核心內容落在彌生時代。筆者認為彌生時代正處于構成現有日本文化和歷史的多方面要素的岔路口。因而,筆者撰寫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把激蕩的彌生時代作為一段過去的歷史進行評述,筆者更希望聯系困擾現代日本的諸多問題對這個時代予以深度的討論,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順著時光的隧道,自由穿梭于彌生時代與現代之間。 如果閱讀本書,能使讀者加深對彌生時代的印象,抑或對彌生時代有了全新的認識,并能在此基礎上思考困擾日本現代社會的諸多問題,筆者將不勝歡喜。
王權的誕生 : 彌生時代-古墳時代(講談社·日本的歷史01) 作者簡介
寺澤薰,1950年出生于東京都,同志社大學文學部畢業,古代學研究會顧問,現任奈良縣櫻井市纏向學研究中心所長,研究領域為日本考古學,以及考古學視角下的國家形成史、東亞農業史、比較文化史。2002年,獲第十五屆濱田青陵獎。主要編著有《考古資料大觀10:彌生、古墳時代遺跡、遺址篇》《蕞新邪馬臺國情況》《彌生陶器的樣式與編年:近畿篇ⅠⅡ》《日本的古代遺跡5:奈良中部》等。 米彥軍,歷史學博士(日本史方向),現任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著有《江戶時期日語古文文本中的漢典因子研究》《德富蘇峰的右翼思想研究》等,譯有《江戶時代》《過勞時代》《逆說美國的民主》等。 馬宏斌,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碩士,研究方向為日本科技史,現任教于山西職業技術學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