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476965
- 條形碼:9787545476965 ; 978-7-5454-76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非專業心理學的實踐須知教程,前半部分闡述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后半部分生動有趣的闡述心理咨詢過程中的問題,作者生動的分析、簡潔的答案,讓新手心理咨詢師更好地減少失誤,積極工作。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內容簡介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一書從咨詢師的視角出發,追溯心理咨詢師的起源和各治療學派的界定,梳理心理學思想發展史,結合心理咨詢實務案例,探討心理咨詢的原則與辯證。并通過技術與技能的思考,剖析心理咨詢否盲點與阻礙。分析新手心理咨詢師入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誤區,針對性進行解惑。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目錄
**章心理咨詢師的立場與覺察
一、解決問題,還是培養能力
二、需要被澄清的議題
三、正確的覺察
四、覺察在咨詢中的應用
第二章咨詢心理學——心理咨詢及各治療學派的界定
一、咨詢心理學
二、關于催眠
三、當代心理咨詢的萌芽
四、心理學起源
五、構建你的咨詢觀
六、有關需求的人本主義立場——被明確的目的
七、啟蒙——貢獻與局限
第三章咨詢心理學——心理咨詢師視角下的心理學思想發展史
一、分界線——現代科學心理學的起點
二、哲學心理學——兩種對立的思想
三、交匯: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與歐洲意動心理學
四、心理學在美國的發展
第四章整合取向視角下的咨詢實務工作
一、打破舊有模式及技術的禁錮
二、心理咨詢師的穩定性
三、客觀描述在咨詢中的應用
四、預判——咨詢中的有罪推定
五、建立同盟關系:關于陪伴的探討
六、被默認的內容——咨詢中的潛在威脅
七、正確對待來訪者的議題
第五章心理咨詢的原則與辯證
一、整合取向心理治療的思辨方式
二、客觀現實——能讓個體覺知到真相的部分
三、信念系統——貝克認知理論的導讀
四、整合取向心理治療視角下的認知理論
五、帶上充分的理解對待概念
六、心理咨詢師的態度
第六章盲點——對技術與診斷的反思
一、我認為的“反智主義”
二、更為重要的內容是什么
三、正視自己從事的工作
四、倫理和界限
五、個人成長的誤區
六、構建你的哲學立場
第七章阻礙——有關技能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對權威的盲從
二、對來訪者的評判——反移情的萌芽
三、關于同理心的探討
四、對信息的處理——構建你的篩濾機制
五、關于來訪者的超我——削弱或是增強它的力量
第八章解惑——關于新手心理咨詢師的常見誤區
一、關于咨詢哲學的一些觀點
二、關于心理咨詢的目標及界限
三、來訪者對心理咨詢的心理感受
四、關于心理咨詢師的角色
參考文獻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節選
**章心理咨詢師的立場與覺察 實際上,關于心理咨詢工作,我無法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娓娓道來。當咨詢者將一個個與此專業相關的問題擺在我面前時,我所面對的*大的問題不是如何滿足他們對于答案的需求,而是自己所給出的答案是否能夠被充分地理解。 作為一門與人類意識息息相關的專業,我相信無論你以什么方式學習它,關于“覺察”或“了解自我”這樣的課題似乎總會被有意無意地強調——覺察某些情緒經驗,感受它們、表達它們。但“覺察”究竟是什么,該如何使用它,用法不當又會發生些什么呢?這是個不錯的議題。關于了解自我,這里我將強調一個核心的先決要素——立場,我也相信這個要素將在你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的歷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一、解決問題,還是培養能力 醫生有醫生的立場,護士有護士的立場,彼此亦有各自的界限、權利和職責。 人們站在自己所屬職業的立場上說話自然會顯得更為專業。比如,當你以心理咨詢師的角色進行實務工作時,你勢必會以心理咨詢師的立場、視角看待問題。記得一次咨詢實務演練過后,扮演來訪者的學生給出了這樣的總結:“呃,怎么說好呢,我能夠感受到心理咨詢師很專業,每一項技術都很好,但總覺得人不見了。” 另外,我也聽到過一名心理咨詢師分享說:“我在生活中有意避免把專業的技術帶回家,用在自己周圍的人身上。” 想象你面前坐著的是一名極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而她正使用著那些冷冰冰的專業技術,按照書本上的要求,讓自己盡可能地與你建立起平等的關系,尊重你、接納你,無論在你身上發生過多么難堪的事情,她都不會評價你,只會關切地注視著你,傾聽你的喜怒哀樂,回應你,簡述你的語意。當然,她也會專業地稱之為同理心,這也可以叫作共情。她會在你毫無察覺的時候悄悄在心里告誡自己:“要共情!要共情!上次進行實務演練的時候,老師所指出的問題,正是共情能力不足。” 而當我詢問她何謂心理咨詢的時候,她若有所思地告訴我:“心理咨詢就是解決問題呀!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當然,培養來訪者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能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較于那些癱瘓在床的人們,一個健康的人即使是拿起一雙筷子,也是一種能力。 因此,對來訪者而言,所應培養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每一個來訪者的具體情況,針對他所面臨的困境培養其能力,這無疑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對心理咨詢師來說,使來訪者獲得這種能力則是一段咨詢工作的完美收尾。 若你的來訪者在接受能力培養后具備了解決某類問題的能力,此后又借助使用能力解決問題時所獲得的成就感,積極解決人生所遇到的其他問題,進而挖掘出自身更多的能力,這對你的咨詢工作而言無疑是莫大的認可。就理論而言,咨詢工作到此就結束了。只是作為心理咨詢師,無論你是否有拖延治療時長之嫌,為了避免對來訪者造成二次傷害,我都建議各位適時評估自己那套為來訪者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判斷其是否偏離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根本目的,即是否與事先擬定的同盟目標相去甚遠。 而就能力培養這項議題而言,作為心理咨詢師我也有義務讓來訪者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并非成就大業才叫有能力。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那樣,對一個癱瘓在床的人而言,能拿起一雙筷子,便已經是很不得了的能力啦。 二、需要被澄清的議題 心理咨詢工作就是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于是我對前來培訓的心理咨詢師提出了以下問題:心理咨詢過程中所指的解決問題究竟是解決什么問題呢? 如果你在課堂上沒有因為沉湎于自己的情緒世界而忽略其他,那么我相信你會留意到老師口中的一個關鍵詞:跟隨。來,讓我們暫且記住這個詞。 現在,我們將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架構簡單依次排序為:找到信念、解除防衛、澄清模式、發現真相、重新開始。 那么需要解決的問題無疑是發現真相這一步驟中所指的真相。就真相而言,其對應的問題,真的就是來訪者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嗎? 事實上,來訪者提出的大部分問題在解除防衛的步驟結束之后,不會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則是被澄清出來的那些新的問題。 “天哪!那么假使按照這個步驟一直探討下去的話,指不定還能澄清出多少個問題呢!” 放心吧我的朋友,要知道這一切就跟寫文章似的,如果把來訪者走進咨詢室到完成發現真相這一過程當作一篇文章的話,那么我會給它添上一個個人化技術的標題。在心理咨詢學中,我們將個人化技術定義為:持續努力將焦點引導至來訪者身上,從而找到解決其困難的個性化的方法。
對坐之間:心理咨詢實務工作者須知 作者簡介
陳一鳴,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數十年,在青少年服刑人員的心理輔導和環境處遇能力的培養、特殊職業工作者的心理治療、危機的干預與處理及社會大眾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等領域經驗豐富,重視對技術和多元文化的探索,并將其應用到心理咨詢實務中。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