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我們的父親母親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7147
- 條形碼:9787218147147 ; 978-7-218-14714-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的父親母親 本書特色
感人肺腑:六十多位作者以平樸無華的文字,書寫*深厚感人的摯愛親情 讀懂父母:鐫刻他們的愛與堅守、奮斗與榮光,以及執手歲月的相濡以沫 理解關愛:多維度解讀中國式父母的關愛行為,深層次理解他們愛的初衷 喚起真情:弘揚孝道,以實際行動常懷孝愛感恩之心,常為孝老愛親之事
我們的父親母親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集,七十多位作者以溫暖的筆觸講述了普通家庭那些真實、平實、感人的故事,喚起人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來得及的時候,盡一份孝道。本書中,通過文字將那些平常、細微、偉大且不易發現的愛意,逐一展現:原來父母一份普普通通的手藝,承載了一家的生計與從不明說的深情;長大后才明白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一份看不見但實用的禮物;和父母相處時,產生的那些誤解原來是我們忽略且早已習慣的愛;而只有離家時,才曉得對父母的思念和牽掛。
我們的父親母親 目錄
我們的父親母親 節選
伏初和天華/張寧寧 伏初是我的母親,因為她生在炎熱的伏天,所以外公給她取乳名伏初。 小時候聽父親總是叫母親的乳名,小心思里便會閃過一絲詼諧的笑意,知道那是父親疼愛母親的表現。長大后再聽“伏初”,就覺得這個名字雅致,透著文學感。外公給他的孩子們取的名字都挺雅致,比如我的二姨叫春前,我的媽媽叫伏初,由此想,取出這些名字的外公一定是個儒雅而有學問的人。 我沒有見過我的外公。非但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伏初也沒能見到她的父親。我的外公并非文弱書生,他和他的兄弟同是黃埔四期畢業生。我母親尚在襁褓之中時,外公便早已投身革命,為赴國難,一去不返。在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外公與他的兄弟雙雙遇害。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伏初長大后,女承父業,15歲便投身革命,成長為一名颯爽英姿的新四軍女戰士。在軍隊里,伏初遇到了她的一生所愛—天華,我的父親。從此他們并肩作戰,風雨硝煙,患難與共。 父親和母親共同經歷的過往,我們從母親的口中聽到的更多一些。他們往往說得輕描淡寫,但在我們聽來卻是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1946年,21歲的伏初懷上了她的**個孩子—我的大哥。而是年正是中國政治局勢極具動蕩的一年。天華和伏初所在的中原軍區正處在這個風云變幻的觸發點上。6月21日深夜,天華原已準備休息,然而對局勢的擔憂使他難以入睡。夜半起身回到辦公處所后,剛剛進入工作狀態不久,他便監聽到一組敵臺訊號,抄譯后得知是國民黨方面下達的7月1日大舉圍攻中原新四軍五師的密電。十萬火急!天華連夜騎馬將截獲的密電送至李先念司令員手中,五師得以提前突圍,打亂了敵人的部署。26日,天華和伏初隨李先念率領的主力部隊離開宣化店向西突圍,越過平漢線繼續向西挺進。敵軍圍追堵截,戰斗日趨激烈。天華所在電臺要隨主力部隊行動,丹江不知過了多少回,湍急的丹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英雄。而伏初有孕在身,其行軍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上級決定幾個相同情況的女戰士就地隱蔽。
我們的父親母親 作者簡介
何曉,筆名趙曉霜、齊濼,四川閬中人,回族,作家。曾任《中國醫藥導報》記者部主任、《軍嫂》雜志社編輯部主任。著有《迷徒》《佛心》《絕響1942》等長篇小說。曾組稿編輯《跟著信仰走:我們家的長征故事》《我們家的抗疫故事》等作品,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