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第四輯(全七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8515
- 條形碼:9787552028515 ; 978-7-5520-285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第四輯(全七冊)(精裝) 本書特色
《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凡收錄中國文集日本古代評注善本佳槧五十一種,涵蓋“總集”“別集”“詩文評”三類,將影印裒為四輯,此第四輯也。古諺有云“嘗一臠可知鼎味”,是刊之選,饗以閱者窺見華夏集部學術在其日本注本中之整體風貌與嬗變。
新書--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第四輯(全七冊)(精裝) 內容簡介
《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凡收錄中國文集日本古代評注善本佳槧五十一種,涵蓋“總集”“別集”“詩文評”三類,影印裒為四輯,此第4輯也。古諺有云“嘗一臠可知鼎味”,是刊之選,饗以閱者窺見華夏集部學術在其日本注本中之整體風貌與嬗變。本《叢刊》共分四輯,第1輯為別集之注,第2至4輯爲總集之注。本書主要收録了江戶時代(也收入了少量室町、明治時代的注本)日本學人撰作的中國文集的注本,也包括少量的評點本。
新書--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第四輯(全七冊)(精裝) 節選
中日兩國有悠久的漢籍交流史。據日本古代史籍《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公元三至六世紀中國和朝鮮半島已有人到日本來教學,他們帶來了漢字和漢籍。后應神天皇年間,百濟王仁赴日,帶去了《論語》和《千字文》。隨著中日兩國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頻繁,大量的漢籍東傳到日本。漢籍在日本傳播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爲抄寫、翻印和注釋三類。在江戶時代,印刷術沒有普及之前,漢籍在日本主要以抄寫的方式流傳,現在日本還保存著大量中國典籍的古鈔本、古寫本,這批文獻可以與上個世紀敦煌發現的古文書相媲美。印刷術傳到日本后,日本也翻刻了大量內外典漢籍,其中(zui)負盛名的就是「五山版」漢籍。近年來,日本古鈔本、和刻本漢籍越來越受到中國學術界的重視,國內也影印出版了一系列大型日本漢籍叢書,如《日藏詩經古寫本刻本匯編》王曉平主編,北京:中華書局,二0一六年。《域外漢籍珍本文庫》一至五輯《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二00八—二0一五年。《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金程宇編,南京:鳳凰出版社,二0一三年。《日本五山版漢籍善本集刊》、《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二0一三年。《和刻本四部叢刊》《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二0一四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日本版漢籍善本萃編》北京大學圖書館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二0一四年。《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1種《年號之部》水上雅晴、石立善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二0一八年。《日本五山版漢籍叢刊》第1輯劉玉才、住吉朋彥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0一八年等。 國際學術界對中國文集的日本注本也有關注,影印出版了一部分古注本,如中田祝夫先生所編的《抄物大系》別卷收入了笑云清三所編的蘇詩古注本《四河入海》底本爲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所藏的「移點本」,更正了古活字本的一些訛誤。東京:勉誠社,一九七0年;[日]岡見正雄、[日]大冢光信先生所編的《抄物資料集成》也影印了《四河入海》(大阪:清文堂,一九七一年),但無「移點」。黃永武先生所編的《杜詩叢刊》第四輯中,影印了津阪東陽的《杜律詳解》臺北:大通書局,一九七四年。長澤規矩也先生所編的《和刻本漢詩集成?唐詩篇》第三輯收録了宇都宮遯庵首書的《鰲頭增廣杜律集解》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七四年。長澤規矩也先生所編的《和刻本漢詩集成?總集篇》第1輯收録了秦士鉉頭注的《古詩紀》、津阪東陽注釋的《古詩大觀》、原狂齋的《古詩十九首解》、石作駒石的《古詩十九首掇解》,第三輯收録了東夢亭的《唐詩正聲箋注》,第七輯收録了井上蘭臺的《明七子詩解》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七八年。等中國文集的漢文注本。一海知義先生影印了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所藏市河寬齋所撰的《陸詩考實》(附本傳年譜)寫本京都:朋友書店,一九九六年。柳田圣山、椎名宏雄先生共編的《禪學典籍叢刊》第五卷影印了廓門貫徹的《注石門文字禪》京都:臨川書店,二000年。第十卷影印了《襟帶集》《江湖風月集略注》、《江湖集夾山鈔》、《首書江湖風月集》、《江湖集考証》、《江湖風月集訓解添足》等《江湖風月集》的日本古注本京都:臨川書店,二000年。大冢光信先生所編的《新抄物資料集成》第1卷收入了《中興禪林風月集》室町時代古注本的鈔本大阪:清文堂,二000年。(zui)近陳廣宏、侯榮川先生所編的《日本所編中國詩文選集匯刊?明代卷》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二0一九年。收入了多種明人詩集、尺牘集的日本古注本,于是書可見江戶時代日本學者對明代文學研究的熱衷。 近年來,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研究團隊致力于東亞漢籍與中國古典文學的綜合研究,也注意到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的學術價值,先后點校出版了廓門貫徹的《注石門文字禪》[宋]釋惠洪著,[日]釋廓門貫徹注,張伯偉、郭醒、童嶺、卞東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二0一二年。《朱子感興詩中日韓古注本集成》卞東波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0一九年。影印出版了《寒山詩日本古注本叢刊》卞東波編,南京:鳳凰出版社,二0一七年。《日本世說新語注釋集成》張伯偉編,南京:鳳凰出版社,二0一九年。《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是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研究中國典籍日本古注本的(zui)新成果,是日本漢籍中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寶貴文獻,也是研究日本漢學史的珍貴資料。 一、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産生的學術背景 隨著漢籍傳入日本,日本對漢籍的研讀也因之而産生。早期對中國古典文學文本的研究主要是日本貴族、學者、僧侶研讀、講習中國文學的産物。在平安時代,《文選》與《白氏文集》是當時貴族學習漢文學的主要范本,也是大學寮中「紀傳儒」的主要教材。當時主講《文選》(zui)著名的博士家是菅原家和大江家,兩家也形成了自己的「文選學」,他們講學的講義被稱爲「菅家證本」「江家證本」。江戶時代著名儒學家林鵝峰(一六一八—一六八0)《題侄憲所藏〈文選〉后》嘗云:「故本朝菅、江諸家博士,成業揚名,藉此書(引者按:指《文選》)之力者不爲不多。」《鵝峰林學士文集》卷一00,\[日\]日野龍夫編《近世儒家文集集成》第1、2卷,東京:ペりかん社,一九九七年,第四0七頁。菅、江二家對《文選》的注釋目前大部分已經散佚,但在日本古寫本九條本《文選》識語中還保存著一些「菅家證本」的逸文參見陳翀《〈文選集注〉李善表卷之復原及作者問題再考》,載王立群主編,郭寶軍、張亞軍副主編《第十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二0一四年,第三九—六一頁。室町時代學者菅原和長(一四六0—一五二九)的《御注文選表解》是東亞(zui)早對李善《上文選注表》的注釋之作,本書融聚了傳爲菅原道真的「御注」以及菅原和長的「愚解」,不但是菅原家「文選學」的直接遺存,也是研究日本中世紀傳儒「文選學」的寶貴資料參見卞東波《〈文選〉東傳學之一斑——菅原和長〈文選御注表解〉探析》,《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二0一二年第四期;后修改收入卞東波《域外稽古録:東亞漢籍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綜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0一九年。亦參見山崎誠《式家文選學一斑——文選集注の利用》,載其所著《中世學問史の基底と展開》,東京:和泉書院,一九九三年。 到了日本中世之后,漢籍與漢文學的接受主體轉到五山寺院中的禪僧,所學中國古典文學的范本也從《文選》、《白氏文集》變爲《古文真寶》、《三體詩》、《唐宋千家聯珠詩格》等被中國視爲初學者讀物的文學總集,漢詩的典范詩人也變爲唐代的杜甫、韓愈,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等人,故在室町時代産生了很多《古文真寶》、《三體詩》、《唐宋千家聯珠詩格》,杜詩、韓文、東坡詩、山谷詩的「抄物」。「抄物」是當時五山禪僧對漢籍進行解說與注釋之書物的統稱。這些抄物使用的文字或爲漢字,或爲假名,或爲漢字與假名的混合體。當時的杜詩抄物有心華元棣(一三三九—?)的《心華臆斷》、江西龍派(一三七五—一四四六)的《杜詩續翠抄》、雪嶺永瑾(一四四七—一五三七)的《杜詩抄》以及仁甫圣壽的《續臆斷》,其中《杜詩續翠抄》和《杜詩抄》流傳至今。崇杜的熱潮一直延續到江戶時代,江戶初期儒學家伊藤東涯(一六七0—一七三六)爲清代陳廷敬《杜律詩話》和刻本作序時說:「今也承平百年,文運丕闡,杜詩始盛于世矣。」\[清\]陳廷敬撰《杜律詩話》,正德三年(一七一三)京都唐本屋佐兵衛刊本。雖然從學術史來看,江戶的杜詩熱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但江戶時代杜詩的出版熱潮則是室町時代無法比擬的。當時衆多中國的杜詩注本在日本被陸續翻刻,如元趙汸選注的《翰林考正杜律五言趙注句解》,明薛益注的《杜工部七言律詩分類集注》,明邵寶集注的《刻杜少陵先生詩分類集注》、《刻杜少陵先生詩集注絶句》,明邵傅集解的《杜律五言集解大全》、《杜律集解》等。而且江戶學者自己也創作了很多杜詩的注本,如宇都宮遯庵的《鰲頭增廣杜律集解》、佚名的《杜律要約》、大典顯常的《杜律發揮》以及津阪東陽的《杜律詳解》。此外,尚有度會末茂所輯的《杜律評叢》三卷,匯集了大量關于杜詩的評論。江戶時代刊刻的杜詩注本基本以杜律爲中心,可見彼時日本文人對杜詩的關注點,而這些杜律注本至今仍有學術價值,中國學者所撰的《杜甫全集校注》、《杜甫全集校注》,蕭滌非主編,張忠綱終審統稿,廖仲安、張忠綱、鄭慶篤、焦裕銀、李華副主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二0一三年。也引用過這些杜律注本。 五山時期關于東坡詩、山谷詩的抄物(zui)多,禪林中流行著所謂「東坡山谷,味噌醬油」參見\[日\]上村観光《応仁亂より観たる五山の學問》,載\[日\]上村観光編《五山文學全集》別卷,京都:思文閣,一九七三年。又\[日\]芳賀幸四郎《五山文學の展開とその様相》,載《國語と國文學》第三四卷(di)一九號,一九五七年。之說。五山禪僧以舊題宋代王十朋的《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爲底本,援引流傳到日本的坡詩趙次公注、施顧注等對王注予以增補辨證,并從自己的角度再加以闡發,從而形成了很多新的注本,如大岳周崇(一三四五—一四二三)的《翰苑遺芳》,瑞溪周鳳(一三九二—一四七三)的《坡詩脞說》,一韓智翃(生卒年不詳)的《蕉雨余滴》,江西龍派的《天馬玉津沫》,萬里集九(一四二八—?)的《天下白》,等等,笑云清三(一四九二—一五二0)則將上述諸書加以匯集,融合己見,形成一部規模更大的日本蘇詩集注本《四河入海》。除此之外,米澤市立圖書館還藏有一部收録更多注家的坡詩抄物參見\[日\]倉田淳之助《東坡抄と山谷抄》,載\[日\]內田智雄編《米澤善本の研究と解題》,京都:臨川書店,一九八八年,第九三—一0八頁。。山谷詩的抄物在日本則有萬里集九所作的《帳中香》,以及月舟壽桂(一四六0—一五三三)所作的《山谷幻云抄》參見\[日\]根ヶ山徹《月舟壽桂講〈山谷幻云抄〉考》,載《東方學》**一五號,二00八年,第八八—一0五頁。 ……
新書--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第四輯(全七冊)(精裝) 作者簡介
卞東波,一九七八年生,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域外漢籍整理與研究。著有《唐宋千家聯珠詩格校證》、《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宋代詩話與詩學文獻研究》、《域外漢籍與宋代文學研究》、《域外稽古錄:東亞漢籍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綜論》等,編有《日本漢籍圖録》、《寒山詩日本古注本叢刊》、《朱子感興詩中日韓古注本集成》等。 石立善,一九七三年生,京都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古典學集刊》主編。主要致力于中國古典學、中國思想史、日本漢學研究。編著有《日本先秦兩漢諸子研究文獻匯編》、《日本〈十三經注疏〉文獻集成》、《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年號之部》等,著有《〈大學〉〈中庸〉重返〈禮記〉的歷程及其經典地位的下降》、《隋代劉炫〈孝經述議〉引書考》、《德國柏林舊藏吐魯番出土唐寫本〈毛詩正義〉殘葉考》、《〈毛詩正義〉引鄭玄〈詩譜?小大雅譜〉佚文錯簡之更定》、《宋刊單疏本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鄭風〉校箋》、《〈中庸輯略〉版本源流考辨》等論文多篇。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