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6789
- 條形碼:9787100196789 ; 978-7-100-19678-9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法學、社會學專業師生及研究者《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奠定了弱者權利法律保護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特別是注重從法哲學、法律社會學的角度對弱者的概念、成因、類型方面進行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諸多有創見的學說,如弱者成因、弱者類型、法律上的弱者之界定、人的尊嚴在保護弱者方面的特殊意義、“失敗者正義”原則在制度設計中的運用等。本書通過倫理總綱、法律原則、權能基礎、義務擔當的具體研究,為我國建設完備、充實、合理的社會福利制度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尤其是如何通過法治精神的貫徹保證弱者權利的全面實現,進行了充實的理論敘述,對具體的立法、執法和司法有重要的理論借鑒意義。
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任何一個社會都建立在差別與分層之上,而社會上的人們在條件、能力、機會上也各有不同,因而,任何社會中都存在著心理上、生理上、能力上、機會上、境遇上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的弱者,對他們的關愛、幫助以及制度支撐,不僅是法律人道主義的體現,更是和諧社會、人的尊嚴、以人為本、社會公平原則與理念的落實。本書從弱者的本源問題出發,奠定弱者權利保護研究的內容框架。“導言”部分著重分析和諧社會的建構目標與弱者權利保護的內在關聯。、二、三章重在研究“誰是弱者?”以及“誰是法律上的弱者?”這一基礎問題。“剝奪與社會上弱者的成因”部分,以“剝奪”作為弱者形成的本質性原因,通過自然的剝奪、社會的剝奪、政治的剝奪、法律的剝奪等情形的揭示,展示了自然、社會與制度可能對人的命運所造成的不公平對待。第五、六章從人的尊嚴層面與法律原則層面,探討了建構弱者權利保護制度的指導思想與基本準則。在“弱者權利保護的法律原則”部分,本書將“以人為本”“社會公平”“失敗者正義”作為弱者權利法律保護的三大原則。很后兩章一方面以社會權作為詮釋公民在遭受不幸、喪失能力時得以國家請求履行救助義務的基本權能;另一方面涉及了救助義務問題,強調受益的對象只能是“需要救助”和“值得救助”的弱者,主體上既有國家的救助義務,也有社會與個人的救助義務。
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 目錄
導言 弱者保護與和諧社會的內在關聯
**章 剝奪與弱者的生成
第二章 弱者的類型劃分
第三章 弱者權利保護的法律契機
第四章 弱者權利保護的歷史進程
第五章 人的尊嚴!弱者權利保護的倫理總綱
第六章 以人為本!弱者權利保護的法律基點
第七章 社會公平!弱者權利保護的現代理念
第八章 “失敗者正義”:弱者權利保護的機會供給
第九章 弱者權利保護的權能基礎
第十章 弱者權利保護的法律賦權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弱者權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胡玉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主編,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法律顧問、中共蘇州巿委法律顧問等職。出版《法學方法論導論》、《司法公正的理論根基》、《“個人”的法哲學敘述》個人專著三部,主編全國法律職業院校統編教材《法律原理與技術》等其他教材、專著2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成果兩次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