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吶喊 本書特色
老舍的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過國界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 克萊齊奧 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朱光潛 老舍先生永遠活在他的作品當中,活在一代代讀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間。 ——巴金 他的寫作精力是驚人的。他會利用他的時間,他在朋友談話、社會活動和栽花、養貓之間,不斷地完成著他的杰作。他的為人,更是和他的作品一樣,爽朗、幽默、質樸、熱情。 ——冰心
吶喊 內容簡介
這部選集收錄了老舍先生《我這一輩子》《不說謊的人》《敵與友》《民主世界》等十二篇作品,書中語言文字輕快幽默,易于讀者理解又不乏深刻,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心生悲涼。“無幽默,不老舍。”這部選集從多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對舊時代底層人民的關懷,揭露了當時社會現實的沉重和冷酷,引出了無數讀者對時代命運的思考。
吶喊 目錄
狂人日記 / 001
孔乙己 / 013
藥 / 018
明天 / 028
一件小事 / 035
頭發的故事 / 038
風波 / 044
故鄉 / 053
阿Q正傳 / 064
端午節 / 113
白光 / 122
兔和貓 / 128
鴨的喜劇 / 133
社戲 / 137
吶喊 節選
自序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鋪和藥店里,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柜臺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回家之后,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為開方的醫生是*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狂人日記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 我可不怕,仍舊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都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這樣。忍不住大聲說,“你告訴我!”他們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 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么怕,也沒有這么兇。 *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個女人,打他兒子,嘴里說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他眼睛卻看著我。我出了一驚,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來。陳老五趕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臉色,也全同別人一樣。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是關了一只雞鴨。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 阿Q正傳 他癩瘡疤塊塊通紅了,將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說:“這毛蟲!” “癩皮狗,你罵誰?”王胡輕蔑的抬起眼來說。 阿Q近來雖然比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慣的閑人們見面還膽怯,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這樣滿臉胡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 “誰認便罵誰!”他站起來,兩手叉在腰間說。 “你的骨頭癢了么?”王胡也站起來,披上衣服說。 阿Q以為他要逃了,搶進去就是一拳。這拳頭還未達到身上,已經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蹌蹌踉踉的跌進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辮子,要拉到墻上照例去碰頭。 “‘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會,一連給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遠,這才滿足的去了。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件的屈辱,因為王胡以絡腮胡子的缺點,向來只被他奚落,從沒有奚落他,更不必說動手了。而他現在竟動手,很意外,難道真如市上所說,皇帝已經停了考,不要秀才和舉人了,因此趙家減了威風,因此他們也便小覷了他么? 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
吶喊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被稱為“民族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魯迅先生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較大領土的作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