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綴網勞蛛 本書特色
老舍文學上的引路人、“問題小說”代表人物許地山先生經典作品全收錄 80g輕型紙環保印刷,小巧精致、方便攜帶的傳世經典 無數名家**的民國美文,你值得擁有 他出世即入世,苦難之上生憂患,走遍世間尋良方 他傾聽弱者的聲音,直面現實,只為尋找一條光明之路。 這本書中多次出現女性為主角,這些角色大多獨立、勇敢、有個性,可見許先生對女性的十足尊重。
綴網勞蛛 內容簡介
?本書是許地山發表的部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了作者1921-1924年間的擁有代表性的12篇作品。包括《綴網勞蛛》《命命鳥》《商人婦》《換巢鸞鳳》《醍醐天女》《枯楊生花》《春桃》等。他的這些作品中充滿了對人性的剖析。他一開始寫作時是從弱者角度審視社會,從苦難之上建立起他的思考與認知,因此他的故事中往往帶有他獨特的悲憫氣息。此外,他的文風也是有過渡時期少有的自然干凈,有種撫慰人心的坦誠與美感,可讀性很強。
綴網勞蛛 目錄
命命鳥 / 001
商人婦 / 021
換巢鸞鳳 / 039
黃昏后 / 068
綴網勞蛛 / 082
醍醐天女 / 104
枯楊生花 / 111
慕 / 131
在費總理的客廳里 / 135
三博士 / 146
街頭巷尾之倫理 / 157
春桃 / 163
綴網勞蛛 節選
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么苦樂的分別;你造作時是苦,希望時是樂;臨事時是苦,回想時是樂。” (摘自《商人婦》) 關懷對著承歡說:“你和你媽媽離別時年紀還小,也許記不清她的模樣,可是你須知道,不論要認識什么物體都不能以外貌為準的,何況人面是*容易變化的呢?你要認識一個人,就得在他的聲音、容貌之外找尋,這形體不過是生命中極短促的一段罷了。樹木在春天發出花葉,夏天結了果子,一到秋冬,花、葉、果子多半失掉了,但是你能說沒有花、葉的就不是樹木么?池中的蝌蚪,漸漸長大成長一只蛤蟆,你能說蝌蚪不是小蛤蟆么?無情的東西變得慢,有情的東西變得快。故此,我常以你媽媽的墳墓為她的變化身,我覺得她的身體已經比我長得大,比我長得堅強,她的聲音、她的容貌是遍一切處的。我到她的墳上,不是盼望她那臥在土中的肉身從墓碑上挺起來,我瞧她的身體就是那個墳墓,我對著那墓碑就和在這屋對你們說話一樣。”(摘自《黃昏后》) 我們都在云霧里走,離身二三尺以外,誰還能知道前途的光景呢?經里說:‘不要為明日自夸,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這句話,你忘了么?唉,我們都是從渺茫中來,在渺茫中住,往渺茫中去。若是怕在這條云封霧鎖的生命路程里走動,莫如止住你的腳步;若是你有漫游的興趣,縱然前途和四圍的光景曖昧,不能使你賞心快意, 你也是要走的。橫豎是往前走,顧慮什么?(摘自《綴網勞蛛》) 她慢慢地踱出門。做活是她的天性,雖在沉悶的心境中,她也要干。中國女人好像只理會生活,而不理會愛情,生活的發展是她所注意的,愛情的發展只在盲悶的心境中沸動而已。自然,愛只是感覺,而生活是實質的,整天躺在錦帳里或坐在幽林中講愛經,也是從皇后船或總統船運來的知識。春桃既不是弄潮兒的姊妹,也不是碧眼胡的學生,她不懂得,只會莫名其妙地納悶。(摘自《春桃》)
綴網勞蛛 作者簡介
l 許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kūn),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于臺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民國文壇上,可與茅盾、葉圣陶、鄭振鐸等齊名。同時他也是《小說月報》的創辦者之一,老舍的處女座《老張的哲學》就是由他推薦然后得以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因而被老舍視為自己文學上的引路人。 l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臺、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落花生》;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他偏愛異域風情,擅于將中國古典美學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因此,他的作品總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和美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