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鄉村建設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8587
- 條形碼:9787520318587 ; 978-7-5203-185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建設理論 內容簡介
20世紀的上半期,在中國興起了一場由知識分子的聲勢浩大的鄉村建設事業,學術界稱之為“鄉村建設運動”。作為一種改良主義實驗,它希望在維護既存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興辦教育、倡導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務和移風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趨衰弱的農村經濟,刷新中國政治,復興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實踐層面,“鄉村建設運動”的思想通常與國家發展的戰略、政策、措施密切相關,并呈現出“群體性”和“多樣化”的特點。“鄉村建設運動”在中國百年鄉村建設歷目前具有承上啟下、融匯中西的作用,有其獨特的學術內涵與時代特征,是我們認識傳統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實施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忽視的學術遺產。
鄉村建設理論 目錄
引言
甲部 認識問題
一 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
二 中國舊社會組織構造及其所謂治道者
三 舊社會構造在今日崩潰的由來
四 崩潰中的中國社會——極嚴重的文化失調
五 中國政治無辦法
乙部 解決問題
**段 新社會組織構造之建立
**節 組織原理
第二節 具體組織
第三節 組織的作用
第二段 政治問題的解決
**節 社會與政治
第二節 眼前與將來
第三節 政權屬彼與政權屬我
第四節 何謂中國政治問題的相當解決
第五節 解決中國問題的動力在哪里
第六節 解決眼前政治問題的途徑
第七節 一個具體的設計
第八節 幾點的解說
第三段 經濟建設
**節 中國舊日經濟的特殊
第二節 西洋自近代迄今經濟上的進展變遷
第三節 受西洋影響后的中國
第四節 需要有個方針路線才行
第五節 方針路線在哪里
第六節 如何促興農業
第七節 中國土地問題
第八節 蘇俄給我們的參考
第九節 農民合作與中國經濟建設
第十節 工業化問題
第十一節 末后的幾句話
第四段 末后我們所可成功的社會
附錄 我們的兩大難處
鄉村建設理論 節選
《鄉村建設理論》: 甲新社會與舊社會之比較暨中國新社會與西洋近代社會之比較 我們回想前后所有的話,融會貫串起來,從眼前大局問題的相當解決,開出中國經濟建設的機會,促進了鄉村組織的生長開展,所有新經濟制度新政治制度新教育制度便于從中成長建立起來,則社會改造就成功了。這個新社會和舊社會相比較,仿佛有種種的不同,其實只有一點變動;總括的說,就是:“轉消極為積極”。 中國社會以前何以謂之消極?散漫就是消極。雖然以前倫理關系很發達,人與人有義務的聯鎖,在生存上互相保障;無奈他沒有積極的發達社會關系,藉團體的力量創造優美的人生,所以我們不能不說那是消極的。可是此后當然要增進社會關系,借團體的力量解決人生種種問題,那就是轉消極而入于積極的路子了。再則過去的中國社會沒有能夠發揮人類的理智來抗天行,所以讓中國人受自然的限制很大,受自然的災害很兇,水來了沒有辦法,天旱了也沒有辦法,瘟疫來了也聽其流行;總之,自然的災害在中國人看著是不可抗的,這就是太沒有發揮人的能力,讓人完全受制于自然,這真是中國人很不行的地方!這正可證明中國過去社會的消極。我們以后恰好能夠引科學技術,發揮人類的智力,駕馭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而且我們由團體力量去引進發揮,庶乎這種技術可達于*高度,這樣就可產生富有積極性的人類文明。我想新舊社會的比較,除了轉消極為積極外,再沒有旁的。 所以除了轉消極為積極之外沒有旁的,就是因為中國所患是不足之癥,而不是有余之癥。他文化造端很正,只是有些缺欠要補足,空虛要充實起來;并沒多少過火處,必得要克伐鏟除的。所謂他文化造端很正,具體說來就是兩點:一點是鄉村(包括農業);一點是理性。這兩點是中國文化的根本,更無其他。我們現在就是要發揮理性組織鄉村,以組織的力量運用科學技術,來解決生活上之一切問題。那便是以團體組織科學技術這兩樣新材料來培養來發展那造端已得其正而尚待引申發揮的端倪了。 若以這個新社會,對西洋近代社會來比較的話,仿佛矯正了西洋近代以來偏欹形態的人類文明,而成為正常形態的人類文明。中國未來新社會,對老社會說是轉消極為積極;對西洋近代社會說,是轉偏欹為正常。但怎樣叫正常形態的人類文明呢?可以分五點來說: 一、新社會是先農而后工,農業工業結合為均宜的發展。中國舊日所謂農工商三字,仿佛有點順序在內,先農而后工商;可是近代的西洋社會呢?工商業撇開了農業,超過了農業,而自己去發展;并且農業還受到很嚴重的抑壓。其工業都要向外尋市場的,也不靠國內鄉村來支持。工業單從一種營利的目的,市場交通的方便(商業上的方便)而集中在幾個地點,形成一種工業都市,與鄉村劃然為二。這就是農工分家而為偏欹的文明。正常的文明是由農以及工,農工結合,平均適宜地發展。雖然生產技術愈進步,就是愈工業化,*后說不定工業范圍愈寬,農業范圍很小;但先后順序是不變的,適宜的原則是不變的。照我們所講的路線,很自然的就是這么一個正常的路。 二、新社會是鄉村為本,都市為末;鄉村與都市不相矛盾,而相溝通,相調和。西洋現在社會可以謂之為二本的,不是從一個很合適的系統來的。他是都市離開了鄉村,超過了鄉村,獨自發達;初時則壓倒了鄉村,后來則轉回救濟鄉村;總之,讓都市與鄉村仿佛成了兩極端,成了很不相同的東西。其實都市與鄉村,不應當有很大的不同,不應當是截然兩種東西;而應當調和。尤其不應當同在一大社會里而表見矛盾沖突,陷社會于不安。 ……
鄉村建設理論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 。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并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一生著述頗豐,存有《中國文化要義》、《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唯識述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與《人心與人生》等。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