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 理念、結構與機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84035
- 條形碼:9787030684035 ; 978-7-03-06840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 理念、結構與機制 本書特色
本書是旨在回應上述問題而進行的專門性研究,內容涵蓋了制度與評價的關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整體概貌、焦點熱點以及研究存在的缺陷、不足和理論空白,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困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結構和運行機制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優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的路徑建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 理念、結構與機制 內容簡介
制度是激勵和約束評價行為的社會建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問題源于環境、制度、心理和行為等多種因素,根本性原因是評價制度的有效供給不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理念、結構與機制》整合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制度理論的多維視角,使用結構功能主義方法論闡析制度與評價的關系,梳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困境,探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結構和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提出從技術、管理、政策3個維度,以及意義、體系、方式、組織、環境5個方面建立多元多方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的主張。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 理念、結構與機制 目錄
前言 i
**章 緒論 1
**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視角 1
一、引入制度視角的目的 1
二、制度視角分析的作用 1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問題與內容安排 2
一、研究問題 2
二、內容安排 3
第三節 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學術價值 5
一、主要觀點 5
二、學術價值 6
第二章 評價與制度 8
**節 什么是評價 8
一、評價的定義及內涵 9
二、評價的三種類型及結構 11
三、評價的四個構面 15
第二節 什么是制度 22
一、制度的定義及內涵 23
二、制度的三張面孔 26
第三節 評價與制度的關系 36
一、制度為評價活動分配價值標準 37
二、制度為評價主體分配行動的邏輯 40
三、制度為評價活動分配技術和方法 48
第三章 基于文獻計量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可視化分析 51
**節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52
一、數據來源 52
二、研究方法 52
第二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總體態勢分析 54
一、期刊發文量分析 54
二、學位論文發文量分析 55
第三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學科分析 56
一、發文學科分析 56
二、發文期刊分析 57
三、機構與作者分析 59
第四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熱點與變遷 60
一、基本主題變遷 60
二、主要論域及變遷 63
第五節 研究結論 65
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學科維度 65
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方法維度 66
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內容維度 66
第四章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困境 67
**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自身的困境 67
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67
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69
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的潛在性 71
第二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技術困境 72
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類型 72
二、定性評價方法的局限性 77
三、定量評價方法的范圍和邊界 80
第三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管理困境 92
一、信息不對稱的困境 92
二、道德風險的困境 96
三、逆向選擇的困境 98
第四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政策困境 99
一、政策制定的困境 100
二、政策執行的困境 102
三、政策評估的困境 104
第五章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結構分析 107
**節 評價制度結構的重要性 107
一、制度與信息 107
二、制度與行為 108
三、制度與權力 110
第二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成的基本要素 111
一、規制性的構成要素 111
二、規范性的構成要素 114
三、文化認知性的構成要素 115
第三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建的理論范式 116
一、評價制度構建的基本范式 117
二、基于結果導向的評價范式 118
三、基于過程導向的評價范式 119
四、兩種評價范式的比較 121
第四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實踐的取向 123
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建的兩個維度 123
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建的四種取向 124
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建取向的沖突 128
第五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結構的形成 129
一、符號系統 130
二、關系系統 131
三、慣習系統 133
四、人工器物 135
第六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構建的能動者 136
一、國家?政府 137
二、邊界組織 138
三、第三方評估機構 140
四、學術精英 141
第六章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的運行機制分析 144
**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運行的基本機制 144
一、理性選擇機制 144
二、路徑依賴機制 146
三、結構同形機制 148
第二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運行的組織機制 152
一、委托代理 152
二、項目制 153
三、行政發包制 155
第三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運行的技術機制 156
一、評價信息的溝通機制 157
二、評價過程的公正機制 159
三、價值評判的整合機制 169
第七章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制度與機制優化的路徑 175
**節 評價的意義建構:明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性” 175
一、古代漢語中“學”與“術”的差異 176
二、英美話語體系中“學術”的本意 176
三、“學術性”本原含義的應然理解 177
四、學術性評價的范圍和邊界 178
第二節 評價的體系建構:建立多維的評價管理體制 179
一、評價體系建構的理路 179
二、評價體系建構的方式 180
三、評價體系建構的核心與關鍵 181
第三節 評價的方式建構:實行注重質量的代表作制度 182
一、代表作制度的制度化實踐 182
二、對代表作制度的研究與質疑 183
三、代表作制度施行的路徑 184
第四節 評價的組織建構:完善學術共同體建設 187
一、增強自身的專業性和自律性 187
二、營造健康的學術對話機制 188
三、消除非學術因素對學術的干擾 189
第五節 評價的環境建構:超越非學術文化的藩籬 190
一、去除非學術價值觀念對學術評價的影響 190
二、保持與自然科學學科文化適度的張力 191
三、營造以學術道德為基底的學術研究氛圍 193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