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溪山琴況 琴聲十六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1299
- 條形碼:9787101151299 ; 978-7-101-151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溪山琴況 琴聲十六法 本書特色
1.賞古琴之美,“知音”不再難。 選取明清時期古琴美學賞析中兩部名著組合而成:《溪山琴況》提出古琴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彩、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等二十四個審美特性;《琴聲十六法》闡釋古琴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澹、中、和、疾、徐等十六個審美范疇。一本在手,了解古琴鑒賞的不二法門。 2.“道”“技”并重,自成體系。 “二十四況”與“十六法”,既有對古琴審美理論的闡述,也有具體彈奏的“技”法指導。書后收錄的《萬峰閣指法閟箋》《左右手二十勢圖說》,圖文結合,詳解左右手彈奏技法,與《溪山琴況》相印證。“道”“技”并重,使古琴彈奏有法可依。 3.解讀通俗易懂,實現無障礙閱讀。 譯注者深諳樂理知識,且有多年的古琴彈奏經驗,在注譯中,將專業的古琴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并融入自身古琴彈奏心得。由琴人解讀琴書,嘗試再現古琴欣賞中的高山流水之意與弦外之音,讓您在無障礙閱讀中,得以盡賞古琴之美。
溪山琴況 琴聲十六法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明清時期古琴美學著作中很為有名的兩部——《溪山琴況》和《琴聲十六法》組合而成。《溪山琴況》將古琴的審美特性劃分為二十四況,即: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彩、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對古琴音樂審美理論的闡述上,同時也提出了對古琴彈奏技術的要求,可謂“技道并重”。《琴聲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個審美范疇,即: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疇下詳細解說它的內涵與外延。其中的一些內容可以作為《溪山琴況》的必要補充,是探究《溪山琴況》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獻資料,對當代學琴者也有很好的啟發意義。附錄收入的《萬峰閣指法閟箋》與《左右手二十圖說》,偏重于技術,從內容上與《溪山琴況》相印證,很多指法的解釋是對《溪山琴況》的進一步闡明。可以說,這些文獻一起構成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琴學系統。
溪山琴況 琴聲十六法 目錄
目錄
溪山琴況
前言
序
徐青山先生琴譜序
一曰和
一曰靜
一曰清
一曰遠
一曰古
一曰澹
一曰恬
一曰逸
一曰雅
一曰麗
一曰亮
一曰采
一曰潔
一曰潤
一曰圓
一曰堅
一曰宏
一曰細
一曰溜
一曰健
一曰輕
一曰重
一曰遲
一曰速
琴聲十六法
前言
一曰輕
二曰松
三曰脆
四曰滑
五曰高
六曰潔
七曰清
八曰虛
九曰幽
十曰奇
十一曰古
十二曰澹
十三曰中
十四曰和
十五曰疾
十六曰徐
附錄
萬峰閣指法閟箋
左右手二十勢圖說
后記
溪山琴況 琴聲十六法 作者簡介
徐上瀛(約1582—1662),別名青山,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 譯注者徐樑,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先后師從裴金寶、林友仁、姚公白等名家學習古琴,后又得吳文光先生指點。出版《溪山琴況》(中華生活經典),發表多篇琴學論文。 譯注者陳忱,畢業于英國University of Ulster大學,理學碩士。曾追隨戴樹紅、林友仁等名家學習古琴。著有《琴韻簫聲憶故人》《琴簫合奏文獻釋讀與實證》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