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價值心法
-
>
從零開始學炒股:股票入門與實戰
-
>
女人財務自由之路:女人一旦了解理財投資操作.比男人多賺5%
-
>
世界投資經驗: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煉金術
-
>
巴菲特投資經驗:跟著巴菲特學投資
-
>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2781
- 條形碼:9787220122781 ; 978-7-220-12278-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本書特色
1.本叢書的推出源于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現實關切,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2.本書從中老年朋友身邊的故事講起,透過現象看本質,既生動有趣,又具有理論性和操作性;既是一本財商“故事書”,更是一本提升中老年朋友財商智慧的工具書;3.本叢書由西南財經大學財商研究中心、華西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聯合出品,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川監管局指導編制,充分保障了書中內容的科學性與*威性。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民金融教育之中老年五德財商智慧叢書”之二。旨在幫助中老年人識別和規避理財中可能遇到的“殺豬盤”、金融傳銷、非法集資等騙局,幫助中老年人掌握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同時對中老年人家庭財富的配置方法、常用的一些中低風險金融產品也做了系統的介紹。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目錄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節選
一丶故事:吳阿姨的“黃昏戀” 吳阿姨今年58歲,早年與丈夫離異,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把女兒養大。如今女兒已經成家,吳阿姨便把鋪子賣了,扣除手續費后還余100多萬元。她把90萬元存了定期,20余萬元作為應急存了活期,一心想著舒服養老。 一閑下來,想想這大半輩子都在打拼、操心女兒,從沒關注過自己的感情生活,吳阿姨覺得如果老了能有個伴,一來能有個精神寄托,二來病痛困難時也好互相照顧。于是,吳阿姨在朋友的幫助下,注冊了某交友網站。剛注冊不久,就有一個資料上顯示60歲的男性來加她好友。 男子自稱“龍哥”,說自己在沿海經商,離異后一人,近幾年生意不景氣,想著反正也到退休年齡了,再過幾個月就退休不干了,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找個聊得來的伴兒共度晚年。龍哥說,看到吳阿姨的資料,就覺得她是自己要找的人。此后的一段時間,龍哥天天發信息對吳阿姨噓寒問暖、百般關切,讓她幾十年來**次體會到了被人關心、被人愛護的感覺。 龍哥在聊天過程中,很自然地提起自己*近在一個境外交易平臺上做外匯投資,賺了不少錢。然后他把自己在平臺上的賬號給了吳阿姨,說自己常常開會、出差,不方便下單,有時需要吳阿姨幫他操作一下。 吳阿姨在龍哥的指導下操作了幾次,發現基本上每次都能賺錢,于是自己也忍不住在網站上開了一個戶,開始跟著龍哥操作。剛開始她只投了幾千元,在龍哥的指導下翻了一倍后,就開始增加投入,把自己的活期存款20多萬元都投了進去,基本上每天網站上都顯示有幾千甚至上萬的收益。吳阿姨突然覺得比起之前做生意累死累活掙不了幾個錢,現在來錢簡直太容易了!她開始對龍哥的投資建議深信不疑,對龍哥本人也越來越信任。后來,吳阿姨又追加了30多萬元,總投資約55萬元,希望到年底能大賺一筆。 然而,在追加完*后一筆投資后,吳阿姨卻發現龍哥的“指導”開始出問題了,不到一周時間,賬戶上的50多萬元幾乎全部虧光。吳阿姨想聯系龍哥詢問情況,卻發現再也聯系不上他了,自己的微信也被對方拉入了黑名單。 吳阿姨只得向女兒求助,女兒聽后立刻報了警。警察告訴吳阿姨,她遭遇的這類騙局正是*近幾年興起的、俗稱“殺豬盤”的網絡交友騙局。“殺豬盤”騙局,即騙子通過網絡交友、授權操作等方式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誘導受害人參與非法投資、賭博,*終騙取受害人的錢財。 吳阿姨把錢轉到的那個“交易平臺”,實則是騙子自己做的虛假平臺,上面的漲跌,包括賬戶里的數字都是由騙子操控的。吳阿姨在把50萬元轉入“平臺”的當天,錢就已經被騙子卷走了。她看到的“龍哥”賬戶上的盈虧,和后來自己賬戶上顯示的“贏利”,都不過是騙子操控假平臺編造的虛假信息,毫無意義。 在“殺豬盤”騙局中,騙子自稱“屠夫”;騙子所說的“豬”,指的就是那些單身、離異或喪偶,對感情有渴望,且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士。騙子確定目標后就開始“養豬”,捏造一個虛假的身份,投放“豬飼料”,每天噓寒問暖、培養感情和信任。在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后,騙子就把養肥的“豬”送入“屠宰場”,即引誘其參與非法網絡投資、網絡賭博等活動,實則是把錢打到了騙子的賬戶上,錢一到賬,騙子們就卷款跑路。 “殺豬盤”是一類危害極大的騙局,受害人的投資錢款通常會被騙子轉往境外,難以追回。在這類詐騙中,騙子通常會偽造自己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證、戶口本、營業執照等;由于怕暴露,他們會以各種借口拒絕見面,甚至不答應視頻或電話交流。 二丶故事:周叔的“股神老師” 周叔今年剛剛退休。打拼了幾十年的他,頗不習慣退休后的慢生活,想找些事情做。他想起退休前自己偶爾會炒炒股,雖然小虧,但總覺得那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研究造成的。現在退休了,正好有時間可以慢慢研究好了再炒,既能排解寂寞,說不定還能賺點小錢。當然,能賺大錢就更好了。 經過一番電話和短信查詢,周叔找回了自己從前的證券賬號,開始仔細研究起股票來。大約三個星期后,他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自稱是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說他們有個專門推薦牛股的客戶服務群,要拉周叔進群享受高端、專業的投資服務。周叔心想,反正聽聽也不壞,正好可以參考一下,就加了對方的微信,被拉進了一個“VIP群”。 群里看起來很熱鬧,有個“股神老師”,每天都會給大家推薦股票。周叔發現每天那些大漲或漲停的股票,都說是老師前一天推薦過的。有很多人在群里曬自己的投資收益,紛紛說自己跟老師賺了多少錢。但老師在群里推薦的股票都是當天收盤后才會發出來,周叔只能看著別人賺,自己卻沒法買入。 經過詢問,群主告訴周叔,他所在的是體驗群,只有收盤后才能得到相關信息。如果進入更尊貴的VVIP群,就可以在收盤前給他推薦,就能天天買牛股、掙大錢了。同時,群主還告訴周叔,經觀察覺得周叔入群以來表現良好,可以享受*優折扣價:別人要2萬元的VVIP資格,給周叔打五折只需要1萬元;但這種名額非常緊俏,群主也是費了很大勁才爭取到的,僅限當天有效。周叔看機會難得,當即轉款,取得了更尊貴的“VVIP資格”,一心想著有了股神老師的點撥,肯定能賺大錢了。 成為“VVIP”后,老師推薦的**只股票,周叔試探性買了幾萬,第二天果然大漲。他趕緊賣掉,然后自豪地在群里展示了自己的投資“成果”,為“股神”老師唱贊歌!群主說,可惜買少了,勸他下次一定要多投點。于是,當老師推薦第二只股票時,周叔把大部分資金都砸了進去。 沒想到,第二天這只股票就開始大跌。老師說:“沒事的,震蕩是正常現象!拳頭不收回來,怎么打得出去呢?跌得多點,反彈才有力!”于是周叔又用剩余的養老錢加了倉,希望能補回損失;卻沒想到隨后連續幾個跌停,讓周叔一下虧了20多萬!他生氣地去找群主理論,卻被群主拉黑并踢出了群。 周叔前往自己的證券開戶營業部,想找到那個“群主”討個說法,卻發現證券公司根本查不到這個人,也查不到給自己打電話的那個“客戶經理”——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假冒的!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在詢問情況后,立即報了警,并告知周叔,周叔所遭遇的正是“薦股”騙局詐騙。 所謂“薦股”騙局詐騙,就是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投資者的姓名、電話等信息,冒充證券公司工作人員騙被害者進群,經過與不法資金合作拉抬股價制造“股神老師”,騙取被害者繳納高昂“會員費”“服務費”或“入群費”等,再與不法投資者合作打壓股價“割韭菜”。在反復的拉高和打壓中,掏空被害者的錢包。群里除了被害者,其他人其實全都是騙子的“托”或者“小號”。在被害者繳納高昂的入會費之后,就誘騙被害者為不法資金“接盤”,給被害者帶來會費和投資資金等多重損失。 其實,個人或公司推薦股票,都是需要資質牌照的,否則就是“非法薦股”。正規的證券公司、證券咨詢公司及從業人員等都具備相應的資質牌照,并受到嚴格的監管。要避免這類損失,只需要在接到這類電話時,首先聯系證券開戶營業部,或者撥打證券公司的官方電話核實,確認對方是否真是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然后再決定是否添加對方好友或者進群。 三丶警惕各類網絡詐騙 隨著科技進步,網絡越來越普及。除了年輕人,咱們中老年人也緊跟時代步伐,正在融入新時代的網絡生活當中。許多中老年人學會了移動支付、網絡購物、網絡社交等互聯網生活方式。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50歲以上網民群體所占比例已經達到了22.8%;而在2007年以前,50歲以上網民僅有大約4%(見圖1-1)。可見,網絡已經越來越成為中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中老年網民的數量逐年增長,但由于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及防騙知識,他們也成為騙子們虎視眈眈的“目標”。中老年人由于積蓄較多,一旦上當受騙,所遭受的損失也會比年輕人更大。在各類互聯網詐騙當中,金融投資類詐騙給中老年群體造成的損失*為巨大。 騰訊110發布的《2019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顯示,在金融投資類詐騙中,中老年群體只要產生經濟損失,損失在萬元以上的占77%。其中,損失1萬—5萬元的占比*高,為38%;損失10萬元以上的占比26%(見圖1-2)。由此可見,金融投資類詐騙涉及數額較大,帶來的社會危害較為嚴重。 金融投資類詐騙比較常見的手段,主要是引導投資者去非法平臺上投資,尤其是投資那些未經監管的所謂產品。其實,我們只需要注意通過正規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進行投資,不輕信網絡上的各種“投資”“理財”,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上當受騙。 除了金融投資類詐騙,中老年人比較容易遭遇的網絡詐騙還有網絡交易詐騙、返利詐騙、兼職詐騙、仿冒詐騙和金融信用詐騙等。 網絡詐騙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由于騙子躲在網絡之后,可以把自己偽裝成任何身份:金融從業者、公檢法人員、政府機構、企業單位、淘寶商家,甚至親朋好友……要防止上當受騙,我們只需要在接到陌生電話時,或在網絡上接觸陌生人時多一個心眼,不輕易相信對方自稱的“身份”,而是先經過其他可靠途徑核實過后,再與其進行交流。此外,即便是已經核實過身份的人,在涉及金錢往來時,我們也必須保持警惕。要知道,騙子可能盜取他人的社交賬號(如微信、QQ等)進行詐騙,還會偽造身份證、工作證等證件行騙,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誰也別想騙到我 養老理財智慧 作者簡介
潘席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財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祖強,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副總裁,是證監會長期聘任的行業專家組成員。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