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尾货特色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包郵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作者:方建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4-01
開本: 16開 頁數: 408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92.2(7.2折) 定價  ¥12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0234
  • 條形碼:9787521730234 ; 978-7-5217-3023-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本書特色

1.北大書法課的主導人、書法家方建勛,書法美學研究者,書法與藝術結合的教學法在今日頭條、B站、愛奇藝等各大平臺擁千萬級關注度 2.書稿來自教學講義,梳理從東漢到清朝行書發展的歷史脈絡和學術理路,解析如何欣賞行書的筆法、結構和章法 3.四百多幅珍貴圖片,來源于數家圖書館、文物館,圖文結合逐件解析兩千年歷代行書大家作品之美 4.書法書寫人的心意性情,行書書寫心意性情的率真與舒展,通過書法大家對于“境界”的解讀,解決練習者對于書法練習過程中的“技術”迷思 5.褚遂良得翩翩??度,米芾得灑脫自如,趙孟頫得超逸秀媚,董其昌得平淡天真,王鐸得跌宕多姿,“八大體”則創造了一個“寂”境 ,書法大家背后是思想大家,以書法建構豐盈的精神世界,代代傳遞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方建勛老師編寫的書法課程教材,全書從行書的發展,演變到代表書法家的作品,詳細講述了行書這一重要書法的歷史,從而呈現了行書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價值和意義。文筆通暢樸實,生動有趣,同時配有豐富的圖例,操作性強,適合青少年閱讀和學習。作者認為,書法的書寫,根本是人的心意情性的舒展與表達。如果太注重華麗的衣裝,看重形式過于內在,技法大于人的表達,則很有可能走向形式主義,本末倒置,失去書法的“靈魂”。經常回顧早期的行書,直面早期書寫的率真與直接,正可以讓今天的我們在精雕細琢技法時,警醒自己不會忘本,不會掉進“技法至上”的深淵。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目錄

一、初起

二、晉人瀟灑

三、王羲之

四、王獻之

五、唐人承晉

六、力量與氣象

七、顏真卿

八、從楊凝式到宋人“尚意”

九、宋四家

十、趙孟頫

十一、與趙孟頫一起“復古”

十二、“逸士”行書

十三、吳門四家

十四、徐渭

十五、董其昌

十六、王鐸與傅山

十七、晚明奇絕

十八、畫家別趣

十九、碑帖融合


展開全部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節選

**章 初起 說到行書,你也許會立即想到一些“范本”,如王羲之《蘭亭序》、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米芾《蜀素帖》、趙孟頫書《赤壁賦》等等。這些都是東晉以來行書走向成熟后的作品。那么行書起初的“樣貌”是怎樣的呢?是誰創造了行書這種書體呢? 一、行書的初起 許多人以為,書體的演變,是遵循著篆 —隸—楷—行—草的順序。這個順次,或許不失為學習書法的一條合理路徑,不過卻不是書法史上書體演變的歷程。 是的,五種書體中,確實是先有篆書,而后是隸書。不過,接著隸書之后出現的,不是楷書,而是草書。也就是說,行書、楷書是出現在草書之后。從隸書中先是演化出了草書,而后才有行書與楷書。隸書可以視作草、行、楷的“父母輩”,草、行、楷之間,則類似于“兄弟姊妹”。草書要比行、楷“年長”許多。大約在西漢晚期,草書就走向成熟了。不過,這時期的草書,與后來的草書 —東晉二王一路草書是有區別的。這時期的草書,大多字字獨立,保留了隸書的寬扁形體,部分筆畫也存有隸書的態勢,因此后人稱它為“章草”。而我們更為熟悉的,縱向走勢、飄逸瀟灑的東晉二王一路草書,后人就叫它“今草”。 行書,同樣是從隸書中孕育而來,時間大體是在東漢。當時,人們*常用的書體是隸書。他們用隸書寫信、抄錄書籍時,往往行筆速度較快,因此字形也就自然會有些潦草。這種情況,你我可能都曾經歷過。回想一下,我們在小學一開始識字的階段,寫字大都一筆不茍,等到升了中學、大學,書寫速度加快,就從一筆一畫的端端正正走向了筆畫連帶、字跡潦草,于是就成了“行書”,甚至“草書”。隸書演變為草書的過程,與此有些類似。可想而知,我們若是生活在漢代的讀書人,也當是推動隸書向草書、行書、楷書演變的參與者。 隸書在書寫速度加快以后,變得“潦草”,產生了一些變化:一、筆畫簡省,字形結構簡化;二、字勢從橫向變為縱向;三、橫畫的波磔減少,甚至消失;四、筆畫之間,出現連帶之筆。這些變化除了在西漢演變出草書,還在東漢孕育出行書和楷書。漢代的書法墨跡,除了有較為純粹的篆書、隸書和草書外,還有一些則是草、行、楷、隸的“渾雜體”,如書于東漢熹平元年( 172)的《熹平元年陶瓶鎮墓文》。我們可以稱之為“行書”者,主要是指那些整體看起來“行書”字形占比重更高一些的書跡。 同樣,早期的“楷書”,因為也是隸書“草寫”的結果,所以有較多連筆與映帶—帶著較多的“行草筆意”,從而具有飄飄欲飛的“動勢”。孫過庭《書譜》說“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又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這是對前人書法實踐的歸納。楷書到三國時期,趨于完備,行草筆意進一步弱化,但是仍然“動感十足”,行草筆意清晰可辨,一直到了晉人楷書還是如此。到了唐代—楷書的高峰時代,如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的筆下,魏晉時期的“行草筆意”和“動勢”就大大地弱化了。所以,唐代的楷書與行書之間的關聯,遠不如魏晉人的楷書與行書那樣緊密。在魏晉人的筆下,楷書與行書之間,筆法是高度統一的。 在東漢的晚期,一些書法家或許對行書這種新體有更多興趣,為之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研習,從而推動了行書進一步走向成熟。劉德昇就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劉德昇,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于東漢桓帝( 147—167)、靈帝( 168—189)時期。劉德昇的行書,在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被評為神、妙、能三品中的“妙品”,并贊為“風流婉約,獨步當時”,可惜今已不得一見。 張懷瓘《書斷》認為:“行書者,劉德昇所造也。”說劉德昇是行書的創立者,未必符合史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行書演變過程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二、初起時期行書的特點與啟示 初起時期的行書,與我們今天對行書的慣常印象是大不一樣的。這時的行書,尚不純粹,仍然具有濃厚的隸意,并且與楷書混融一體。 這對當時人來說,是一種很自然的書寫,無絲毫的刻意與做作。我們說它是早期的“行書”,是站在后來行書成熟后以行書的用筆與結字來衡量它的。值得注意的是,東漢這種隸意較多的行書,直到行書完全成熟的東晉時代,仍然在某些作品中可見,如王羲之《姨母帖》。前后相隔兩個世紀,二者對照,仍然可以看出“藕斷絲連”的延續。 初起時期的行書,也具備后來成熟行書的基本特點:不同于草書,也不同于楷書。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有草書的草意,但不像草書那樣簡化,也有楷書的楷意,但比楷書更多映帶連筆,更為簡率快捷,如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定義:“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這時期的行書,結構和筆法都未成為一個基本“定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 讀到這些行書,筆畫結構固然不如后世精美,我們或許仍會忍不住要感慨:真是大膽!真是率性!他們的書寫,主要是為文字內容的傳遞,無意于書,所以純然是放意的,無拘的,他們或許受到老師的影響與制約,但是并不像后世行書那樣“法則”謹嚴。這一點,與早期的詩歌差不多。如漢樂府詩,主要是為傳遞自己的心聲,不像后來的近體詩講究格律,生命的感發是**位的。若是站在后來的“法”與“意”的角度來看,那么這時期的行書是“意”遠遠大于“法”。 我們在欣賞慣了筆法精致而豐富的東晉行書后(我們學習行書,往往也是從東晉“二王”一路開始),再看看這些早期的行書,雖然筆法粗獷,結構率意,尚未形成較為成熟而完備的法度,但是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質樸天真。其實,不單是你我,就連明末清初的行草書大家傅山對此也深有感觸: 舊見猛參將標告示日子“初六”,奇奧不可言,嘗心擬之,如才有字時。又見學童初寫仿時,都不成字,中而忽出奇古,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顛倒疏密,不可思議。才知我輩作字,鄙陋捏捉,安足語字中之天! 1 傅山崇尚書法的天趣,提出“四寧四毋”—“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美學觀。直率,不假安排,*是契合早期行書的書寫狀態。 簡單素樸走向豐富與精致,是書法技法歷史發展的走勢。它在帶來美感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種“負累”。書法,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是文字內容的傳遞;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根本的是心意、情性的表現。就如同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如果太注重華麗的衣裝,重視形式過于內在,則很可能會走向浮華的形式主義。書法的技法,也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一味地以“技法至上”為首要追求,技法大于“人”的表達,很可能會本末倒置,*終失去書法的“靈魂”。 回顧早期的行書,可以讓后來的學書者在精雕細琢技法的同時,省思書寫的本質,以免掉進“技法至上”的深淵。技法不論怎樣打磨,但是唯有心手自然,才能揮寫出意想不到的奇古之書。 三、鐘繇 鐘繇( 151—230),三國時魏國書家,也是王羲之之前的*有影響力的書家,后人將他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 鐘繇書擅多體,晉宋時的羊欣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 ”(《采古來能書人名》)銘石書,即隸書;章程書,即 楷書;行押書,即行書。鐘繇的書法,時至今日,真跡已不存,但有刻帖。 在鐘繇這里,行書與楷書并非涇渭分明。你看他的《賀捷表》、《薦季直表》,就像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里的楷書,你可以說它們是楷書,也可以說它們是行楷。 鐘繇還有行書《丙舍帖》刻本傳世,此書較多楷意。元代趙孟頫《蘭亭十三跋》說: “《蘭亭》與《丙舍帖》絕似。”趙孟頫學習《蘭亭序》,范本主要是定武本《蘭亭序》。我們要是將定武本《蘭亭序》與此《丙舍帖》對照,不難看出二者頗多相似。《丙舍帖》的字勢,以縱勢為主,與鐘繇的其他書作有所別。米芾等一些鑒定家認為,它是王羲之的臨作。如果是臨作,這既讓我們看到了王羲之的傳承與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鐘繇書法的面目。與鐘繇相去不遠的西晉書家衛恒,在《四體書勢》中講:“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昇,而鐘氏小異。”又說:“昭與鐘繇并師于劉德昇,俱善草行,而胡肥鐘瘦。”鐘即鐘繇,胡即胡昭(162—250)。胡昭更接近老師劉德昇,鐘繇則與他們“小異”。這種差異,或許就在于像《丙舍帖》的風貌所呈現的,一種從前人的質樸向妍美的變化。可見,鐘繇在傳承前人行書時,對“古法”進行了自覺或不自覺的“變革”,也因此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遠高于胡昭。王羲之從鐘繇的書風中得到了啟發,從而開創了自己書法的新風。鐘繇的書法,包括行書與楷書,正是從漢魏質樸向晉人妍美的轉變過程中的重要代表。王羲之是這一過程的接續者和光大者。 **章 初起 說到行書,你也許會立即想到一些“范本”,如王羲之《蘭亭序》、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米芾《蜀素帖》、趙孟頫書《赤壁賦》等等。這些都是東晉以來行書走向成熟后的作品。那么行書起初的“樣貌”是怎樣的呢?是誰創造了行書這種書體呢? 一、行書的初起 許多人以為,書體的演變,是遵循著篆 —隸—楷—行—草的順序。這個順次,或許不失為學習書法的一條合理路徑,不過卻不是書法史上書體演變的歷程。 是的,五種書體中,確實是先有篆書,而后是隸書。不過,接著隸書之后出現的,不是楷書,而是草書。也就是說,行書、楷書是出現在草書之后。從隸書中先是演化出了草書,而后才有行書與楷書。隸書可以視作草、行、楷的“父母輩”,草、行、楷之間,則類似于“兄弟姊妹”。草書要比行、楷“年長”許多。大約在西漢晚期,草書就走向成熟了。不過,這時期的草書,與后來的草書 —東晉二王一路草書是有區別的。這時期的草書,大多字字獨立,保留了隸書的寬扁形體,部分筆畫也存有隸書的態勢,因此后人稱它為“章草”。而我們更為熟悉的,縱向走勢、飄逸瀟灑的東晉二王一路草書,后人就叫它“今草”。 行書,同樣是從隸書中孕育而來,時間大體是在東漢。當時,人們*常用的書體是隸書。他們用隸書寫信、抄錄書籍時,往往行筆速度較快,因此字形也就自然會有些潦草。這種情況,你我可能都曾經歷過。回想一下,我們在小學一開始識字的階段,寫字大都一筆不茍,等到升了中學、大學,書寫速度加快,就從一筆一畫的端端正正走向了筆畫連帶、字跡潦草,于是就成了“行書”,甚至“草書”。隸書演變為草書的過程,與此有些類似。可想而知,我們若是生活在漢代的讀書人,也當是推動隸書向草書、行書、楷書演變的參與者。 隸書在書寫速度加快以后,變得“潦草”,產生了一些變化:一、筆畫簡省,字形結構簡化;二、字勢從橫向變為縱向;三、橫畫的波磔減少,甚至消失;四、筆畫之間,出現連帶之筆。這些變化除了在西漢演變出草書,還在東漢孕育出行書和楷書。漢代的書法墨跡,除了有較為純粹的篆書、隸書和草書外,還有一些則是草、行、楷、隸的“渾雜體”,如書于東漢熹平元年( 172)的《熹平元年陶瓶鎮墓文》。我們可以稱之為“行書”者,主要是指那些整體看起來“行書”字形占比重更高一些的書跡。 同樣,早期的“楷書”,因為也是隸書“草寫”的結果,所以有較多連筆與映帶—帶著較多的“行草筆意”,從而具有飄飄欲飛的“動勢”。孫過庭《書譜》說“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又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這是對前人書法實踐的歸納。楷書到三國時期,趨于完備,行草筆意進一步弱化,但是仍然“動感十足”,行草筆意清晰可辨,一直到了晉人楷書還是如此。到了唐代—楷書的高峰時代,如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的筆下,魏晉時期的“行草筆意”和“動勢”就大大地弱化了。所以,唐代的楷書與行書之間的關聯,遠不如魏晉人的楷書與行書那樣緊密。在魏晉人的筆下,楷書與行書之間,筆法是高度統一的。 在東漢的晚期,一些書法家或許對行書這種新體有更多興趣,為之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研習,從而推動了行書進一步走向成熟。劉德昇就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劉德昇,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于東漢桓帝( 147—167)、靈帝( 168—189)時期。劉德昇的行書,在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被評為神、妙、能三品中的“妙品”,并贊為“風流婉約,獨步當時”,可惜今已不得一見。 張懷瓘《書斷》認為:“行書者,劉德昇所造也。”說劉德昇是行書的創立者,未必符合史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行書演變過程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二、初起時期行書的特點與啟示 初起時期的行書,與我們今天對行書的慣常印象是大不一樣的。這時的行書,尚不純粹,仍然具有濃厚的隸意,并且與楷書混融一體。 這對當時人來說,是一種很自然的書寫,無絲毫的刻意與做作。我們說它是早期的“行書”,是站在后來行書成熟后以行書的用筆與結字來衡量它的。值得注意的是,東漢這種隸意較多的行書,直到行書完全成熟的東晉時代,仍然在某些作品中可見,如王羲之《姨母帖》。前后相隔兩個世紀,二者對照,仍然可以看出“藕斷絲連”的延續。 初起時期的行書,也具備后來成熟行書的基本特點:不同于草書,也不同于楷書。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有草書的草意,但不像草書那樣簡化,也有楷書的楷意,但比楷書更多映帶連筆,更為簡率快捷,如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定義:“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這時期的行書,結構和筆法都未成為一個基本“定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 讀到這些行書,筆畫結構固然不如后世精美,我們或許仍會忍不住要感慨:真是大膽!真是率性!他們的書寫,主要是為文字內容的傳遞,無意于書,所以純然是放意的,無拘的,他們或許受到老師的影響與制約,但是并不像后世行書那樣“法則”謹嚴。這一點,與早期的詩歌差不多。如漢樂府詩,主要是為傳遞自己的心聲,不像后來的近體詩講究格律,生命的感發是**位的。若是站在后來的“法”與“意”的角度來看,那么這時期的行書是“意”遠遠大于“法”。 我們在欣賞慣了筆法精致而豐富的東晉行書后(我們學習行書,往往也是從東晉“二王”一路開始),再看看這些早期的行書,雖然筆法粗獷,結構率意,尚未形成較為成熟而完備的法度,但是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質樸天真。其實,不單是你我,就連明末清初的行草書大家傅山對此也深有感觸: 舊見猛參將標告示日子“初六”,奇奧不可言,嘗心擬之,如才有字時。又見學童初寫仿時,都不成字,中而忽出奇古,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顛倒疏密,不可思議。才知我輩作字,鄙陋捏捉,安足語字中之天! 1 傅山崇尚書法的天趣,提出“四寧四毋”—“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美學觀。直率,不假安排,*是契合早期行書的書寫狀態。 簡單素樸走向豐富與精致,是書法技法歷史發展的走勢。它在帶來美感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種“負累”。書法,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是文字內容的傳遞;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根本的是心意、情性的表現。就如同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如果太注重華麗的衣裝,重視形式過于內在,則很可能會走向浮華的形式主義。書法的技法,也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一味地以“技法至上”為首要追求,技法大于“人”的表達,很可能會本末倒置,*終失去書法的“靈魂”。 回顧早期的行書,可以讓后來的學書者在精雕細琢技法的同時,省思書寫的本質,以免掉進“技法至上”的深淵。技法不論怎樣打磨,但是唯有心手自然,才能揮寫出意想不到的奇古之書。 三、鐘繇 鐘繇( 151—230),三國時魏國書家,也是王羲之之前的*有影響力的書家,后人將他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 鐘繇書擅多體,晉宋時的羊欣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 ”(《采古來能書人名》)銘石書,即隸書;章程書,即 楷書;行押書,即行書。鐘繇的書法,時至今日,真跡已不存,但有刻帖。 在鐘繇這里,行書與楷書并非涇渭分明。你看他的《賀捷表》、《薦季直表》,就像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里的楷書,你可以說它們是楷書,也可以說它們是行楷。 鐘繇還有行書《丙舍帖》刻本傳世,此書較多楷意。元代趙孟頫《蘭亭十三跋》說: “《蘭亭》與《丙舍帖》絕似。”趙孟頫學習《蘭亭序》,范本主要是定武本《蘭亭序》。我們要是將定武本《蘭亭序》與此《丙舍帖》對照,不難看出二者頗多相似。《丙舍帖》的字勢,以縱勢為主,與鐘繇的其他書作有所別。米芾等一些鑒定家認為,它是王羲之的臨作。如果是臨作,這既讓我們看到了王羲之的傳承與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鐘繇書法的面目。與鐘繇相去不遠的西晉書家衛恒,在《四體書勢》中講:“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昇,而鐘氏小異。”又說:“昭與鐘繇并師于劉德昇,俱善草行,而胡肥鐘瘦。”鐘即鐘繇,胡即胡昭(162—250)。胡昭更接近老師劉德昇,鐘繇則與他們“小異”。這種差異,或許就在于像《丙舍帖》的風貌所呈現的,一種從前人的質樸向妍美的變化。可見,鐘繇在傳承前人行書時,對“古法”進行了自覺或不自覺的“變革”,也因此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遠高于胡昭。王羲之從鐘繇的書風中得到了啟發,從而開創了自己書法的新風。鐘繇的書法,包括行書與楷書,正是從漢魏質樸向晉人妍美的轉變過程中的重要代表。王羲之是這一過程的接續者和光大者。

書法課 行書的故事 作者簡介

方建勛 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 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兼學術導師 北京大學美學專業博士、藝術史博士后 央視書畫頻道“一日一印”欄目主講人 著有: 《印境》 《書法課:臨帖九講》 《書法課:字美在何處》(與楊諤合著) 《清秀飄逸的漢隸技法四十五例》

商品評論(1條)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海皓越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官网-真空炉-真空热压烧结炉-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炉 | 机房监控|动环监控|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方案产品定制厂家 - 迈世OMARA | 塑料熔指仪-塑料熔融指数仪-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机-广东宏拓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骨龄仪_骨龄检测仪_儿童骨龄测试仪_品牌生产厂家【品源医疗】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食品机械专用传感器-落料放大器-低价接近开关-菲德自控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DDoS安全防护官网-领先的DDoS安全防护服务商 | PSI渗透压仪,TPS酸度计,美国CHAI PCR仪,渗透压仪厂家_价格,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华泰和合(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 缠膜机|缠绕包装机|无纺布包装机-济南达伦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老城街小面官网_正宗重庆小面加盟技术培训_特色面馆加盟|牛肉拉面|招商加盟代理费用多少钱 | 胶水,胶粘剂,AB胶,环氧胶,UV胶水,高温胶,快干胶,密封胶,结构胶,电子胶,厌氧胶,高温胶水,电子胶水-东莞聚力-聚厉胶粘 | 杭州翻译公司_驾照翻译_专业人工翻译-杭州以琳翻译有限公司官网 组织研磨机-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实验室多样品组织研磨机-东方天净 | 手持式浮游菌采样器-全排二级生物安全柜-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中联邦】增稠剂_增稠粉_水性增稠剂_涂料增稠剂_工业增稠剂生产厂家 | 实验室隔膜泵-无油防腐蚀隔膜泵-耐腐蚀隔膜真空泵-杭州景程仪器 电杆荷载挠度测试仪-电杆荷载位移-管桩测试仪-北京绿野创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单柱拉力机-橡胶冲片机-哑铃裁刀-江都轩宇试验机械厂 | 裹包机|裹膜机|缠膜机|绕膜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货梯_导轨式升降货梯厂家_升降货梯厂家-河南东圣升降设备有限公司 | 冲锋衣滑雪服厂家-冲锋衣定制工厂-滑雪服加工厂-广东睿牛户外(S-GERT) | 网优资讯-为循环资源、大宗商品、工业服务提供资讯与行情分析的数据服务平台 | 塑料瓶罐_食品塑料瓶_保健品塑料瓶_调味品塑料瓶–东莞市富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合肥花魁情感婚姻咨询中心_挽回爱情_修复婚姻_恋爱指南 | SPC工作站-连杆综合检具-表盘气动量仪-内孔缺陷检测仪-杭州朗多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电地暖-电采暖-发热膜-石墨烯电热膜品牌加盟-暖季地暖厂家 | 北京签证代办_签证办理_商务签证_旅游签证_寰球签证网 | 安全,主动,被动,柔性,山体滑坡,sns,钢丝绳,边坡,防护网,护栏网,围栏,栏杆,栅栏,厂家 - 护栏网防护网生产厂家 | 作文导航网_作文之家_满分作文_优秀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素材_最新作文分享发布平台 | 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 石牌坊价格石牌坊雕刻制作_石雕牌坊牌楼石栏杆厂家_山东嘉祥石雕有限公司 | 长沙发电机-湖南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供应厂家-长沙明邦智能科技 | 洗石机-移动滚筒式,振动,螺旋,洗矿机-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安徽净化板_合肥岩棉板厂家_玻镁板厂家_安徽科艺美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头条搜索极速版下载安装免费新版,头条搜索极速版邀请码怎么填写? - 欧远全 | 政府回应:200块在义乌小巷能买到爱情吗?——揭秘打工族省钱约会的生存智慧 | 萃取箱-萃取槽-PVC萃取箱厂家-混合澄清槽- 杭州南方化工设备 | ph计,实验室ph计,台式ph计,实验室酸度计,台式酸度计 | 厌氧工作站-通用型厌氧工作站-上海胜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电磁铁_小型推拉电磁铁_电磁阀厂家-深圳市宗泰电机有限公司 | 浙江富广阀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