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英國共和興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66292
- 條形碼:9787201166292 ; 978-7-201-1662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共和興亡史 本書特色
◎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共和實驗,*不平凡卻被忽視的時期! 作為老牌君主國家,英國也有平民推翻國王并建立共和政府的歷史階段,然而在如今的宮殿與教堂中,卻很能難見到這段歷史的痕跡。 ◎建立共和國的克倫威爾如何轉而走向獨裁,這是否是歷史的必然? 處決國王的克倫威爾,除不掉國王主持議會的政治傳統,*終在與各方勢力的博弈中,成為不戴王冠的獨裁者,使英國社會陷入十年動蕩。
英國共和興亡史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了英國共和國從誕生到湮滅的來龍去脈和歷史影響。1642年克倫威爾發動革命, 經歷兩次內戰, 英國于1649年取消君主制, 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于1653年建立護國公體制, 兩次解散議會, 斯圖亞特王朝得以于1660年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英國開始成為**個具有現代性要素的國家。
英國共和興亡史 目錄
英國共和興亡史 節選
**章邁向護國公制 也只有奧利弗·克倫威爾,他以文治武功的巨大影響力,才讓這些甚囂塵上的不安想法有了些許平復。 ——大衛·休謨 1649年1月30日那個陰沉寒冷的清晨,“血腥”的查理一世在白廳前的廣場被推上斷頭臺。至此,國王和軍隊以及議會之間的慘烈較量終于宣告結束,這場爭斗引爆了英國兩次內戰,成千上萬人因之慘死。正像他的政敵宣告的那樣,查理一世落得這種下場是“命定如此”。行刑的那天,廣場上聚滿了想一睹查理一世人頭落地的看客,他們面色陰沉,沉默而茫然。為了御寒,國王特意穿著兩件白襯衫走向斷頭臺,免得老百姓誤以為他是因恐懼而瑟瑟發抖。查理一世以國王陛下的身份接受了審判,受審時,他身上多了一種過去統治時少有的威嚴。他不失體面地坦然受死,并選擇寬恕那些送他上斷頭臺的人,因為他堅信,君主制不會就此在英國大地上永遠消亡。 不久,英國坊間出現了一本以查理一世口吻寫成的書,題為《國王的圣像》,這本書融禱告和辯護于一體,算是他的精神自傳。對那些幻想著有朝一日恢復君權神授的人來說,這本書自然也就成了競相購買的暢銷作品。彼時,王權陷落,英國已變得不像以往那樣氣派威嚴,而這一轉變的標志就是矗立在倫敦皇家交易所的國王塑像,悄然間被換成了正門上一句平實的銘文:“暴君已逝,王政亦終”。查理一世被處決后的第二天,克倫威爾的宗教指導者約翰·歐文宣教說:“上帝的審判臨近了,天穹與大地將為之震動,塵世的一切,都要為上帝之國的建立避讓,只有蒙恩者才能進入這神圣的國度。”頗受軍隊歡迎的特遣牧師約翰·坎恩宣稱,查理一世的死是“奉上帝的旨意”。現在是基督和他的圣徒再次降臨人間的時候,他們將“蕩平歐洲一切王權統治”。 議會在戰爭中的勝出具有決定性意義,這場戰爭和黑死病一道,把不列顛和愛爾蘭攪得昏天黑地,或許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樣的慘況。英國議會“新模范軍”的“圣徒”業已證明,他們自己就是被賦予莊嚴使命的上帝選民:以英國為榜樣,把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他們之所以能在內戰中所向披靡,正是他們內在恩典向外分賜的結果。在這支隊伍中,*耀眼的人物當屬奧利弗·克倫威爾,一位出身中等貴族家庭的草莽軍人。他在一生前三分之二的時間里都默默無聞,但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登上歷史舞臺,屢建奇功,蓋過所有前人。他果敢地率領“鐵騎軍”沖鋒在前,對神圣的天意擁有無比堅定的信念:“這一切都是出于上帝的仁慈,而不是出于人的意志。” 這場革命以國王的死而告終,*大的獲勝方卻是一個很小的派系,其雖然取得巨大成功,但代價卻極為高昂,它以人民贏得尊嚴的光輝掩蓋了整場革命的非法性。隨后的發展證明,他們在毅然決然地做出這個決定后便束手無策,和平之路注定要遭遇更大的險阻。英國人生性固執,很難做出改變。絕大多數英國人固守伊麗莎白一世時代的新教教義,堅定奉行“祈禱書”宣揚的慈愛溫和。“祈禱書”將加爾文宗神學和用無與倫比的、簡潔而美麗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天主教儀式混合在一起,既迷人,又實用。還有極少一部分英國人(不到英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屬于“真正的”天主教徒,他們人數雖少,卻構成了貴族的主體,這些少數分子不斷受到指責,說他們與被稱為“平等派”的激進反對團體沆瀣一氣。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種構陷實在站不住腳。畢竟,平等派呼吁實現男性公民的普選,而一旦普選,勢必導致國王重新執政,但這種提議是不大可能被采納的。此外,當時還有為數不少的寡廉鮮恥、放浪形骸之人,他們與上帝的旨意背道而馳,經常出入酒館(這些酒館十有八九是無照經營的)、賭場和妓院。克倫威爾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人“就像被施了割禮,天生就這副德行”,這句話可謂驚世駭俗。在英國,至少有些人帶有屬于上帝挑選的基督教新教徒的痕跡。但是,根據加爾文的預定說,除了極少數人被上帝選中而得救,絕大多數人甚至未能證明自己真正配得上上帝之名。這些被上帝選中的人,怎樣才能選出這個國家的領導者呢? 克倫威爾已經把各路競爭派系治得服服帖帖,即便有的對手表面逢迎,實則嫉妒得咬牙切齒,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克倫威爾已經成為英國*有權勢的人物。毋庸諱言,費爾法克斯在名義上仍然凌駕于克倫威爾之上,但一連串促成國王被處決的事件讓他變得心神不寧。費爾法克斯遁入了陰影之中。
英國共和興亡史 作者簡介
保羅·萊,英國著名近代歷史學家,英國廣播公司(BBC)《歷史》雜志創始人,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亨廷頓克倫威爾博物館理事,英國近代史高級研究員,倫敦國王學院歷史研究所顧問,其代表作《英國共和興亡史》是英國第一部針對英國共和時期作專題研究的著作,入圍2020年坎迪爾歷史獎。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