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印度尼西亞族群動員訂單政治邏輯(1998-20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5894
- 條形碼:9787520375894 ; 978-7-5203-758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尼西亞族群動員訂單政治邏輯(1998-2017) 內容簡介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族群國家。如何在民族國家建構的進程中妥善解決族群多樣性的相關問題,是印尼建國以來必須面對的難題。1998年以來,印尼進行了民主化和地方分權改革。新的制度環境為和平解決族群問沖突和矛盾提供了方案,然而新的矛盾和暴力沖突也在暗暗浮現。為什么民主和分權不能完全解決族群問暴力?本書從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動員的政治空間兩個因素來闡釋印尼族群動員采用的方式和變化,囊括了重要的族群政治議題和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族群分離(巴布亞和亞齊案例)、族群自治(新建自治區案例)和族群平權(民俗地運動案例)。本書大量使用作者在北蘇門答臘省進行田野調查獲得的一手材料,并廣泛參考英文和印尼文前沿資料。
印度尼西亞族群動員訂單政治邏輯(1998-2017) 目錄
**章 導論
**節 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本書結構
第二章 印尼族群動員方式選擇的既有解釋
**節 文化主義
第二節 反應性族群視角
第三節 族群競爭視角
第四節 政治過程視角
第五節 綜合視角
第六節 理論評述和未來研究方向
第三章 解釋族群動員方式選擇的理論框架
**節 族群的概念
第二節 族群動員方式的類型
第三節 理論框架
第四章 印尼的族群政治
**節 印尼的族群結構
第二節 印尼族群政治簡史
第五章 亞齊分離主義運動的族群動員
**節 亞齊分離主義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1976-1998)
第三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強:高暴力制度外動員(1999-2004)
第四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強:制度內動員(2005)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巴布亞獨立運動的族群動員
**節 巴布亞獨立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1999年以前)
第三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弱:制度內方式(1999-2000)
第四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2000年8月以后)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民俗地運動中的族群動員
**節 多巴湖民俗地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2003年以前)
第三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強:制度內方式(2003年以后)
第四節 全國的民俗地動員(2008-2016)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新建自治區中的族群動員
**節 新建自治區的背景
第二節 新建帕帕克縣
第三節 新建塔帕努里省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結論
**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對未來印尼族群關系的判斷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附錄A 多巴湖地區民俗地爭議中相關方的行動(1987-2003)
附錄B 印尼文專有名詞翻譯對照
參考文獻
后記
**節 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本書結構
第二章 印尼族群動員方式選擇的既有解釋
**節 文化主義
第二節 反應性族群視角
第三節 族群競爭視角
第四節 政治過程視角
第五節 綜合視角
第六節 理論評述和未來研究方向
第三章 解釋族群動員方式選擇的理論框架
**節 族群的概念
第二節 族群動員方式的類型
第三節 理論框架
第四章 印尼的族群政治
**節 印尼的族群結構
第二節 印尼族群政治簡史
第五章 亞齊分離主義運動的族群動員
**節 亞齊分離主義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1976-1998)
第三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強:高暴力制度外動員(1999-2004)
第四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強:制度內動員(2005)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巴布亞獨立運動的族群動員
**節 巴布亞獨立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1999年以前)
第三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弱:制度內方式(1999-2000)
第四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2000年8月以后)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民俗地運動中的族群動員
**節 多巴湖民俗地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 政治空間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動員(2003年以前)
第三節 政治空間大、凝聚力強:制度內方式(2003年以后)
第四節 全國的民俗地動員(2008-2016)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新建自治區中的族群動員
**節 新建自治區的背景
第二節 新建帕帕克縣
第三節 新建塔帕努里省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結論
**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對未來印尼族群關系的判斷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附錄A 多巴湖地區民俗地爭議中相關方的行動(1987-2003)
附錄B 印尼文專有名詞翻譯對照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印度尼西亞族群動員訂單政治邏輯(1998-2017) 作者簡介
薛松,政治學博士,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于美國康奈爾大學政府系交換學習。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于印尼帕拉瑪蒂娜大學交換學習,并在北蘇門答臘省進行田野調查。曾在《國際問題研究》、《東南亞研究》、AsianEthnicity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